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3 09:56 来源:网友分享
肉眼观察胰岛素瘤表面光滑,呈圆形或椭圆形,偶为不规则形。一般呈粉红色或暗红色,边界清楚,质略硬。肿瘤细胞含胰岛素,大约每克瘤组织含10~30IU,多者达100IU(正常胰腺组织每克含胰岛素1.7IU)。镜下观察:瘤细胞呈多角形,细胞界限模糊,胞浆稀疏较透亮;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一致,染色质均匀细致,核仁一般不易见到;瘤细胞成团排列,与毛细血管关系密切,呈小结节或岛状;瘤细胞亦可呈腺腔样排列,呈菊形团状,腺腔内有时可见红染分泌物,细胞多为柱状,核在基底部;瘤细胞还可呈片状分布。瘤细胞在电镜下可见其分泌颗粒具有B颗粒特征。胰岛素瘤可为良性或恶性,单纯从细胞形态上有时难以确认,最可靠的指标是有无转移。
胰岛素瘤的病因有哪些?胰岛素瘤引起的临床症状与血中胰岛素的水平升高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胰岛素的分泌缺乏正常的生理反馈调节,而不单纯是胰岛素分泌过多。在生理条件下,正常的血糖浓度是由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调节维持的。血糖浓度下降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则受到抑制,当血糖降至1.94mmol/L,胰岛素分泌几乎完全停止。但在胰岛素瘤病人,这种正常的生理反馈机制全部丧失,瘤细胞仍持续地分泌胰岛素,因而发生低血糖。人体脑细胞的代谢活动几乎只能用葡萄糖而不能利用糖原供给热量,故当血糖下降时,就首先影响脑细胞代谢,而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神志恍惚,甚至昏迷等。
胰岛素瘤的症状表现1、部分病例伴卓-艾(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约有10%病人伴有消化性溃疡。但必须指出,任何一种低血糖症都可出现多种多样症状。不少病人为防止低血糖发作而多进饮食,终因摄取过多热量而致肥胖。癌肿病人,病程进展快,肝脏肿大、质硬、消瘦、腹痛、腹泻等严重低血糖症状。
胰岛素瘤的症状表现2、有些病例出现慢性的低血糖病则症状不典型,病人常有不自觉的性格改变,记忆力减退,理智丧失、步态不稳、视物不清,有时出现狂躁、幻觉、行为异常,以致被误诊为精神病。少见的尚有周围神经病变和进行性肌肉萎缩;有的为避免饥饿或缓解症状,而频繁进食,故可出现“肥胖症”。
胰岛素瘤的症状表现3、当血糖持续下降,机体失去代偿反应时,脑细胞供糖不足,一般先累及大脑皮层,出现神经精神症状,伴有精神失常、意识蒙眬、抽搐、颜面抽动、角弓反张、口吐白沫、牙关紧闭、大小便失禁、反应迟钝、定向力障碍、视物模糊、复视或呆视、一过性偏瘫、锥体束征阳性、反射消失、昏迷等。轻者可表现为两眼发直、痴呆不语、反应迟钝等;重者可有狂躁不安、胡言乱语、性格变态、甚至幻听、幻视及妄想等精神异常表现。
1、针对性护理部分病人反复多次低血糖发作,可引起大脑退行性改变,出现狂躁、忧郁、痴呆及行为异常等。平时应嘱病人少下床活动,必要时专人护理,便于抢救。对有类似癫痫症状表现者,注意保护,勿发生摔伤。
2、心理护理。胰岛素瘤的护理常识有哪些?由于本病较少见,病人对自已的病情缺乏了解,担心预后不好,多有情绪低沉、焦虑、恐惧等,针对此类病人我们特别加强了心理护理,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及时增加与病人交流次数,了解病人心理动态,并介绍同类病例我们救治成功的例子,稳定病人情绪,帮助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因病程长,对治愈抱怀疑态度。
3、病情观察。胰岛素瘤的护理常识有哪些?掌握发病规律,对胰岛素瘤的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要有比较深刻的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够正确判断和及时处理紧急情况。对此,我们建立了严格的交接班制度,增加夜查房次数,观察病人有无低血糖反应。掌握病人低血糖发生规律。
4、血糖监测胰岛素瘤的特征是肿瘤细胞不受胰岛素分泌的生理机制调控而自主地分泌胰岛素,使患者出现低血糖。所以定时测定空腹及发病时的血糖,尤其在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立即测定血糖,供医生作为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
1、对低血糖原因未明确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物(包括外源性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治疗,颇易发生低血糖反应。此时,即使减少降糖药物剂量或停用降糖药物,仍反复发作时,应疑及并发胰岛素瘤的可能性。
2、通常在饥饿、饮酒、感染、活动过度等应激而发病。多数由偶发至频发,逐渐加重,甚至每天发作数次。胆囊癌发作时间可短至数分钟,长至持续数天,甚至长达1周以上,可伴发热等其他并发症。若及时进食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则数分钟即可缓解。
3、戒烟戒酒。饮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无刺激性饮食,忌暴饮暴食。遵医嘱按时服药。在护理胰岛素患者瘤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确定相应的术前护理重点,如定时加餐、安全保障、心理护理等。术后监测血糖,含糖液体加入适量胰岛素控制血糖。根据不同患者出现的不同并发症做好相应的治疗护理。有针对性地为患者做好健康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