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新农业技术使果蔬营养今不如昔

2017-06-02 09:41 来源:网友分享

  同样是西红柿,1950年、1999年和2004年种植出来的会有什么不同?

  很多国家的科研人员都惊讶地发现,随着西红柿个头越来越大,其中部分营养元素正逐渐减少。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蔬菜和水果身上。

  果蔬营养今不如昔日

  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生化学院退休教授唐纳德・戴维斯一直致力于研究食品的营养。他曾领导一科研小组对美国农业部从1950年到1999年记录的43种蔬菜水果的营养数据进行研究,发现这些蔬果的蛋白质、钙、磷、铁、维生素b2和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的含量平均减少5%到40%不等,其它微量元素,包括镁、锌、维生素b6等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例如,1999年生产的蔬果中比1950年的同类蔬果蛋白质平均含量减少6%,核黄素减少38%,其中芹菜、青椒和西红柿丢失的蛋白质最多,茄子和西红柿中的维生素c则根本无法与50年前同日而语。

  近年来,欧美许多食品营养研究机构也在做类似的统计和对比,例如致力于引导人们健康生活的美国久司道夫研究所对1975年到1997年的12种新鲜蔬菜研究表明,它们的平均钙含量减少27%,铁减少37%,维生素a减少21%,维生素c减少30%。英国有关机构对1930年到1980年20种蔬果的营养数据研究表明,这些蔬果的钙含量平均减少19%,铁减少22%,钾减少14%。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也告诉记者,野菜、野果等人工栽培程度低的果蔬,其中维生素c和抗氧化物质含量要比栽培蔬菜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栽培时间久、产量高的果蔬,通常含有的抗氧化物质含量会随之下降。在2004年食物成分表中,很多种类的果蔬产品的营养数据比上世纪90年代的测定数据都有所下降。

  植物也需要合理营养

  食品营养日益减少引起了很多国家科研人员的关注,希望找到有效办法遏制这种趋势。戴维斯教授说,现代果蔬营养含量减少实际上是“营养被稀释”,因此他称外在影响因素为“环境稀释效应”,包括土壤营养恶化、灌溉不当和滥施化肥农药等。内在影响因素为“基因稀释效应”,包括果蔬生长周期缩短和自身抗病能力减弱等。

  戴维斯在解释“环境稀释效应”时说,人类过分追求农作物产量而导致土地遭到过度开垦,其中的营养成分日益减少;此外,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人类开始大量使用各种化肥以增加土壤中的氮含量,虽然氮有助于农作物生长,但会降低其中镁和维生素c的含量。化肥最大的弊处是无法激活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因此越多使用化肥,土壤的贫瘠化速度也越快。据统计,全球有一半农作物的土壤缺乏一种或多种微量元素,尤其是锌、铁和镁。国际碳酸钾协会的一份报告说,因为种植者一味追求产量,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大量流失,无法很快得到恢复,土壤营养失衡已成为全球性问题。

  日新月异的农业生产技术也是“环境稀释效应”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兴农业技术大多把重点放在增加农作物的单位产量、缩短生长周期和加强抗病虫害上,而不是老百姓最关心的营养问题。

  对此范志红的解释是,农业生产中的育种和推广,从来不以营养价值作为选择标准。通常的选择标准是味道更香甜、酸涩苦味更少、更便于保存和运输、更高产、更抗病等。由于抗氧化物质含量高的品种通常会有些酸、涩、苦味,被消费者的感官所嫌弃,所以这样的品种必然被优先淘汰。“我从来没有见过消费者买水果时要求买酸的、涩的,都是要买最甜的――但最甜决不意味着保健成分最多。”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介绍,现在的蔬菜种子都是杂交品种,优势在于丰产和抗病。但杂交之后的口味会受到影响。同时,很多蔬菜都是大棚里种植出来的,人为创造的光线、温度和湿度等并不一定最适合蔬菜的生长,比如光照大多采用人造补光,比不上自然的太阳光充足、能量大。加之现在农民都是大水大肥管理,施用的氮肥比较多,个别菜农还存在超量施肥的现象,对即将成熟的果实施加催熟剂等物质,比如西红柿,采摘过早,自然不会好吃。

  “很多人把罪责归结为使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等现代农业生产手段。其实用化肥不等于降低食物品质,如果用微量元素肥,甚至可能会提高果蔬的营养价值。现在的问题恐怕是施肥不得法,营养元素的比例不合理。这就好比人大量吃油、糖、淀粉食物,结果让自己虚胖,身体却很差。植物也需要合理营养才能达到更好的品质。”范志红说。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医改聚焦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