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30 07:50 来源:网友分享
开发孩子的音乐智能,应该越早越好,但“早”并不是说一开始就非要孩子学弹琴、学声乐什么的。因为音乐智能的养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任何急功近利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相比之下给孩子创造一个音乐的环境更重要。
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指对节奏、音调、旋律、音色的敏感度。当中包括察觉、辨别、表达、欣赏和创作的能力。最具音乐智能的代表人物:莫扎特、迈克尔·杰克逊。
妊娠期:
是开发宝宝音乐智能的第一个契机,千万不要错过了对宝宝进行音乐胎教的好机会。前依斯特曼音乐学院名誉教授多拉德·谢特勒做了一个著名的胎教实验。这个实验持续了14年,最后得出结论:音乐胎教组儿童比没有音乐胎教组的儿童拥有更多的音乐天赋,学习也更好,所以及时对宝宝进行音乐胎教对以后宝宝在音乐方面的认知力发展有显著的影响。
0~2岁:
这一阶段主要是培养宝宝对音乐的感知力和领悟力。尤其是让孩子多听,听一切优美的音乐,并可以从中观察到他是不是有音乐方面的天赋,或他对音乐有没有兴趣。
有音乐天赋的幼儿在这一阶段主要表现出对音乐的敏感性、极易被音乐所吸引。比如在他吵闹哭泣的时候听到一段优美的乐曲,他会突然停止哭闹,注意力会转移到音乐那方面去。如果你的宝宝出现这种对音乐的兴趣,那么恭喜你,你的宝宝可能拥有很强的音乐智能等着被开发呢!
2~3岁:
这一阶段其实是前一阶段的延伸和巩固,这时候宝宝听到音乐可能要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手舞足蹈。此时你要特别培养孩子的节奏感,给他听的音乐可以是节奏性比较强的,这样更能引起宝宝对音乐的兴趣。
同时,你还要注意宝宝是不是可以准确地跟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
3~4岁:
可以让孩子从单纯的节奏练习向旋律、音准方面过度,并可以让他配合乐曲接触乐谱。学习电子琴是这一时期不错的选择,因为电子琴在节奏、旋律、音准以及培养孩子音乐兴趣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
总之,对于4岁以下的幼儿来说,最好还是让他们玩一些有关音乐的游戏。当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也可以放一些轻柔背景音乐,这不仅会让孩子玩得更专注,更有在不知不觉间优化孩子的节奏感。
4~6岁:
这个阶段是开发孩子音乐智能最关键的一个契机了,因为现在你可以让你的宝宝学习一些实际的音乐技能了,比如钢琴、小提琴、扬琴、古筝、二胡等乐器的演奏。而学习乐器,由于需要手眼协调分工合作,对孩子各方面的智能都是一个很好的训练。
例如学弹钢琴,事实证明从这个时期就开始学习的小孩子肯定比长大后再开始学习的人更具造诣,因为这段时期是学习钢琴的黄金时期,错过了实在太可惜。
或许并不一定每一位学音乐孩子将来都能成为贝多芬或是莫扎特,但作为父母也不应该放弃对孩子进行音乐方面的培养,因为一个从小就喜欢音乐,接受过音乐培养的孩子,长大必然热爱生活。
和谐的家庭,家长本身良好的素养及对子女科学的教育观、教养方式等,都会给幼儿心灵烙上深刻的"印记",影响他们的一生。所以家庭教育问题不容忽视。
现代家庭教育存在一下问题:
首先,部分家长只重视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不少父母对幼儿的教育偏重于智力因素的培养,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对制约幼儿成长的非智力因素诸如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则很少过问。在我生活的周围,经常能够看到一些家长接孩子的时候,迫不及待地问孩子:今天老师教什么了?……他们关心的是幼儿园传授了多少知识,用学会了几个字、会算多少道算术题、认识多少拼音成为一些家长为孩子选择幼儿园标准之一。他们忽略了孩子的综合素质,尤其是积极情感的激发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其次,很多家长不能抑制自己强烈的爱子之情,对孩子过于溺爱。比如:不让孩子离开身边,或者是怕孩子受欺侮,又或者怕不卫生、学坏,不让他们独立的活动,把一切都包办代替了。人为地阻碍了孩子和其他同伴的接触,使得孩子不能以伙伴的行为来纠正自己的行为。
第三,在有些家长中,严于律人宽于律己的现象十分严重。每位家长把自己所有的希望与梦想都转嫁到孩子幼弱的肩膀上,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成龙成风。而一旦涉及到自身学习,就一味的以"年纪大了,记不住啦"等语言搪塞。不读书,不看报,不接触国家大事,闭门造车,不思进取。家长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孩子心目中的偶像,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到。你这样按不同标准要求,不但破坏了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同时也为孩子忆今后的成长留下了弊端。
最后,缺乏沟通。这是绝大多数家庭教育的通病。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父母忙于上班、工作、学习进修,他们无暇照顾孩子,只能把孩子交给老人或保姆照看。幼儿长时间缺乏亲子接触和父母的关怀,也缺乏与父母的沟通。
就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它给幼儿发展产生了消极和负面的影响,严重影响家庭教育的质量。究竟如何引导、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有效地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呢?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的对策:
第一,树立正确的亲子观和家庭教育观。
家长要学会尊重幼儿。家长不能把幼儿当作自己的附属物或私有财产,期望通过幼儿去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和理想,去补偿自己生活中的缺憾。幼儿是独立的、有意识的、有思想的个体,应该得到家长的尊重与平等对待。尊重幼儿才是父母最深刻的爱。让幼儿在自然成长中享受快乐,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独立的意志品质与健全的人格。
第二,家长施爱有度,利于孩子健康发展。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父母的爱,使孩子感到温暖和幸福,获得安全感,增强自信心和上进心。但这种爱一旦超过一定的限度就成了溺爱,这就要求家长的爱是理智的,是与严相辅相成的,正如故人所说的"爱之深,责之切"。家长应该不仅在生活上、学习上要关心孩子,更重要的是要爱护孩子幼小的心灵,给他们更多的尊重和信任,让他从小懂得平等友爱。这种爱是充满亲情的、理智的,而不是偏爱、溺爱、盲目地爱。父母"寓爱于严;严中注爱",表面看似乎无情,但从孩子个体发展的意义来看,却是一种真正的爱。
第三,家长自身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家长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必然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家长就必须运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譬如:当幼儿提出难以回答的问题时,家长不能不懂装懂,乱说一气,这就有意无意地压抑幼儿好奇、好问、好动的天性。实际上,那些幼时爱发问、好活动、喜探索的幼儿,若能进行正确的引导,恰恰是创造性人才的雏苗。家长应实事求是地告诉幼儿,等看了书或请教了别人后再告诉他,也可与幼儿一起寻找答案或是鼓励幼儿自己去寻找答案。当幼儿确实犯了错误时,父母的态度、做法应一致。要紧密配合,给幼儿讲清道理,分析错误所在,并以正确的行为和思想加以引导。
第四,走出心灵施暴的家庭教育误区,努力做到理解、尊重幼儿。避免家长心灵施暴给幼儿造成的伤害,家长应该充分理解、尊重幼儿,了解幼儿的心理需求,这样对幼儿的教育才会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才会对幼儿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第五,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增强与孩子的沟通。父母要为幼儿树立榜样。幼儿来到世界上,首先是从父母那里开始学会认识世界的,父母的一言一行,家庭环境的氛围,每时每刻都会给幼儿的情感、气质、行为、道德、个性等多方面产生影响。要教育好幼儿,父母要严于律己。
另外,较多的亲子交流不但能加深亲子之间的情感,有利于孩子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是维护孩子健康情感的关键因素。
如何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如何能与自己的孩子畅通无阻的沟通交流,是每个家庭、每位家长所热心关注的问题,而这也是现今社会环境下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首先需要调整自己的心理,应该暗示自己:我有这样一个可爱的孩子,我们要一起成长,我们要一起面对很多问题,我们会比别人生活的更幸福,更有乐趣。这样才能为和孩子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基础。
坦然面对沟通难的困境
现在的孩子是伴着“声光电”诞生并成长的,与他们家长年幼时候的接收系统完全不一样。如果家长还只用嗓子单声道地告诉自己的孩子应该怎么做,他们就会感觉特别枯燥没意思。好多孩子在今天可以一边看电视,一边听音乐,而又一边写作业,因为他自小就在一个拥有各种各样的家电的家庭环境里长大,因而产生了这种多点接收的习惯和技能。这样的系统刺激远比单纯的语言符号刺激要强烈的多,有效的多,所以家长如果固步自封,仍然用原来自己受教育的模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必然不可能引起孩子的兴趣,相反,甚至在孩子的眼里,家长往往都成了厌烦的符号;另一方面,层出不穷的高科技产品,深刻地影响着孩子的生活环境和思维习惯;今天的孩子还有了接受国际超前意识的能力,比如说对于性知识的认识,家长可能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难以启齿,而孩子却实际已经懂了很多。沟通的困境是每个家长必须正视的现实前提。
学会设计启发式问题
很多家长对于沟通问题的认识往往处于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只要家长说的话孩子听了,这就是沟通。家长由于他们成长年代的各种因素的限制,使得他们教育自己孩子的语言和思维是很贫乏的。比如有个孩子抱怨说自己的母亲一天就和自己说六句话:早晨说“快点快点,要不就上学迟到了”;第二句是“早餐怎么也得吃点,要不上午的课顶不住”,第三句是“过马路要小心,看着点车”,第四句是“到了学校你千万努力”,第五句是“中午学校的饭不太好吃,但你正在长身体,一定要多吃点”;第六句“放学回家先写作业,别着急看电视”。这样日复一日的说,作为孩子自然而然的会感到厌烦,结果反倒事与愿违。所以作为家长应该注意和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学会设计问题,用问话的方式来和孩子沟通,尽量不要用陈述句,而要尽可能的让孩子说。“问”在今天是一种高级的交流形式,父母的提问也应该是具有很强的技巧性的,家长在这方面应该加强。
沟通的问题要具化
家长有一种习惯就是容易语重心长,但是说出的话却又特别空洞。比如“你可得努力学习”。这种语言表达在今天对孩子的教育是无效的,也是无益的。因为这些话缺乏明显的可操作性,作为孩子基本把握不住,反倒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紧张焦虑。积极的方式是要以一种具体的问话,通过鼓励的方式渐进式的与孩子沟通。就比较容易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把握住孩子思考、行动的方向。将孩子的行动目标分成许多的小台阶,每一步都具体而又相对容易的能够达到目标,让他们每一步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