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08 14:35 来源:网友分享
1、良性甲状腺结节,提倡局部切除或剜除,力求保留正常腺体,避免全甲状腺切除,尤其是青少年患者。
2、甲状腺癌不应当做部分切除或剜除,因其残留肿瘤比例较高,至少应行腺叶及峡部切除,另有不少学者主张行甲状腺全切术,认为这一术式会降低局部复发率,但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功能损伤的概率增加,有资料表明腺叶及峡部切除术的10年生存率与之相似。
3、提倡术中常规解剖喉返神经,可以减少喉返神经损伤,减少医疗纠纷。提倡术中冰冻切片诊断,以指导手术方式的确定,如果诊断为肿瘤,应常规探查或清除中央区(气管食管旁)淋巴结。
4、化疗、放疗及放射粒子植入对分化型癌及髓样癌无效,仅适用于重要器官、血管处微量残余肿瘤。
5、颈清扫一般提倡功能性清扫,对低危患者,若临床检查及术中未能触及肿大淋巴结者,仅作中央区清扫,高危患者,若临床检查及术中触及肿大淋巴结,可切取活检,阳性者可作功能性清扫。
6、局部外侵的分化性甲状腺癌,仍要力争保留重要器官,如喉、气管等,不强求手术彻底而牺牲器官功能。
7、超声检查在甲状腺结节性质判断及治疗后随访中有重要价值,有经验的超声诊断已可以较为准确地鉴别甲状腺结节及颈淋巴结的良恶性,应大力提倡以取代触诊为主的传统方法,减少不必要的超范围手术。
8、恶性甲状腺肿瘤,术后激素替代是必要的,目的在于抑制促甲状腺素的水平,防止复发,建议甲状腺癌术后服用甲状腺素使TSH控制在正常低界以下、零值以上,终身监测TSH水平。
9、对高危年龄组,如果局部病变较晚,颈部转移广泛,或肿瘤分化较差,应采取积极的手术(包括甲状腺全切除)及术后同位素治疗。
1、食谱结构合理化:甲状腺瘤患者的食谱尽量不要单一,要花样新,品种多,结构合理,在制作食谱时,要尽可能做到:新鲜食物寒热温平味相结合,清淡和高营养优质量相结合,质软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相结合,供应总量和病人脏腑寒热虚实证相结合。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2、保持总热量:甲状腺瘤患者每日从食物摄入的总热量一般尽可能不低于正常人的最低要求,即每日在10千焦以上,由于癌症病人体内蛋白质分解高,合成代谢功能减低,营养处于入不敷出的负氮平衡状态,故对蛋白质的需求量要增加。一般每日摄入蛋白质应达到1.5克体重以上,以优质蛋白为主。
3、烹调方法和进食方法要讲究:根据患者的消化能力,采取少量多餐,粗细搭配,流质,软食与硬食交替,甜咸互换等形式进餐。吃饭时要创造愉悦气氛,尽量与亲属同进食。吃饭前,甲状腺瘤患者尽量避免油烟味等不良刺激。在患者放、化疗间歇期,抓紧食欲好转的有利时机补充营养。
4、营养要保持相对的平衡:根据甲状腺瘤患者的需要,各营养素要相对应的适量、齐全,除了摄取充足优质的蛋白质外,通常应以低脂肪,适量碳水化合物为主。从新鲜蔬菜和水果中也可获得维生素,无机盐,纤维素等。
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是其相关因素包括许多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类:
1、放射性损伤:放射线一方面引起甲状腺细胞的异常分裂,导致癌变;另一方面使甲状腺破坏而不能产生内分泌素,由此引起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大量分泌也能促发甲状腺细胞癌变。
2、缺碘或高碘:缺碘可使甲状腺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相反,高碘饮食也易诱发甲状腺癌,这可能与TSH刺激甲状腺增生的因素有关。
3、其他甲状腺病变:临床上有甲状腺腺癌、慢性甲状腺炎、结节性甲状腺肿或某些毒性甲状腺肿发生癌变的报道,但这些甲状腺病变与甲状腺癌的关系尚难肯定。
4、遗传因素:约5-10%甲状腺髓样癌有明显的家族史,而且往往合并有嗜铬细胞瘤等,推测这类癌的发生可能与染色体遗传因素有关。
5、内分泌失调:甲状腺肿瘤是内分泌系统疾病,雌激素可影响甲状腺的生长。雌激素主要是通过促使垂体释放TSH而作用于甲状腺。
在我国古代,瘿瘤病是一种常见病,尤其在一些缺碘的地区,瘿瘤包括现在的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囊肿、甲状腺腺瘤等甲状腺肿瘤。医圣张仲景、华佗等历代中医均采用中药保守治疗瘿瘤,治愈了无数患者。据《华佗外科》记载,华佗曾以中药外贴,使很多瘿瘤消失。
医学研究,中药中有一些药物有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疏肝解郁、理气化痰、消瘤作用,如生牡砺、穿山甲、鳖甲、浙贝、南星等等。专家科研攻关,通过万余患者的实验,终于总结研制出了一套治疗瘿瘤的中药方案,可快速软化消除瘤体,并能整体调节内分泌提高免疫力,能从根本上整体调理治疗,标本兼治,完全能治愈甲状腺肿瘤,且愈后不易复发,而达治本不复发的目的。
当然,对于一些病史过久,瘤体过大过硬或有恶变倾向的,也建议及时手术切除的。应及时尽早采用手术治疗,并作病理切片,确诊良、恶性。术后再采用中药巩固治疗,以防复发。因为手术也只是一种局部的治疗方法,肿瘤生长在身体某一部位,是一个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局部治疗不能解决问题,治标而不治本,实践证明,肿瘤手术后的大量复发和转移病例足以说明局部治疗难以使肿瘤得到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