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8 08:42 来源:网友分享
脑梗死是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突然减少或停止造成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软化,并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失的症候脑梗死发病24~48h后,脑CT扫描可见相应部位的低密度灶,边界欠清晰,可有一定的占位效应。脑MRI检查能较早期发现脑梗死表现为加权图像上T1在病灶区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MRI能发现较小的梗死病灶。脑血管病是神经科最常见的疾病,病因复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根据常规把脑血管病按病因分类分为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改变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另外临床上许多人即使具备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却未发生脑血管病而一些不具备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却发生脑血管病,说明脑血管病的发生可能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和不良嗜好等。流行病学研究证实高血脂和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两个主要危险因素吸烟、饮酒糖尿病、肥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三酰甘油增高、血清脂蛋白增高均为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脑梗死好发者为50~60岁以上的人群,常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风心病冠心病或糖尿病,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的患者约25%的患者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起病前多有前驱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眩晕、短暂性肢体麻木、无力。起病一般较缓慢患者多在安静和睡眠中起病多数患者症状经几小时甚至1~3天病情达到高峰。主要临床症状脑梗死的临床症状复杂,它与脑损害的部位、脑缺血性血管大小缺血的严重程度、发病前有无其他疾病以及有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等有关,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即无症状性脑梗死;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或眩晕,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重者不仅可以有肢体瘫痪甚至可以急性昏迷死亡如病变影响大脑皮质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可表现为出现癫痫发作,以病后1天内发生率最高,而以癫痫为首发的脑血管病则少见常见的症状有:
(1)主观症状: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运动性和(或)感觉性失语甚至昏迷。
(2)脑神经症状: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如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
(3)躯体症状: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1.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主要并发症之一。重症卧床患者常合并肺部感染
2.上消化道出血是脑血管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即应激性溃疡发生机制为下视丘和脑干病变所致现在认为与视丘下前部、后部灰白结节及延髓内迷走神经核有关。自主神经中枢在视丘下部但其高级中枢在额叶眶面、海马回及边缘系统消化道出血的机制与上述部位原发或继发的病灶有关
3.脑血管病患者,由于高龄患者较多,肢体瘫痪长期卧床,活动不便,容易对于骨隆起等部位压迫,使局部组织缺血及缺氧引发褥疮。
4.脑血管病后抑郁症和焦虑反应:脑血管病后抑郁是脑血管病较为常见的情感障碍临床应予以高度重视。
(1)抑郁反应的特征性症状:
①心情不好心境悲观自我感觉很坏
②睡眠障碍失眠、多梦或早醒
③食欲减退不思饮食
④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对任何事情均动力不足缺乏活力
⑤生活不能自理,自责自罪,消极想死。
(2)焦虑反应的特征性症状:
①持续性紧张不安和忧虑的心境。
②同时有心理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对声音敏感和容易激惹。
③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胸闷、呼吸加快烦躁、坐卧不宁等和副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如多尿胃肠活动增加而致腹泻。
1.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原则是:
①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在疾病发展的不同时间针对不同病情、病因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措施。
②积极改善和恢复缺血区的血液供应,促进脑微循环,阻断和终止脑梗死的病理进程。
③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水肿。
④急性期应早用脑细胞保护治疗可采取综合性措施保护缺血周边半暗带的脑组织,避免病情加重。
⑤加强护理和防治并发症,消除致病因素,预防脑梗死再发。
⑥积极进行早期规范的康复治疗以降低致残率。
⑦其他:发病后12h内最好不用葡萄糖液体可用羟乙基淀粉(706代血浆)或林格液加三磷腺苷(ATP)辅酶A及维生素C等避免在急性期用高糖液体加重酸中毒和脑损害。
2.一般治疗急性期应尽量卧床休息加强皮肤口腔呼吸道及大小便的护理。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如起病48~72h后仍不能自行进食者,应给予鼻饲流质饮食以保障营养供应。应当把患者的生活护理、饮食、其他合并症的处理摆在首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