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9 18:16 来源:网友分享
各种类型的急性阑尾炎均应早期手术治疗,有下列情况可试行保守治疗:①发病超过三天,病情比较稳定,局部有炎性包块,有阑尾脓肿形成者,炎症消退后3个月再行阑尾切除术。②腹膜炎有局限趋势,下腹部压痛及右下腹炎性浸润已有减轻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如体温升高,包块渐大,腹部压痛加重,白细胞明显升高,则应考虑行手术引流。
1.非手术疗法
(1)抗生素应用 阑尾炎60%以上为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首选药物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和甲硝唑联合应用。亦可用先锋霉素及甲硝唑合用,抑制需氧菌及厌氧菌的生长。
(2)支持治疗 输液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密切观察病情的发展,如炎性包块的扩大或软化、疼痛程度、发热情况等。中毒症状不断严重时需迅速手术,将阑尾脓肿切开引流。
2.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①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及坏疽性阑尾炎。②阑尾穿孔并发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③复发性阑尾炎。
(2)术前准备 如阑尾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患儿全身情况较差,中毒症状较重,应在最短时间内积极做好术前准备,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给予有效抗生素治疗,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患儿一般状况良好者应尽快行手术治疗,以防发生坏疽和穿孔。
1.腹痛 为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主要症状,开始是脐周和上腹部疼,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部。痛为持续性,如为梗阻性阑尾炎则伴有阵发性剧烈绞痛,阑尾穿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后,则全腹有持续性疼痛。
2.胃肠道症状 患儿可有食欲不振。于发病初期有恶心、呕吐。呕吐次数不多,病初为反射性呕吐,当阑尾穿孔形成弥漫性腹膜炎时则产生腹胀及频繁呕吐。患儿常有便秘,如并发腹膜炎或盆腔脓肿时,可有多次稀便。
3.体温和脉搏 一般患儿早期体温略上升,随病情发展可以很快上升到38~39℃,甚至更高,年龄越小变化越快。脉搏的加快与体温成正比例,中毒越严重,脉搏越快且弱。
4.腹部体征 对诊断价值最大,年龄小不合作者,须多次反复检查,进行腹部左、右、上、下对比,必要时可给镇静剂待入睡后再进行检查,以免误诊。
右下腹固定性压痛是最可靠的体征。早期没有腹肌紧张,待炎症波及腹膜后就有局限性腹肌紧张。小儿阑尾解剖位置不一定在麦氏点下方,有时偏上近脐部或在盲肠后,其压痛点随之而有变化。但对每个患儿,发病后压痛点基本上表现为固定的位置。
1.血常规 化脓性阑尾炎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白细胞总数可升高到(10~12)×109/L;化脓性阑尾炎可高达(12~14)×109/L;有脓肿形成或弥漫性腹膜炎时则白细胞可达20×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为0.85~0.95,并且有核左移。如中性粒细胞增多至0.85以上多反应病情较重,有时还可见中毒颗粒。但也有个别阑尾炎患儿白细胞上升不明显。
2.尿、便常规 一般无特殊改变,如阑尾位于输尿管附近时,尿内有少量红细胞,病情较重时便内可能有少量脓球。
3.血清C反应蛋白和纤维结合蛋白值 有报道儿童急性阑尾炎时血清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血浆纤维结合蛋白值降低。此两项测定可作为术前判断阑尾炎程度的辅助指标。
4.穿刺液检查 对疑有阑尾炎而诊断困难,特别是有腹膜炎症状者,可试行腹部穿刺。一般用皮下针穿刺右下腹阑尾点,将穿刺液做镜检,细菌涂片及生化检查。镜检有脓球者,多为早期化脓性阑尾炎;如穿刺液稀薄,多为早期局限性的腹膜炎;穿刺液脓多且黏稠,或为血性、有粪臭味,涂片见有大量细菌者,多为坏疽性阑尾炎,弥漫性腹膜炎或阑尾周围脓肿。
1.残余脓肿 阑尾穿孔腹膜炎后,发生残余脓肿是较重的并发症。脓肿多局限于盆腔、肠间隙、膈下或肝内、脾下,以盆腔脓肿最多见,在术后7~14天形成。临床表现为体温一度下降后又逐渐上升,白细胞增多。对此类病人多用抗炎及支持疗法,使脓液自行吸收。当脓肿范围较大,位置明确而有张力时,可在B超引导下定位穿刺引流或手术切开引流。
2.粘连性肠梗阻 多发生于阑尾穿孔腹膜炎或脓肿者,因炎症造成肠襻与肠系膜的粘连,可并发肠梗阻。术后早期(10天以内)发生肠梗阻多与感染有关,经保守疗法、胃肠减压、积极控制感染后梗阻多能缓解。晚期(1个月以后)发生的肠梗阻者保守疗法后不见好,则须开腹手术。
3.粪瘘 多因阑尾周围或阑尾残端病变严重造成,小儿少见,个别为结核感染。换药数周不能自愈者,应行瘘管切除术。
温馨提示:
急性阑尾炎在有条件的清况下,还是以手术治疗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