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尿失禁是怎么回事 在饮食上一定要注意了

2017-07-26 06:14 来源:网友分享

一、小儿尿失禁是怎么回事

  正常孩子一岁左右便能整晚憋尿,个别孩子发育较晚,2岁之前也不再尿床。若3岁以后仍不能自己控制排尿,且每月至少出现2次尿床者则往往是泌尿系统存在问题,医学上称为为遗尿症(俗称尿床、流尿)。是整个泌尿系统有一个或多个器官存在问题而出现尿液失禁,造成遗尿,孩子属于遗尿症。

  对孩子来说偶尔一次尿失禁并无临床意义,如出现日间尿失禁或长期夜间遗尿等,应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如了解孩子是否能自行排尿、两次排尿期间有无尿失禁,每次排尿量。如女童两次排尿之间仍有持续尿湿现象,提示可能存在异位输尿管开口。排尿后滴沥可能与异位输尿管开口、逼尿肌收缩无力、不稳定膀胱等有关。应了解尿失禁是否存在尿急和急迫性排尿感,有无尿频现象等。应询问父母是否发现孩子在尿失禁前有无一些特殊的动作和姿势,如两腿交叉或下蹲等;

  有些患儿在及时采取某种姿势后可预防尿失禁的发生或使急迫排尿感消失,提示可能存在膀胱过度活动所致的急迫性尿失禁,也可能与学习排尿不良有关,或可继发于泌尿系感染。还应通过患儿父母了解患儿排尿时尿线的粗细,是否有排尿间断现象,排尿时是否需要腹压辅助,了解有无便秘、大便失禁等肠道功能障碍症状。还应了解是否有其他病>疾病,是否因尿失禁接受过其他治疗。

  以上就是对小儿尿失禁怎么回事的相关介绍了,小编建议:应了解患儿因尿失禁是否受到过父母的惩罚等可能影响孩子心理状态的问题。因此小儿尿失禁的治疗需要有家庭的理解和参与,也需要患儿的配合。

二、小儿尿失禁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膀胱括约肌受到不明原因的伤害或者负责排尿的神经功能发生异常就会使得排尿的自控能力降低或者是丧失,这样尿液就会不由自主的排除体外,于是就发生了尿失禁的现象。具体导致尿失禁可能有三个直接的原因,第一个是因为逼尿肌的运动能力失调,第二个则是因为膀胱膨出而引起,第三个是因为紧迫性的尿失禁。其实紧迫性的尿失禁是发生率最高的尿失禁,紧迫性尿失禁一般不属于疾病。

  尿失禁可以是先天疾病引起的,比如是先天性的尿道上裂就容易发生尿失禁的现象。有的人出现尿失禁可能是摔了一跤把盆骨摔骨折了而导致尿失禁。儿童可能因为尿道瓣膜手术而引起尿失禁。

  一些病能引发尿失禁的现象,比如膀胱结石、结核病、肿瘤病等。发生这些病首先是影响到逼尿肌,使得逼尿肌过度收缩,从而导致身体膀胱储存尿液的功能降低,尿液就会因为括约肌松弛而不由自主的排出。

  有下尿路梗阻或者是有慢性尿潴留的人也可能发生尿失禁的现象,膀胱膨胀过度、膀胱压力升高等也可以导致尿失禁。先天性的隐形脊柱裂是小儿尿失禁的一个很有可能的原因。能引发尿失禁的原因纷繁复杂,具体原因还是要到医院检查后才能知晓。  

  注意事项:

  有些尿失禁是因为尿路感染而引起的,这种尿失禁多是因为平时不注意清洁卫生,小便之后不养成擦拭的习惯而导致尿路感染上行到膀胱引发膀胱炎而尿失禁。

三、小儿尿失禁怎么办

  1、父母的一定要注意小儿的小便及尿布情况,对于一些小婴儿的尿布总是湿漉漉的,而且不能用吃奶过多来解释,应引起重视,以便及早发现病情,做出明确的诊断,及早进行治疗。

  2、指导儿童在白天尽量多饮水,使膀胱容量扩张,当患儿要排尿时,嘱其尽量憋尿,直到不能忍受为止,增大膀胱容量。

  3、患儿在白天排尿时,排尿过程尽量分多次进行,加强尿道外括约肌和腹内肌对排尿的控制,以控制膀胱颈部下垂,达到夜间控制遗尿的目的。

  4、使用尿湿报警器或闹钟,将湿度感应器放在患儿内裤上,一排尿则报警唤醒患儿,以训练患儿对膀胱膨胀的敏感性并及时苏醒。

  5、药物治疗

  ①人工合成抗利尿激素

  血管加压素即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是临床应用人工合成抗利尿激素的理论依据。研究发现血管加压素除有抗利尿作用外,还有改善睡眠障碍、促进觉醒的作用。

  抗利尿激素能够浓缩尿液,从而减少尿液量和血管内压力,使膀胱颈下降,逼尿肌收缩减少,遗尿症得到改善。该治疗方法短期内疗效明显,但停药后复发率较高,用药时须限水以防水中毒、高血压等副作用。

  ②抗胆碱能药物

  奥昔布宁是目前遗尿症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胆碱受体阻断剂,其治疗机制在于能解除膀胱平滑肌痉挛,松弛逼尿肌,减少其收缩频率,从而起到治疗作用,是合并有不稳定膀胱的遗尿症的首选药物。

  ③甲氯芬酯

  为中枢兴奋剂,可兴奋,有利于唤醒。近年的研究认为,其有促进脑代谢、改善记忆的作用。

  6、对于怀疑有肾脏重复畸形,或肾发育不全伴有输尿管异位开口的尿失禁患儿,要用使尿液变蓝的试剂来判断输尿管的异位开口所在。要通过X线造影拍片来了解肾脏与输尿管的情况。

  7、通过手术治疗,切除多余而无用的肾脏和异位开口的输尿管,或者使异位的输尿管开口到膀胱里去。

四、小儿尿失禁的饮食保健

  1.白天限制饮水。对于小儿遗尿者,白天不要过度限制其饮水量,要求患儿每日至少有1次随意保留尿液到有轻度胀满不适感,以锻炼膀胱功能。

  2.晚餐后饮水多。下午4时以后,督促小儿控制饮水量,忌用流质饮食,晚餐尽量少喝水,以免加重肾脏负担,减少夜间排尿量。

  3.牛奶、巧克力、柑、橘。美国学者对小儿遗尿的原因进行深入的研究后提出,饮食中牛奶、巧克力和柑橘类水果过量,是造成小儿夜间遗尿的主要原因,其中牛奶过量造成的遗尿达60%。只要停止进食上述食物,遗尿现象几乎可立即消失。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食物在小儿体内可以产生变态反应,使膀胱壁膨胀,容量减少,并能促进平滑肌变得粗糙,产生痉挛。同时,这一变态反应会引起小儿睡得过深,在有尿时不能醒来,导致遗尿。

  4.玉米、薏苡仁、赤小豆、鲤鱼、西瓜。这些食物因味甘淡,利尿作用明显,可加重遗尿病情,故应忌食。

  5.辛辣、刺激性食物。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易兴奋,若食用这类食物,可使大脑皮质的功能失调,易发生遗尿。因此,在膳食中应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6.多盐、糖和生冷食物。多盐多糖皆可引起多饮多尿,生冷食物可削弱脾胃功能,对肾无益,故应禁忌。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儿科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