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7 16:54 来源:网友分享
随着北京市首家中医医联体――东直门医院医联体和海淀西南部医联体――航天中心医院医联体在5月15日正式开展运营后,北京市医疗体总量达到了10个。而根据近日市卫计委印发的2014年医政工作要点显示,2014年6月底前,北京市六城区每个区都会有2个医联体签约运行,郊区县将至少有1个医联体签约运行。
此次与东直门医院建立医联体的首批机构包括,通州区老年病医院、次渠卫生院、马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梨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杜社卫生院和于家务卫生院。
而航天中心医院医联体即海淀区西南部医联体包括四季青医院、三博脑科医院、马应龙长青肛肠医院、北京化工职业病防治院、德尔康尼骨科医院、香山医院及海淀区的万寿路、八里庄、香山、田村、永定路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所谓医联体,就是区域医疗联合体,让大型公立医院和基层医院有机结合、共谋发展,并实现有效患者分流、缓解大医院看不上病,基层医院没人看病的实际问题的最终目的。
但从2013年的情况来看,北京的医联体服务模式运行一年,效果并不太理想。小病去大医院看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基层医院缺药,大小医院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尚未合理解决。
如一些慢性病患者在大医院治疗后转诊到基层医院进行康复时,很多必用药品基层机构没有或者无法报销,只能重新到大医院进行购买,而且由于办理了转院手续还需要自费,患者从情感以及经济上无法接受,从而导致加剧医患矛盾的现象;又比如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医术水平不太认可,觉得这些从业人员都是大医院不要才到基层机构的;再比如有些患者认为自己的病即时先到基层医疗机构他们也会将自己转诊到大医院,还不如自己直接去……
也正是因为上述的种种原因的存在,也导致虽然监管部门和医院方面对医联体持肯定和推进的态度,但患者并不完全支持;而且如果上述医保、药物保障、人才等问题不能有明显的改善,最终会有多少患者买医联体的帐,还很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