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7 13:47 来源:网友分享
遗传因素,本病的家族发病率甚高。提示遗传与本病有一定关系。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睡眠过深,本病患儿夜间睡眠很深,不易唤醒,唤醒之后,往往还是迷迷糊糊、半醒不醒,因此夜间唤醒排尿,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相对比较困难。其原因在于睡眠过深,不能接受来自膀胱的尿意而觉醒发生反射性排尿,遂成遗尿。
心理因素,亲人的突然死伤,父母吵闹离异,母子长期隔离,黑夜恐惧受惊,均可导致孩子遗尿。有些孩子自幼没有养成控制小便的习惯和能力,一出现尿床,便受到家长的责备、打骂,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状态中,每天晚上睡前总要提心吊胆,生怕再次尿床,继而产生自卑心理,使遗尿经久不愈。生怕再次尿床,继而产生自卑心理,心理因素不但可促使以往已有控制小便能力的儿童重新发生遗尿,而且还可使少数患儿在发生遗尿后,逐渐形成习惯,有些甚至至成人仍无法改变。
1.氯丙咪嗪,每天睡前1小时服药12.5mg,见效后持续服药3个月,然后逐渐减量,用同样的剂量每2天睡前服药一次,持续一个半月。再以每3天服药一次,持续一个半月,以至停药,总疗程6个月。适用于觉醒障碍型。采用小剂量氯丙咪嗪配合治疗。其作用机制是该药对膀胱具有抗胆碱能作用,使膀胱容量扩大,并可刺激大脑皮层,使患儿容易惊醒而起床排尿。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个别患儿在治疗开始时,可出现睡眠不安,胃口下降,容易兴奋的现象,一般未经处理约1-2周可自行消失。
2.奥昔布宁,别名尿多灵,能降低膀胱内压,增加容量,减少不自主性的膀胱收缩,入睡前口服2.5~5mg,适用于昼夜尿频型。
3.去氨加压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别名弥凝,睡前口服0.2mg~0.4mg/次,适用于夜间多尿型。
4.麻黄素,睡前口服25mg,可增加膀胱颈部和后尿道的收缩力,同时有兴奋中枢作用,可用于混合型。
联合应用阿米替林、去氨加压素和奥昔布宁三联药物是目前认为治疗夜间遗尿症效果确切的药物疗法(参考资料: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8年7月第23卷第7期·135 ·)。适用于混合型遗尿症。以3个月为一疗程,优点是有效率与下述的snm神经调节疗法接近,缺点是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并且停药后易复发。
以上药物属于处方用药,氯丙咪嗪和阿米替林为抗抑郁症药,所示剂量为成人用量,小儿应以每公斤体重进行计算。
1、胃肠系统挑食、厌食、面黄肌瘦或虚胖、乏力、易饭前腹痛或受凉腹痛、易晕车、大便溏稀或干燥,直接影响机体的营供应及吸收。
2、大脑神经系统睡眠昏沉、难以叫醒为遗尿病的突出表现特点,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烦燥易怒、多梦咬牙、睡觉乱蹬乱翻、注意力不集中、好动或不能久坐、精神萎糜等,直接影响大脑神经系统的功能及其发育,致使智商下降。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尿床孩子的智商比正常儿童低17%-23%。
3、免疫系统易感冒发烧,易患各种传染病,直接危害机体。
4、皮肤关节皮肤干燥、过敏、皮肤病、盗汗(夜间睡中出汗)、自汗(白天不自主出汗)、手脚易出汗、腰疼、腿软无力,甚或两腿的长短粗细有差异。
5、心理方面羞愧、自卑、内疚、胆怯或胆小、恐惧、焦虑,久而久之,引起人格变态,表现性格内向、孤癖、不合群、神经质或有暴力倾向等。
6、发育状况隐睾、隐裂、疝气、包茎、小阴茎、小子宫、囱门愈合晚、走路晚、说话晚、身高体重差,严重危及生长发育,若错过治疗时机,将遗恨终身,还将累及后代。日本厚生省儿童治疗中心5年观察1270例尿床儿童发现身高比正常儿童低2-5cm。
7、生殖功能少精、早泄、阳痿、不育等;月经不调、闭经、排卵障碍、更年期提前、不孕等,直接影响生育及性功能。
要求孩子定时睡觉,少喝水:孩子睡前(一般从晚饭后开始)不要喝水、喝饮料和吃水果。目的在于减少入睡以后膀胱内贮存的尿量。别兴奋:孩子睡觉前,家长不要逗引孩子,不要让孩子看惊险的电影或电视,也不要给孩子讲会使他“激动”的故事。因为睡前过于兴奋,孩子就会睡得很深,容易尿床。
要求定时叫醒孩子,开闹钟:临睡前妈妈把闹钟开到11点,放在孩子的耳朵边上。一般在最初的一两个月里,闹钟是叫不醒孩子的,仍要妈妈去叫醒孩子。大约经过三个月左右,闹钟就有可能把孩子叫醒。为什么闹钟要开到11点呢?因为绝大多数尿床的孩子首次尿床时间是在入睡后的最初3小时以内。所以家长要提前1小时(11点)唤醒孩子。要醒透:在闹钟响了以后,家长不仅要叫醒孩子,而且一定要使孩子醒透,因为孩子晚上醒得不“透”,往往小便就会尿不干净,后半夜就容易尿床。
让孩子上厕所小便,在孩子入睡前,一定要求孩子上厕所小便。家长不要在床边放痰盂,让孩子把小便尿在痰盂里。因为上厕所小便可以使孩子建立“到厕所去小便”的条件反射。小便完以后,要求孩子用力屏一下,目的在于比较彻底地排空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