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8 07:51 来源:网友分享
1.美国多中心神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Roman1991)的60岁以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痴呆西方国家VaD占所有痴呆的15%~20%,日本VaD约占所有痴呆的50%,我国VaD的发病率也较高,但目前,有文章报告推测,中国不低于200万人。单发脑梗死性痴呆也屡见病例报告但也尚未见分类性发病率统计资料。
2.与多发脑梗死性痴呆(MID)一样,脑卒是单发脑梗死性痴呆最常见的病因。重要功能部位的脑梗死引起痴呆梗死体积可能只有数毫升,多在大脑后动脉供血区包括丘脑和海马等。一般认为,优势半球丘脑角回额叶深部梗死易引起痴呆,脑梗死痴呆也与脑萎缩的程度、脑室周围白质病变的体积有关。血管病变并非痴呆的惟一病因研究发现许多病人同时存在神经变性相关的痴呆病。
3.单发脑梗死性痴呆,只是临床表现不明显,处于亚临床阶段一旦发生脑血管病事件可较迅速出现痴呆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索病理呈混合性痴单发脑梗死性痴呆又称感染后脑脊髓炎、预防接种后脑脊髓炎,系指继发于麻诊、风疹、水痘、天花等急性出疹性疾病,或预防接种后,因免疫机能障碍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内的脱髓鞘疾病。
4.单发脑梗死性痴呆是一种广泛累及脑和脊髓,尤其是其白质的急性脱髓鞘疾病。本病的病理改变为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等处的白质中有散在的,中小静脉周围的脱髓鞘病源和明显的袖套状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本病临床上可分脑型、脊髓型和脑脊髓型,多在某种特异型的热病后,(多见于病毒感染),疫苗接种后(常见狂犬疫苗)发生,少数亦可无明显诱因而自发地发生。
1.患者曾发生大面积脑梗死或某些重要脑功能部位的单发脑梗死性脑血管病事件,病变位于丘脑、角回额叶底部及边缘系统,临床出现脑梗死的局灶性定位体征,如偏瘫、锥体束征偏身感觉障碍、感觉过度、失读失写失认和失算等症状体征的不同组合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引起大面积脑梗死脑水肿甚至脑疝形成;基底动脉主干闭塞导致严重的意识障碍和四肢瘫;角回梗死出现流利性失语失读(可伴失写)、记忆障碍和运动障碍等;大脑后动脉丘脑穿通动脉闭塞较常见引起上中脑、丘脑旁中央部分(内侧核群及大部分背内侧核)损害,出现严重的记忆丧失和痴呆,可见眼球垂直注视困难及其他中脑和脑桥症状,运动症状一般不明显、不持久。
2.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反应迟钝,记忆力和计算力减退表情淡漠寡言少语,不能继续以往熟悉的工作和正常交往,不认家门穿错衣裤和尿便失禁等,最终生活不能自理丘脑性痴呆以精神症状为主,如出现遗忘症情绪异常和嗜睡等。并发症:患者可能合并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抑郁症精神行为异常。另外,应注意继发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及褥疮等。
1.治疗高血压使血压维持适当水平,可阻止和延缓痴呆的发生有学者发现,VD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控制在135~150mmHg可改善认知功能低于此水平症状恶化。
2.改善脑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提高氧利用度。二氢麦角碱类:消除血管痉挛和增加血流量改善神经元功能常用双麦角碱0.5~1mg口服3次/d以及尼麦角林(麦角溴烟酯)。钙离子拮抗药:增加脑血流防止钙超载及自由基损伤二氢吡啶类如尼莫地平治疗白质疏松症病人伴认知障碍1年后病情平稳或改善,二苯烷胺类如氟桂利嗪。烟酸:可增加脑血流量和改善记忆。中药:选用三七总皂苷(血栓通)葛根素(普乐林)和川芎嗪(甲基吡嗪)等有活血化瘀改善血液黏滞度及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3.抗血小板聚集常用阿司匹林75~150mg/d口服抑制血小板聚集稳定血小板膜,改善脑循环,防止血栓形成;噻氯匹定(抵克力得)250mg/d口服作用于细胞膜直接影响血小板黏附与聚集抑制血小板间冻干人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桥形成。
1.与脑血管病的预后密切相关,同时痴呆的预后因病变部位、范围不同也不一致,但总认知功能衰退的过程,呈不可逆的进程进展速度不一。
2.及早发现并避免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并积极治疗,高度颈动脉狭窄者可手术治疗。有助于降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2.戒烟控制饮酒及合理饮食。有明确遗传背景者应进行基因诊断和治疗。
3.单发脑梗死性痴呆多在病毒感染或接种疫苗后的4-14天急性起病,对大多数有热病或疫苗接种后出现头痛、呕吐、神志不清、抽搐、肢体瘫痪等患者要考虑此病。此病发病后多较凶险,应尽早到有条件医院就诊。根据病情轻重及诱因不同,治疗效果不尽一致,绝大多数病人经治疗后有相当大程度恢复,部分病人可留有运动或智慧障碍。该病死亡率约10-30%。
4.进一步改进疫苗制备工艺,使之既保存较好的抗原性,又减少激起或诱导预防接种性脑脊髓炎的作用,改变预防方法等均能减少预防接种后脑脊髓炎的发生。
温馨提示:
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