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9 16:22 来源:网友分享
中风发病突然,溶栓争分夺秒!除了要正确识别中风,去找到身边更及时更专业的医院尤为重要。
近日,在2016 中国卒中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上,中国卒中学会为全国共计20家医院颁发了“卒中先锋奖”。这些获奖医院积累了丰富的中风抢救经验,拥有高素质的急救团队和中风急救绿色通道,救治流程更加规范,患者获得救治的时间更短,将中风带来的危害控制在最小程度。
查:一句话迅速识别中风征兆
卒中,俗称“中风”,我们最熟悉的一种疾病。遗憾的是,很多人并不知道中风症状到底是怎样。有些患者发生中风后,家属误认为是普通的身体不适,往往建议患者卧床休息观察,结果错过了最佳的救治时机。
中国卒中学会常务副会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介绍:“要想快速识别中风症状,只需记住这句话:言语含糊嘴角歪,手脚不抬奔医院。也就是说一旦发现患者嘴歪眼斜,口齿不清、抬不起一侧肢体,就要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抓紧送往有溶栓资质的医院就诊。”
“香港有一个类似翻译谈笑用兵:说话笑一笑,然后用用手,实在不行就搬救兵(打急救电话)。”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程忻副主任医师表示,一些很简单的方法,就可以帮我们识别脑卒中,判断是否为疑似脑卒中的病人,然后拨打120急救电话。
救:黄金3小时急救是关键
“对于最常见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患者,应在发病3小时内到医院进行治疗。”王拥军教授强调。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对发病后3小时内且符合溶栓条件的患者,尽快给予静脉溶栓治疗,超出了规定溶栓时间,每延迟 1分钟,患者将损失1.8天无残疾的生命。
血块堵塞脑血管后,脑部缺血区域每分钟将有190万个神经元死亡,若不及时恢复血流,神经细胞在几个小时内便会走向死亡,对大脑造成不可逆损害。
中国卒中学会首届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原白求恩医科大学副校长饶明俐教授介绍了她最近遇到的一次救治经历:一位24岁大学生突发脑卒中,送到医院时已经一侧偏瘫,从老家赶来的父母在火车上签了知情同意书,用彩信发给医生。然而,因为溶栓没有效果,医生临时又与家属沟通进行取栓手术,一个小时之内完成了治疗,这位大学生终于恢复知觉,一周后顺利出院,两周后就回到了学校,父母到达后给医生下跪感谢。因此,时间就是大脑,救治时间的长短成为影响患者生死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缺:仅4%患者能及时接受溶栓
2011年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有超过98%的患者未接受及时的溶栓治疗,从入院到开始溶栓治疗的时间国际标准为60分钟内,而我国该时间是发达国家的近2倍,达到119分钟。
这样的情况近年有所改观,但仍然远远不够。王拥军教授介绍,2015年中国卒中中心联盟设定了13个缺血性卒中的质量控制指标,只有两个不达标,一个是溶栓率,仅4%;另一个是使用抗凝药的比例,接近30%,“这两个数据是最重要的短板。”
为了缩短医院内救治时间,中国卒中学会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中风急救质量评估和评比活动,对评比中达到质量控制标准的前20家医院颁发了“卒中先锋奖”。
此次获得金奖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卒中团队代表胡海涛医生介绍:“我们医院卒中小组已和杭州地区的120开展了密切的合作,救护车一旦接到疑似卒中患者,会立刻通知医院卒中团队做好准备,快速启动溶栓。目前脑中风患者从到达医院至用药平均时间已优于国际标准要求的60分钟内,最快的达到24分钟,医院也开通了专门的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
王拥军教授强调,中风的及时救治,需要家属、120急救车以及医院三方的紧密配合,缺一不可。患者家属不仅要了解中风的症状,了解家附近有哪些医院设有卒中患者绿色通道,还要知晓溶栓治疗的益处以及可能带来的风险,以便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