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检查方法 引发此病的重要原因

2017-07-31 17:42 来源:网友分享

一、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疾病病因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较受重视的有以下4种学说:

  1.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原位淋巴细胞恶性克隆增生所致。但是,到目前为止,研究并未发现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与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肿瘤细胞表型有所不同,所以,这种学说尚无确切依据。

  2.肿瘤细胞来源于全身系统中的淋巴细胞,而此种淋巴细胞有嗜中枢性,它通过特殊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的表达,从而产生这种嗜中枢性,并在中枢内异常增生。大部分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细胞的B细胞活化标志如B5,Blast2,BB1均为阴性,而这恰恰与全身系统性淋巴瘤细胞相反。同时,如前所述,原发性和继发性的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细胞表型并无不同,所以,这种学说虽然已受到重视,但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3.有学说认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之所以仅存在于中枢中,而无全身的转移,是因为中枢神经的血-脑脊液屏障产生的“中枢系统庇护所”效应。众所周知,血-脑脊液屏障是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紧密、连续的连接所形成,它限制了大分子物质的进出。同时,它也限制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外来抗原与细胞和体液免疫系统的接触。

  4.在免疫系统功能缺陷的PCNSL患者中,病毒感染学说较受重视,主要是EBV,亦有疱疹病毒等。在很多免疫受限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中,可以发现较高的EBV的DNA滴度。EBV目前被认为能引起B淋巴细胞的增殖。同时,在流行病的调查中,EBV的发生与Burkitt淋巴瘤有很大的相关性。

二、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有哪些症状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很不一致,这主要与肿瘤的生长部位和范围有关。大部分患者都有脑内病变的症状和体征。由于PCNSL的病变50%位于额叶且为累及多叶,患者多表现为性格的改变,头痛,乏力,嗜睡。癫痫发作比胶质瘤,脑膜瘤及脑内转移瘤的发生率低,这可能在明确诊断PCNSL时,病变较少累及易发生癫痫的脑皮质区有关。此外,有的病人表现为幻觉、幻视、幻听等精神症状,亦可以表现为健忘,智力减退。症状的持续时间为几周至几个月,这与PCNSL的预后差有关。

  免疫缺陷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免疫功能正常患者有所不同。例如,AIDS患者多有精神智力方面的改变,多系统的缺损的改变,多并发其他疾病,如病毒性脑炎,弓形虫病,进行性多叶脑白质病等。

  目前认为,在很多PCNSL患者确诊时,PCNSL已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播散。约有25%的免疫功能正常患者和50%的免疫缺陷患者在诊断为原发性中枢性淋巴瘤时,已有多叶的浸润。

  PCNSL的多叶播散的特性亦表现在淋巴瘤的眼部浸润。在全身性系统性淋巴瘤中,球后为最常见的浸润区域。而在PCNSL中,肿瘤细胞常浸润玻璃体,视网膜,或脉络膜。裂隙灯检查下,房水中淋巴细胞增多可以确诊。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确诊时,眼部多有浸润的原因并不清楚。有报道竟高达20%左右。虽然有些病人有视力模糊,玻璃体浑浊的症状,很多患者并无眼部症状。所以,在PCNSL患者治疗前,应进行全面而细致的眼部检查。PCNSL患者在眼部的病变首先表现为非特异性,单侧性葡萄膜炎。这种葡萄膜炎多对常规治疗无效,并发展为双侧性,80%的眼部淋巴瘤患者都发展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所以,对于眼淋巴瘤患者应进行脑部CT或MRI,以明确有无PCNSL的发生。

  仅发生于软脑膜和脊髓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较少见。脊髓性PCNSL临床上表现为双侧性下肢肌力减退,不伴有背部疼痛。随着疾病的发展,逐渐出现下肢的感觉障碍和疼痛。但是,脑脊液多为正常。软脑膜性PCNSL多表现为淋巴性脑膜炎,脑性神经病,进行性腰骶综合征,及颅内压升高的症状和体征。这与PCNSL的普遍表现有所不同。在通常情况下,PCNSL并不表现为软脑膜症状(如脑性神经病,脑积水,颈腰骶神经根痛),除非患者有相对较高的恶性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多情况。所以,这对于诊断造成一定的困难。这种患者可表现为恶性脑积水,而无脑实质病变。软脑膜性PCNSL的预后极差。

三、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1.外周血

  一般无明显变化。

  2.脑脊液检查

  约有1/3的PCNSL患者的脑脊液表现为恶性淋巴细胞增多。同时,可进行κ和λ轻链的免疫组织型的检查和B细胞的PCR检查以帮助诊断。

  3.影像学检查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最有价值的实验室检查为影像学检查,如CT,MRI,PET,99mT-SPECT(单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脑扫描,血管造影等。

  (1)血管造影: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多为无血管性,或少血管性。

  (2)99mT标记的SPECT脑扫描: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对于99mT的吸收有所增加。

  (3)CT:

  在平扫CT中,90%的PCNSL患者显示等密度或高密度的病变,这与脑部其他肿瘤有所区别,如胶质瘤,脑膜瘤,脑部转移瘤等,CT平扫多为低密度病变,这可能是与PCNSL的病变基础为大量小淋巴细胞有关,同时较之其他脑部肿瘤,PCNSL较少引起病变周围的脑部组织水肿。注射造影剂后,90%的PCNSL患者在CT上增强,50%为均匀密度的增强,多位于脑皮质的凸部和腹部位置,约占75%。

  (4)MRI:

  T1MRI上显现强信号,注射造影剂后,Ga-T1MRI显示比CT范围更大的病变。

  (5)FDG-PET:

  可区别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和感染引起的病变。

  部分患者在CT或MRI注射造影剂后并不增强,这对于诊断造成困难,有人认为这与病变隐藏于完整的血-脑脊液屏障下有关。

  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和免疫缺陷者的实验室检查也有某些区别,最明显的为免疫缺陷者脑内多叶病变的发生率远高于免疫功能正常者,约为2倍(50%∶25%)。此外,在免疫缺陷患者中,CT和MRI上多见一种特殊的环状增强(50%),而免疫功能正常者中少见。

四、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西医治疗方法

  对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治疗,主要有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手术治疗。据调查,对于PCNSL患者只进行手术治疗,预后和生存率并没有改善,故目前仅限于定向性诊断,和顽固性脑水肿的姑息治疗。应用广泛的治疗手段为皮质激素、放疗和化疗。

  目前,术后放疗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常规治疗之一,平均生存时间为8~18个月。曾有实验报道,单独手术治疗的生存时间与手术后放疗相比为4.6个月∶15.2个月。同时,根据多个实验证实,PCNSL患者的生存率与放疗剂量有一定的关系。

  1967年,Sagerman实验表明,放疗剂量低于30Gy的治疗全部失败,而部分病人的治疗剂量较大,却得到缓解。Murray调查198例病人,54例剂量大于50Gy,其余病人小于50Gy,5年生存率前者为42.3%,后者为12.8%。RTOG在1983~1987年调查表明,有41例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进行了脑部放疗,其中脑和脑膜的放疗剂量为40Gy,瘤体的剂量为60Gy,并在瘤体周围增加了2cm的放疗范围。治疗结果为,平均生存时间为11.6个月,48%的病人生存期为1年,28%为2年。

  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患者同时进行脑和脊髓的放疗,目前有一定的争议。虽然,软脑膜性PCNSL的发病率在上升,但是,目前并没有确切的实验证明此种放疗优于脑部放疗。而且,同时进行脑和全身脊髓的大规模放疗,也损伤了脊椎和骨盆的大量骨髓储备,这对随后的全身化疗有一定的影响。所以,除非有确切的脊髓内PCNSL证据,一般不采取脊髓的放疗。

  虽然大剂量放疗对PCNSL患者有一定的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对放疗无效或复发。在前文所提到的RTOG调查中,41例中有3例在中枢系统外有复发,1例眼部病变未能缓解。另有研究显示,在放疗治疗的病人中,92%未能完全缓解,其中83%有脑内复发,9%有脑内和脑外的复发,而大部分脑内复发的部位多不是原来的病变部位。所以,目前有学者提出利用定向性手术放疗技术,对病变进行局部,更准确,更高剂量的放疗,以增加放疗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1988年,Howard和Loeffer对7例PCNSL患者的11处病变进行了定向性手术放疗,其中8处病变在6个月后完全缓解,但是,所有患者都产生了脑部和脊髓的新病变。所以,定向性手术治疗对于复发的PCNSL患者有一定的姑息疗效,基于PCNSL高度浸润性,这种治疗并不作为一种常规治疗方案。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疾病百科| 淋巴瘤

挂号科室:血液科

温馨提示:
饮食调理上,要注意多吃滋阴清淡、甘寒生津的食物,如荸荠、鸭梨、鲜藕、冬瓜、西瓜、绿豆、香菇、银耳等食品。  

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临床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发病年龄高峰在31~40岁,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高峰略往前移。男女之比为:2~3:1。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所有人群 常见症状:食欲异常、淋巴结肿大、局部淋巴结肿大[详细]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肿瘤科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