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体验:急诊工作像个老大难

2016-08-15 12:05 来源:网友分享

 

  病人多、病情急、任务重,这是大多数人对急诊科的印象,然而急诊科的难处远不止这些。近日,《生命时报》记者先后在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采访体验,通过观察他们的日常工作,倾听急诊医生心声,目睹并深刻感受到了当下急诊科的困境。

  挡不住人:多数病人没必要看急诊

  “医生,你快来看看,我刚喝了矿泉水后肚子疼得不行。不过,坐车过来后,现在又不怎么疼了。”“你先坐一会儿,看看情况再说。”半小时后,这位“病人”未接受任何治疗就“康复”出院了。7月23日,记者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见到这一幕。急诊科主任医师余剑波说,他当天接诊的50多名病人中,就诊者多是胸痛、慢病治疗、定期输血等常见病。“整个上午没有属于急重或生命体征不稳定的病人。”余剑波告诉记者,“每天五六百人次的急诊量中,只有不到1%属于急重病人,生命体征不稳定的不到10%。”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梅雪说,由于该院已实现非急诊全面预约挂号,“可以预见,一些在门诊没挂上号的病人将转向急诊,急诊的压力将会更大。”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朱华栋教授告诉记者,急诊科人满为患在全国都是普遍现象。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急诊质控中心统计,按照病情分级,综合医院急诊科接诊病人有50%左右属于非急诊病人,这个比例在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则接近60%。

  梅雪表示,不同于其他科室以治疗、检查为任务,急诊科的任务是救命。但现状是,很多没必要看急诊的病人涌入急诊科。他认为,急诊科“挡不住人”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病人不了解急诊科职能,以为急诊科大夫看病水平更高。其实,就一般疾病诊断而言,急诊医生不一定比其他专科医生水平高;二是病人抱有“图方便”心理,看到医院门诊挂号处排着长队,就直接来急诊挂号;三是我国急诊科没有拒绝病人的权利,任何病人在急诊门诊挂号后都能进入治疗。

  解决这个问题,梅雪认为,一方面,国家应制定门诊分级制度,达到急诊治疗要求的才能收治;另一方面,加快分级诊疗建设,将病人留在二级医院或社区医院,减轻三级医院压力。

  转不出人:躺在抢救室近两年的大有人在

  再过两个月,91岁的黄奶奶就在北京朝阳医院抢救室躺满两年了。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王军宇告诉记者,2014年9月,黄奶奶因肺部疾病生命垂危,在该院抢救室进行了气管切开手术。如今,病情早已稳定,基本不需要药物治疗,只需转到有呼吸机的二级医院即可,但黄奶奶却在抢救室“住”了下来。每次家属来看望老人,王军宇总会劝其为老人转院。而老人家属认为,治疗费用可以报销,没多少经济负担;若老人发生病变,在这里救治会更加及时。

  事实上,黄奶奶只是急诊科滞留病人的缩影。王军宇介绍,北京朝阳医院抢救室现有40名病人,有10多个是滞留病人。他们的滞留导致其他有5名病人只能躺在走廊上的可移动病床上。

  按照《急诊科建设和管理指南》规定,急诊患者留观时间原则上不超过72小时。“但现状是,很多急诊患者滞留时间超过72小时。”朱华栋指出,北京卫生计生委急诊质控中心曾经在北京市各大医院做过一个调研,综合性医院急诊科病人滞留超过72小时的比例达到1/3,个别医院甚至达到一半。滞留原因各异:因床位紧张不能及时收治住院;有些患者不信任基层医院医疗水平;一些老年患者因无人照料而不愿出院;外地病人认为在急诊等床入院,就医成本更低等等。急诊科滞留病人的增多,不但抢占了更多的急诊资源,而且增加了交叉感染的几率。

  王军宇认为,将滞留病人转出去,医院要把好第一道关。达不到急诊标准的病人应“拒之门外”,做好滞留病人及家属劝导工作。此外,还应加强“医联体”医疗机构周转,加快康复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医院建设,让病人能“下得去”。

  留不住人:辛苦背后的低薪尴尬

  7月14日中午12时50分,北京安贞医院急诊科抢救室,一台心电仪突然响起警报,因“发作性胸痛”入院的61岁齐爷爷病危。主任医师覃秀川立刻带领4名医护人员快步走向病床——马上注射肾上腺素,气管插管,胸外心脏按压,心脏超声检测,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忙完后,覃秀川再次感言,急诊科是离死亡最近的科室。急诊科“新人”张俊蒙是心内科医生,最近六个月轮岗至抢救室工作。虽然只是换个科室,张俊蒙却感觉像换了份工作。“急诊室不同于其他科室,这里的病人几乎是命悬一线,随时可能病危,我们的神经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一般人真受不了。”中午,病人和家属陆续开始吃饭,但医生休息区却看不到吃饭的医生。覃秀川订的饭一直放在休息室,直到下班都没吃上一口。“我们急诊科就是这样,饭菜放在旁边也吃不上是常事,上个厕所都得‘见缝插针’。”

  覃秀川告诉记者,急诊危重症中心是安贞医院的重点科室,医院在各方面已经采取了一定措施来支持急诊工作,但急诊科工作强度高,压力大,薪水低,仍然让有些医生对急诊科望而却步。

  据北京卫生计生委急诊质控中心统计,2013年~2015年,约90%的医院急诊科人员短缺。”覃秀川认为,急诊科要留得住人,亟需提高急诊科医生的待遇。当付出和收入成正比,工作付出得到肯定和回报时,医生的信心一定可以增强。有医生则向记者透露,美国急诊科医生薪金是其他科室的1.5倍,而中国的医院则很少能做到。另外,国家还需加大医学生培养投入力度,为急诊科提供后备军。

  劝不住人:几乎每个医生都被病人或家属打过

  一周前,余剑波生平第一次以“犯罪嫌疑人”的身份进了公安局,诬陷他的是他治疗的病人家属。当时,余剑波正在出诊,一位病人家属突然冲过来,大骂他开出的药没有作用,并拿出手机不断拍照,扬言要“曝光”他们。为避免影响其他医生工作,余剑波制止病人家属无理行为时,不小心碰掉了病人家属的手机,于是被以“医生打人”为由进了公安局。

  “几年前,有个病人因为受伤来急诊科,他朋友一见到我,上来就掐住我的脖子。”余剑波直到现在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一个小孩看病,陪同有五六个家长。孩子稍有‘不对’,家长便会大打出手。”余剑波告诉记者,急诊科是医患纠纷的高发区,几乎每个急诊科医生都有被打的经历。余剑波的感受是,事情越小越易产生矛盾,小到病人排队不耐烦,尤其是一些咨询过其他医生后再来看病的患者,会对治疗医生表现出极大的不信任。

  余剑波坦言,医患纠纷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信任和理解。当患者不能理解、信任医生时,矛盾就容易出现。解决医患纠纷,需要病人理解医生的付出,信任医生的医术。另外,国家也应制定相关制度,加强对医院和医护人员的保护,在医患纠纷发生时,给予医患人员相应的保障。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医院动态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