2017-07-20 13:01 来源:网友分享
1、由于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在临床上的表现轻重不一,形式多样,有些还不是非常典型,因此往往容易造成误诊。牛奶蛋白过敏除了可出现过敏性患儿常有的表现,如脸面部、四肢、躯干、臀部等部位的湿疹、荨麻疹,反复出现鼻痒、喷嚏、流涕等类似感冒的症状之外,它还可表现出消化道的症状,这是因为幼儿由于消化道屏障功能尚未成熟,对外来抗原的处理能力有限,再加上小婴儿肠道的正常菌群也还未建立,当外来的抗原破坏了自身的稳定时,就有可能会刺激胃肠粘膜而形成免疫炎症反应,进而出现相应的胃肠道症状,如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等。
2、由于新生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牛奶蛋白原本正是保证他们生长发育所必需的重要来源,但却因为机体对摄入的蛋白产生了抗原抗体反应而使得这些食物摄入后出现反复呕吐或腹泻等,最终导致这些营养物质无法被真正吸收。如果这种牛奶蛋白过敏的症状无法得到及时的纠正,不仅会造成病情迁延不愈,而且还可能会造成患儿营养不良,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再严重一点的甚至还会引起过敏性休克。
1、小宝宝牛奶过敏一般较多的症状是皮肤及消化道,如脸部、身上会出现很多红疹,或者皮肤瘙痒等,宝宝还会感觉瘙痒,不舒服老要哭闹;消化道的过敏症状,就会吐奶、腹泻、腹痛等等。0至6个月的婴儿由于食物的主要来源是母乳或婴儿配方粉,比较容易发生牛奶蛋白过敏。其中,80%的牛奶过敏小儿在3岁后可逐渐对牛奶蛋白产生耐受。而6个月以上的婴儿不仅容易发生牛奶过敏,还会出现对鸡蛋、鱼类或豆类等含有蛋白质的食物产生过敏反应。
2、这种过敏反应多在进食后数天或数月后开始出现。如果给这些孩子做胃镜检查,可发现胃粘膜的一些糜烂等改变或十二指肠粘膜的增生。但在临床中这种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牛奶蛋白过敏患者却常被误以为是胃炎、胃食道返流或消化道出血等其他疾病,结果在给予这方面的对症治疗后病情虽然会稍微有所缓解,但继续进食这种配方奶粉时,这种情况还是会反复出现。
3、如果遇到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的小婴儿出现有反复的呕吐、腹泻、便秘等消化道症状,并伴有生长发育迟缓,反复湿疹等表现时,应警惕是牛奶蛋白过敏,及早给予饮食干预。
1、回避引起过敏的食物是防止儿童食物过敏的首要策略。如果发现儿童对某种食物过敏,就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避免再给他们食用这种食物。当然,因噎废食的极端做法也并不可取,家长应当采用积极的方法改变儿童的过敏体质,并且为他们补充全面均衡的营养。
2、目前,国际婴儿营养指南建议母乳喂养6个月并且推迟鸡蛋等固体食物的添加以预防儿童过敏性疾病。专家建议,对于那些拥有过敏家族背景的婴儿,如果出现湿症、持续腹泻等过敏症状,并被确诊为蛋白过敏后,父母要在严格避免“食物致敏原”的同时,采用合适的替代食物以保证婴幼儿的营养需要。
3、比如,对0至1岁牛奶过敏的宝宝,可对其饮食配方进行调整,选择可替代牛奶配方的食物或无致敏蛋白的特殊配方营养粉。目前医学界推荐的可用于治疗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的特殊配方营养粉是游离氨基酸配方粉或深度水解蛋白配方粉。由于其不含牛奶蛋白,且营养成分能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可以作为婴幼儿食物过敏饮食治疗的替代。
1、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儿童可能会自然脱敏,即对某种食物不再起过敏反应。不过当家长向儿童提供食物时还应该慎重。建议应从少量开始,无不良反应后再逐渐增加,以免旧病复发。此外,家长还要密切注意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如哮喘、鼻炎等其它过敏症状。
2、慢性食物过敏(也叫食物不耐受)是目前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也是婴儿最早出现的过敏问题,其所引发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涉及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甚至神经系统等多器官多系统。近年来,随着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此外,建议对于食物过敏的诊断也不可凭借家长的主观臆断,建议及早带儿童前往专科医院接受严格监测。专家机构对儿童食物过敏的诊断包括询问详细的家族史及喂养史,皮肤点刺试验和特异性血清IgE检测。对那些特异性血清IgE检测呈阴性的患儿,还可以进一步做斑贴试验。通过专业诊断和定期评估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儿童食物过敏的内因,确保儿童免受过敏症状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