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来英:“私人诊所”新政吸引医生去社区

2017-06-05 11:56 来源:网友分享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方来英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作为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有很多现有政策我们无法突破。但就深化医改而言,释放活力既包括释放医疗卫生机构的活力,也包括释放医务人员个人的活力。

  ●关于“允许医生开私人诊所”

  并没有突破政策,希望推动医院用人制度改革

  今年起,我们就不再把“原单位批准”列入医生多点执业审查条件,在北京范围内,医生的执业地点数量都不再受限制。

  新京报:最近在北京卫生计生工作会议上,您曾表示,“今后鼓励在职医生开私人诊所或个体行医”。这在业界内外引发了巨大争议。有医生吐槽私人诊所审批难。还有公众担忧,公立大医院的优秀医生都去开私人诊所,今后看病不是更难了吗?这事当时是怎么决策的?

  方来英:这句话其实没有并任何政策突破,但被媒体拿出来放大了。首先,社会办医从来没有说只能办医院,不能办诊所。第二,社会资本的拥有者谁说不可以是医生?第三,北京允许医生多点执业,也包括到社区私人诊所出诊。国家现在明确鼓励社会办医,当然也包括鼓励医生开私人诊所。

  新京报:但为什么把这个群体单独提出来“鼓励”?

  方来英:实际上我们在讨论解决北京的医疗卫生供需矛盾问题时,已经认识到,靠大医院,或者靠继续扩大三甲医院的规模,加床、医务人员加班无休、扩大门急诊总量,都是行不通的。如何满足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就一条,下一步要扩大社区诊疗服务的供给平台。

  多年来社区医院一直发展不起来,仅是承担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社区全科医生就有1万多人的缺口。这个缺口怎么补?短时间内,很难靠引进年轻医学毕业生去适应居民的医疗需求,北京又在控制人口落户,社区医生很难补充优质人才。这就逼着我们从现有的存量里想办法。这个存量就是公立医院的在职医生。今年起,我们就不再把“原单位批准”列入医生多点执业审查条件,在北京范围内,医生的执业地点数量都不再受限制。我们就是希望凭借这一系列政策,推动医院用人制度改革。

  ●私人诊所“投资大”?

  目前鼓励的是开在普通社区的私人诊所

  私人诊所的优势是医生的诊疗能力,和患者沟通、服务的能力,不需要太多的检查仪器、硬件设备,必要的检查可以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

  新京报:听起来有点像鼓励医生自由执业。

  方来英:作为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有很多现有政策我们无法突破。但我们认为,就深化医改而言,释放活力既包括释放医疗卫生机构的活力,也包括释放医务人员个人的活力。医生是优质医疗资源,应该随市场需求流动起来,不该捆绑于现有的公立医院用人制度,甚至院长的行政指令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分级诊疗”。那么如何把在大医院“扎堆儿”的患者,让他们安心地分流到社区医疗机构?我们寄希望于让医生资源流动起来,促进医疗服务格局、体系的调整。因此,如果有三甲医院的中青年医生想依靠自己的技术和服务能力,尝试创业,我们会在现有的政策允许范围内,尽可能给予支持。

  新京报:但很多医生吐槽,个人开诊所面临资金难、审批难等好多问题,就像社会办医,政府光喊口号没具体政策不给力。

  方来英:我也注意到媒体的报道,比如于莺抱怨在北京开诊所找个合适的地方太难,还要购买各种设备,雇人等等,投入需要上百万。但我们现在想鼓励的是开私人诊所,不是开一家小型医院。私人诊所的优势就是医生本人在大医院锻炼出来的诊疗能力,和患者沟通、服务的能力,不需要太多的检查仪器、硬件设备,必要的检查完全可以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同时,我们也不希望这样的私人诊所是开在寸土寸金的cbd写字楼里,而是开在普通社区,为居民服务。

  审批的问题,我们已经表达了,既然鼓励在职医生开私人诊所,只要政策允许,审批流程会很简单。

  ●关于医保定点资格

  私人诊所现在不必太在意医保问题

  医保的问题,需要部门之间的政策协调。但在这之前,私人诊所不必太在意有没有医保。

  新京报:这种私人诊所会拥有医保定点资格吗?

  方来英:医保的问题,需要部门之间的政策协调。但我觉得在这之前,私人诊所不必太在意有没有医保。可以想想,我们平常感冒发烧拉肚子,会去医保定点医院排队挂号?还不是自己到药店咨询一下,自费买点药吃?还有不少慢性病老年病患者,因为大医院人太多,会去药店甚至医疗器械商店测血压,顺便带点药甚至没什么作用的保健食品、器械。这部分人群一直在用自费的方式购买并不理想的医疗服务。如果正规大医院的医生,能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在社区里的私人诊所提供专业的诊疗服务,这将有多大的市场需求?

  ●关于“医生精力分配”

  对不同工作状态的医生要有差异化的考核规定

  全职在医院工作的医生,和在外面多点执业、开私人诊所的医生,工作量肯定不同,可以通过签订内部劳动合同的形式,对不同工作状态的医生所承担的工作,工作时间和奖金分配有差异化的规定。

  新京报:医生开私人诊所也会投入不少精力,不会影响本职工作吗?

  方来英:我们希望这个政策渠道,推动公立医院人事制度、医生薪酬制度的改变。全职在医院工作的医生,和在外面多点执业、开私人诊所的医生,在医院内的工作量肯定不同,医生和医院科室可以通过签订内部劳动合同的形式,对不同工作状态的医生所承担的工作,工作时间和奖金分配有差异化的明确规定。

  当然,在社区开私人诊所,并非每个医生都适合。内科医生会受欢迎,因为他们更容易转型为全科医生。可拿手术刀的外科医生、搞科研的医生,最好的事业平台还是在公立大医院、教学科研型医院。作为卫生行政部门,我们要做的,就是想尽办法,多提供一些渠道,吸引院里的部分医生愿意到社区做全科医生,引导患者合理分流就诊;同时让留在公立大医院里的专家型医生,能够腾出时间诊治疑难重症患者。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医院动态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