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耳前瘘管的症状 如何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

2016-11-24 11:05 来源:网友分享

一、先天性耳前瘘管的症状是什么

  1.耳前可发现小的瘘管口,以探针可探之有管腔。管口90%位于耳轮脚前,少数位于屏间切迹至同侧口角的连线上,或位于耳廓等少见部位。

  2.急性感染者局部可充血、水肿及压痛,成脓者有波动感;长期反复感染者局部可有肉芽组织及瘢痕形成,可有溢脓孔。

  3.先天性耳前瘘管短者仅数毫米,个别长者可达外耳道软骨部前壁、腮腺及乳突表面。瘘管长、伸展远者可发生深部感染,在外耳道、乳突及颞肌形成脓肿,故尤需注意检查瘘管管口,以防误诊。

  4.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厌氧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5.大多是位于耳轮脚前的盲管。多为双侧性。平时除可挤出少许白色积存物外,无自觉症状。

  6.感染时局部红、肿、热、痛或形成脓肿。反复发生感染则形成脓肿或皮肤瘢痕。

二、先天性耳前瘘管的治疗

  一般来说,得了先天性耳前瘘管没有症状者不需要特殊的治疗。若有感染化脓,可给予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如青霉素,每次80万单位,肌肉注射(注意做过敏试验);或红霉素,每次0.25g,每日3次,口服。若形成脓肿应及时切开,排脓引流,局部清洁消毒,碘伏纱条换药;待红肿消失,感染控制后可行瘘管切除术,务必一次彻底切除,否则遗留部分瘘管感染复发,再行手术效果甚差。

  另外,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也可以选择中医治疗,中医认为先天性耳前瘘管为先天禀赋不足,正气虚弱,胎毒内蕴而形成。若感染反复发作,常流脓液,治宜益气养血,补托排脓。可用托里消毒散加减治疗,常用药物有黄芪15g,党参12g,白术12g,熟地黄15g,白芍12g,当归12g,金银花15g,皂角刺15g,白芷15g,桔梗10g,甘草3g,紫花地丁20g,连翘15g等,水煎服。

  外治可先用九一丹或红升丹药捻插入瘘口,尽可能内伸,外敷生肌玉红膏,隔天换药1次。此外,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饮食上宜清淡,以瘦肉或鲜蛋为主,忌海鲜鱼虾。

三、先天性耳前瘘管病因

  人在出生前的几个月,样子长得和鱼有点相像,因为这时候的胚胎头部两侧有像鱼鳃一样的结构,叫鳃裂。随着人胚在娘肚子里逐渐地长大,这些鱼鳃样的结构就渐渐地闭合起来直至消失,以至于出生以后不会看出痕迹。但总有一部分人的鳃裂会不完全闭合,所以出生后就遗留下来一些皮肤孔道。

  耳前瘘管是第一鳃裂的遗迹,多只有一个管道,是单出口的盲管。由于这些小孔管道呈树枝样弯延迂曲,可能有分枝并伸入肉中,管的深度可从数毫米到数厘米,有的可伸到外耳道深部或耳后乳突部。而且管腔内皮肤具有人体别处皮肤的一切特征,有上皮,毛囊、汗腺和皮脂腺,所以,管腔内经常会积聚一些脱落上皮和其他一些角化物。这些脱落上皮会阻塞管口导致引流不畅,一旦遇水潮湿就容易引起发炎肿胀。如果管腔此时仍然引流不畅,脓液无法排出,就会聚集皮下膨胀形成囊肿或脓肿。

  在急性发炎时,要用抗生素控制炎症,局部热敷。如已形成脓肿,应到医院切开引流。待急性炎症过后,特别是反复发炎化脓的病人,应作瘘管切除手术。这种手术虽然不大,但必须完全切除瘘管周围的上皮组织,否则容易复发。

四、先天性耳前瘘管的危害有哪些

  先天性耳前瘘管属于外显不全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大部分患者由于缺乏医学常识和对自己健康的关照度,往往忽视了病症的出现,因此,先天性耳前瘘管在发病初期较难暴露出来。专家盘点先天性耳前瘘管的危害,不过,医生们大多有办法将遮掩面目的先天性耳前瘘管“揪出来”。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第一鳃裂的遗迹,多只有一个管道,是单出口的盲管。由于这些小孔管道呈树枝样弯延迂曲,可能有分枝并伸入肉中,而且管腔的上皮有象头皮一样脱皮屑的特性,所以,管腔内经常会积聚一些脱落上皮和其他一些角化物。这些脱落上皮会阻塞管口导致引流不畅,一旦遇水潮湿就容易引起发炎。

  感染后,瘘管口周围红肿、疼痛或脓肿形成溶破。管腔也会向深部发展,少数感染可延伸到外耳道或乳突部,易误诊为乳突炎。反复感染者,局部可发生长期不愈的瘘管或遗留下疤痕,病人是非常痛苦的。更严重的是,耳前瘘管一旦发生感染一次,今后就会反复发作,因此,先天性耳前瘘管应该得到及时地治疗。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耳鼻喉科五官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