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1 09:27 来源:网友分享
“昨天早上,在手机上填写提交了配送信息,今天快递就把草药送到家里来了。”享受了一把“北大医院草药直达送物流平台”服务的许阿姨说。随着北京医药分开综合改革的深入,不少改善医疗服务的举措陆续在各医院落地生根。其中,在应用互联网技术改善药事管理服务上,医院没少动脑筋。
12017年年初,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全面施行处方前置审核,在医师和药师双审核通过后,处方才能到达患者手中。通过处方前置审核软件,医生在电脑上开出处方,点击提交,软件即刻进行审核,通过审核的处方,才会进入交费、取药环节。如今,每天1万多人次的门急诊患者和近2000人次住院患者的所有处方都需要经过合理用药审核,门诊处方不合理率也从2011年的7.82%下降至目前的不足0.01%。该院负责人表示,医院不仅在宏观上进行指标动态监控,而且微观上做医嘱质量点评。门诊处方发药时,医院信息系统会对配伍禁忌等弹出提示信息,同时药师进行人工审核。
将问题拦截在处方交到患者之前,是很多医院共同的努力方向。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师—临床医生信息交互平台可以及时告知医师不合理处方信息,通过专职药师对可疑问题在处方缴费前实施人工复审,避免了医师强行“闯关”和系统不识别束手无策的弊端。北京回龙观医院利用PASS合理用药监测系统软件和PASS临床药学管理系统软件,也实现处方(医嘱)事前审核功能,同时实现了全方位、多角度处方(医嘱)点评。
“人等药”变“药等人”
“排队取药”的抱怨声很多人可能见怪不怪了。“信息化是个好帮手,既节省人力,又提高准确率。”一名三级甲等医院的副院长说。
现今,信息化渗透在药品流通的每一个环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门诊药房实行了预调配,也就是说患者就诊后,医生进行诊间扣费、自助机缴费或在窗口缴费后,药品信息会同步发给电子药架系统,药剂师可以立即调配,将调配好的药品放置在电子药架相应的位置上,患者来到药房时直接取药即可。同样,北京协和医院5年前便采用全自动整盒发药机发药,患者交费完成后,处方信息会传到药房,发药机会自动配好药。该院负责人说,通常是患者还没走到药房,药就已经配好了,由以往的“人等药”变为“药等人”。
在北京市海淀医院药剂科,机器是“主人”,人工只是辅助。该院负责人介绍,药品信息录入系统后,全自动摆药机通过药品条形码自主识别信息,自动调配药品,药师负责审核。同时,原来的药品码放模式转换为机器轨道模式,利用了空间,窗口更宽敞明亮,整洁有序。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门诊中草药房和中成西药房采取了统一的调配模式,所有患者可集中候药。
中药物流的改进,把药直接送到了患者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与金象大药房、顺丰快递公司和支付宝合作,自去年年底开通了“北大医院草药直达送物流平台”。医生开具处方、经药师审方后,电子处方信息实时传递至金象大药房信息系统,进行配药/煎药;患者可在手机上填写配送信息并提交,草药即可通过顺丰快递配送至家中。传统模式草药方配药,患者在门诊等待抓药需2个小时,如代煎需4个小时;“直达送”模式让患者无需在医院等待,药品配送到家。
纳入医院整体管理体系合理用药离不开医疗保险政策和付费制度的调节,英美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已证实了这一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探索通过改变医保付费方式促进合理用药,如在抗菌药物使用方面,医院试行将合理用药信息与临床路径工作相嵌套,由医务处、药剂科和医院感染管理科以及临床科室联合,基于现有的指南和循证医学证据,建立抗菌药物应用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对于不同疾病及不同状况手术的预防用抗菌药物分别建立医嘱集,便于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如果与临床路径用药标准不符,则由系统自动弹出相关提示提醒医生填写变异原因。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积极发挥了“防火墙”的作用,约束与引导临床用药,再次构筑起合理用药管理屏障。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在21个住院病区均安装了智能药柜,实现所有病区基数药品账物纳入医院整体管理体系,药师通过药房的智能药柜体系,一键查阅病区药柜情况,并在药房智能药柜实时滚动病区药品的缺货等突发情况。药师参与病区基数药品管理,杜绝了病区药品过期现象,使近1/2的基数药品取药时间减少90%以上,提高患者用药的及时性。通过智能药柜系统,病房药师参与病区药品的管理,与临床药师在病区的临床药学服务形成合力,实现了药库、药房、病区三级的药品安全监控可追溯。
通过走访各医疗机构,记者看到药事服务借力信息化的招数真是不少,在给患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极大地解放了药事服务人员。例如,以处方前置审核为抓手,药师合理用药的把关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体现药师更大的责任与担当,药事人员也在医药分开改革的推动和信息化手段的助力下加速归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