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6 15:02 来源:网友分享
圣母大学最新研究表明,童年经历过虐待、忽视及其他心理创伤的母亲不愿意与她们的孩子进行情感交流。
这份在于西雅图举办的两年一次的儿童发展研究学会上提出的报告显示,一组有过童年创伤经历的低收入的母亲,表现出进行性 “创伤回避症状”,特点是不愿意表达关于那些创伤经历的想法、情感、感觉和记忆。这种回避行为干扰了母亲进行有关孩子情绪方面的对话的能力,导致更简短、更肤浅的交流;而且,这些母亲倾向于使用不鼓励孩子参与的封闭性问题(注:如果问题的型式限制了受访者回答的内容,受访者只能从预设的答案中选择,谓之封闭性问题)。
“‘创伤回避症状’对孩子的认知和情感发展有负面作用,” 圣母大学专门研究处于危险中以及被虐待的儿童心理问题的助理教授Kristin说,“这项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揭示出母亲创伤史对其与子女进行有效互动的能力的影响机制。这项研究对干预治疗也有积极意义,因为作为应对机制的回避策略很可能会进一步损害心理功能。”
Kristin 在另一项最近发表在《儿童虐待与忽视期刊》上的相关研究中发现,大多数经历过童年创伤的、对儿童行以虐待的父母,都可以被成功地教授这样一种方法,来与他们的学龄前子女共同进行对过去的投入情感和心灵的回忆。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们发展记忆、语言和读写等领域的认知能力。
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受过心理创伤的父母应该怎么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呢?不妨试试以下几点。
1、关注宝宝的需要
要细致深入地了解宝宝,关注宝宝的需要。不仅仅是从语言上,还要从他们日常的行为中去感受宝宝的内在需要、潜在需要。
2、尊重宝宝的看法
在与宝宝的沟通中,爸爸妈妈要记住,宝宝也是一个话语主体。所以,在和宝宝交谈的时候,不要只顾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要认真对待对尊重宝宝的看法,并与宝宝进行良性的互动。
3、体会宝宝的感受
当宝宝在外面受了委屈、与好朋友或心爱的宠物分离时,他(她)细腻的小心灵会难过半天。父母却只是一味地告诉他(她)“没关系,坚强一点”,“这没什么好难过的”,会让宝宝觉得父母一点都不能体会他(她)的感受,若父母说:“你很难过吧?我要是你也会有这种感受的。”相信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4、了解宝宝的发展程度
如果父母尽说些宝宝无法理解的话,或提出一些宝宝达不到的要示,相信不但宝宝觉得辛苦、压力大,亲子间对话也势必难以搭得上线。
5、认真回答宝宝的问话
宝宝提出问题时,应先了解其真正含意,并针对宝宝的需要做回答。例如跟你一起去买菜。假如你知道宝宝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说:“是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宝宝听了必定会很高兴。
此外,对于宝宝所提的知识性问题,父母也要慎重回答,或带着宝宝一起寻找答案,这样,宝宝以后不论碰到什么问题,都会主动向父母询问。
6、避免用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
不能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赶快……”“限你在五秒钟内……”、“我数到一、二、三……否则……”“你应该……”,“你真笨”、“你好坏”、“你太让我失望了”、“不可以……”等带有指挥、命令、警告、威胁、责备、谩骂、拒绝等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
7、经常变换新鲜的话题
经常变换新鲜的话题。能引起宝宝的兴趣,例如:“你猜猜看今天我发生了什么事?”、“你知不知道为什么小宝宝最喜欢恐龙?”、“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来到地球……”等问题,相信会比“今天过得好不好?”、“快乐不快乐”更能引起宝宝的交谈兴趣。
8、充实宝宝的生活经验
亲子对谈的题材。往往来自生活之中,因此培养宝宝一颗敏锐、好奇的心是很重要的。父母可以带着宝宝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如身边的花花草草。
路上车子的颜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着打扮、说话内容、百货橱窗、林林总总,都可以作为谈话的素材,宝宝的观察力会自然而然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