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16 16:20 来源:网友分享
含糖饮料是指添加了甜味剂的饮料,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各种甜味剂,饮料可谓是越来越美味。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的糖。不少研究表明含糖饮料有一定的危害,但是也有研究表明含糖饮料有好处,在此,小编为大家盘点了关于含糖饮料影响的科学研究,供大家了解。当然,喝不喝,喝什么,依然由你决定!
【1】防止痴呆,选有糖饮料还是无糖饮料?这是个问题!
近日发表于alzheimer's & dementia和stroke杂志的新研究表明,经常饮用含糖饮料可能导致大脑体积缩小和记忆力下降。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饮食中含有高糖量对健康不利,而且还会给身体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如新陈代谢紊乱,肝损伤和高血压。许多人选择无糖饮料,认为无糖饮料是比含糖饮料更健康的替代品。但是这些无糖饮料也与代谢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而代谢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可能增加脑血管疾病和痴呆的风险。
有大约4000个30岁或30岁以上的人参加了弗雷明汉心脏研究 (fhs)。通过分析该研究收集的数据,研究人员探讨了含糖饮料的摄入如何影响脑容量、认知功能和记忆。大约有3000个年龄45岁以上的人随后被监测到发生中风。近1500个年龄60岁或60岁以上的人被评估有患痴呆的迹象。
这些结果表明,经常喝苏打水和果汁等含糖饮料的人记忆力更可能较差、大脑更可能较小,特别是大脑海马区域(对记忆非常重要)的体积会因为过量引用含糖饮料而变小。
此外,研究人员发现每天喝无糖饮料的人患中风和痴呆的风险是不喝无糖饮料的人的三倍。
作者强调,这些是初步的研究结果。他们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高糖量摄入或在无糖饮料中加入人造甜味剂是否对大脑有负面影响。
【2】nature:添加人工甜味剂的饮料可能有害人体健康
曾经有一段时光,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分子生物学家thomas huber每天喝36盎司健怡可乐(diet cola)。一年多之前,作为thomas p. sakmar教授化学生物学与信号转导实验室的一名助理教授,huber对添加人工调味剂的饮料如何可能影响他的身体对糖的加工能力感到好奇。他决定在他自己身上开展实验。
这项临床试验遵从一种大体相似的模式:研究人员追踪参与者喝无糖苏打水(diet soda)时、停止3个月不喝期间和随后再次继续喝时的血糖和肠促胰岛素水平。研究人员也监控栖息在参与者肠道中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能在代谢变化(包括与人工甜味剂相关联的那些变化)中发挥着作用。
huber的假设聚焦在肠道中的甜味受体。这一假设是因他自己在sakmar实验室中研究在人类生物学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大型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而受到启发的。正如在我们的感觉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的其他受体一样,甜味受体也属于这个家族。
对一些人(包括喝大量无糖苏打水的那些人)而言,对甜味的欲望似乎不断加深。g蛋白偶联受体的生物学功能能够解释这一点;依赖于这些受体接收到的刺激量,它们能够变得不再敏感,或者变得更加敏感。
sakmar说,“比如,一旦光线照进暗室中,它首先可能似乎变得非常明亮,但是你的视力很快就能适应。如果你持续吃人工甜味剂或糖的话,也会如此。这种脱敏最可能促进一些人摄入更多。好消息是对甜味的欲望增加以及相伴随的糖代谢问题似乎是可逆的。”
【3】journal of hepatology:常喝含糖饮料会引起脂肪肝?!
来自tufts大学jean mayer usda人类衰老营养研究中心(usda hrnca)的研究人员发现,每天喝含糖饮料的习惯可能会引起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此项研究结果近日在线发表于journal of hepatology杂志上。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在肝脏有脂肪的大量堆积,但与饮酒无关。这类脂肪肝可由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核磁共振成像及组织活检诊断。在美国,约25%的人患有此类的脂肪肝,但无任何症状。肥胖及超重人群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风险较高,此类脂肪肝有较高的风险,发展为心脏病及2型糖尿病。含糖饮料是果糖的主要饮食来源,果糖很可能会增高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风险。
研究人员们分析了2634份调查问卷,问卷大多来源于中年男性和女性白人。在问卷上的含糖饮料包括含有咖啡因或无咖啡因的可乐,含糖、水果、柠檬水的碳酸饮料,或是非碳酸水果饮料。参与者们接受了计算机断层扫描来测量他们肝脏的脂肪量,研究人员根据已有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标准,来判断参与者是否患有这类脂肪肝。他们发现,问卷中报告自己每日喝多于一瓶含糖饮料的人,比不喝含糖饮料的人,有更高的非酒精脂肪肝发病率。
在研究人员综合考虑了年龄、性别、身体质量系数(bmi),饮食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后,例如摄入的热量,饮酒和吸烟等因素,他们发现含糖饮料和非酒精性脂肪肝仍相关。然而,考虑了这些因素后,健怡可口可乐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无相关关系。
【4】常喝含糖饮料 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饮料中添加低量、中量和高量高果糖谷物糖浆能够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即使是对于年轻的健康男女,饮用两周含糖饮料也会增加患病风险。这一发现来自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研究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进展。这项研究首次证明了含糖饮料与心血管疾病特定风险因子之间的直接剂量依赖性关系。
研究人员招募了85名年龄在18到40岁之间的男性和女性志愿者,并将其分为四组。在为期15天的研究中,四组志愿者饮用了不同含糖量的含糖饮料,分别相当于其每天能量需求的0%,10%,17.5%,25%。0%的对照组饮用的是添加了甜味剂的无糖饮料。
在研究开始和结束时间,研究人员通过每小时取血检测其血液中脂蛋白,甘油三酯和尿酸的含量变化,这三项都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指示因子。结果显示随着饮料中含糖量的增加,这三种指示因子的水平也发生增加,即使是服用10%剂量的志愿者,其循环系统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相比于研究开始时的浓度也发生显著增加。
这项研究表明含糖饮料的饮用可以增加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控制含糖饮料的饮用,保护心血管健康。
【5】jcem:含糖饮料或可帮助我们有效降压
近日,一篇发表于国际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表示,喝甜味饮料可以抑制大脑中的皮质醇和应激反应,但加入阿斯巴甜的饮食饮料却不会有这种效应。
研究者kevin d. laugero博士表示,本文研究首次证实,高糖(非阿斯巴甜)饮品的消耗或许会帮助人们释放压力,我们关心的是心理或情绪的压力会诱发个体对糖类的习惯性过度消耗,同时也会放糖类对健康的有害影响,包括肥胖等。有数据显示全球大约35%的成年人以及17%的儿童都是肥胖患者,而糖类饮料比如苏打水和果汁和肥胖发病直接相关;有一半的美国人在每天的任何时段都会消耗含糖饮料。
本文中研究者进行的平行双盲饮食干预研究检测了含糖类和含阿斯巴甜的甜味饮料对参与者的影响,参与者为一组年龄在18至40岁间的19名女性个体,研究者指定8名个体进行含阿斯巴甜的甜味饮料的消耗,同时指定11名个体消耗含糖类的饮料;在历时12天的研究中,参与者在每天早中晚餐时都会饮用指定的饮料,同时参与者不被允许消耗其它含糖类的饮料,比如果汁等。
在研究千3.5天以及研究后,参与个体都会进行标准化的低糖类饮食的消耗;而在12天实验前以及实验后,参与者在数学测试后进行功能性的mri扫描来获取其大脑的压力反应情况,同时参与者都需要提供唾液标本来测定其皮质醇的水平,皮质醇是由肾上腺产生,对于机体对压力的反应非常必要。
研究者发现,相比消耗阿斯巴甜饮料的女性而言,饮用含糖饮料的个体在进行数学测试时的皮质醇反应会下降,另外饮用含糖饮料的个体的海马体相比前者表现出了较强的活性,海马体是大脑中的关键部分,其参与记忆的形成以及对压力的敏感性反应。当机体处于压力状态下时海马体的活性会明显降低,当参与者饮用含糖饮料时这种反应会被抑制,该研究或可帮助揭示,当个体处于压力状态下时糖类如何正向地增强个体的食欲。
最后研究者表示,本文研究阐明了膳食习惯对个体的差异,这或可帮助解释为何某些人对于压力情况会反应不足,而有些人则反应过度;尽管抑制个体的压力感非常有意思,但其是对压力的一种正常反应,对于机体健康非常关键;研究者希望通过后期的研究可以更清晰地解析含糖饮料抑制机体压力反应的分子机制。
【6】am j public health:加糖饮料会加速老化
根据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研究人员新近完成在一项新研究证实:含糖汽水的饮用可能会促使疾病,重要的是新研究发现饮用含糖饮料与细胞老化有关。该研究显示喝更多含糖汽水的研究受访者,白血细胞端粒较短。这项研究结果目前发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杂志上。
这是第一项含糖汽水与端粒长短相关的研究发现。在疾病发病很久前,端粒就开始缩短。此外,虽然我们在这项研究的研究对象只是成年人,但含糖汽水的饮用也有可能与儿童端粒缩短有关。研究人员提醒说,他们只分析了每个参与者在一个单一时间点端粒长度和含糖汽水饮用量的相关性,但这项关联性并不能说明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epel共同领导的另一个新研究中,跟踪研究参与者几个星期,实时寻找含糖汽水饮用对细胞老化某些方面的影响。端粒缩短先前已与组织氧化损伤,炎症,和胰岛素抵抗有关。基于端粒长度缩短与实际年龄相关,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研究人员计算称:每天饮用20盎司汽水与生物年龄老化4.6年。
研究人员提醒:关键是要明白,饮食因素可能会缩短端粒,也可以延长端粒。但只有含糖汽水的饮用与端粒缩短有一个可衡量的负相关性。这一发现提示含糖饮料不止与肥胖,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相关,也与细胞老化有关。
【7】cjasn:含糖饮料或降低个体肾结石发病风险
在美国,大约20%的男性以及10%的女性在其一生中的某个时候都会患肾结石,通常情况下这些患者都会被建议饮用大量液体来抑制结石的形成,如今来自布莱根妇女医院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某些饮料或许对患者来说更有帮助,帮助其抑制机体肾结石的复发,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clinic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 (cjasn)上。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报道,糖苏打饮料的引用或许和个体肾结石形成风险升高直接相关。研究者gary curhan教授表示,我们的研究发现,液体摄入和肾结石之间的关系或许依赖于摄入饮料的类型不同而异。我们发现,糖苏打饮料的摄入和高风险肾结石直接相关。
研究者对三项正在同时进行的调查研究数据进行了分析,总的分析涉及了194,095名参与者,所有的参与者都进行了两年一次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个体的医疗史、生活方式以及药物治疗等信息,关于饮食的调查每四年更新一次。研究者发现,每天消耗一份或者更多的含糖可乐饮料的个体相比每周消耗一份或者更少的个体来讲,其患肾结石风险提高了23%,某些饮料,比如咖啡、茶或者橘子汁,其和降低肾结石形成风险直接相关。
研究者表示,我们的研究确定了某些饮料的确和降低肾结石形成相关,尽管大量的饮料摄入可以降低肾结石形成风险,但是了解个体的摄入量对于医生寻找可行性疗法来降低其肾结石形成也很关键。
啊,含糖饮料,想说爱你不容易啊!当然,小编认为研究归研究,现实归现实,想喝还是会喝,不过,要适可而止,什么东西吃多了都不好!更何况这是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