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3 06:36 来源:网友分享
循环系统
常见心肌炎、心力衰竭及微循环障碍。病原体和毒素侵袭心肌,引起心肌炎;缺氧使肺小动脉反射性收缩,肺循环压力增高,形成肺动脉高压,使右心负担增加。肺动脉高压和中毒性心肌炎是诱发心衰的主要原因。重症患儿常出现微循环障碍、克甚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中枢神经系统
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使血与脑脊液pH值降低,二氧化碳向细胞内和中枢神经系统弥散,高碳酸血症使脑血管扩张、血流减慢、血管通透性增加,致使颅内压升高。低氧血症使脑细胞无氧代谢增加,造成乳酸堆积、ATP生成减少和钠-钾离子泵转运功能障碍,引起脑细胞内钠、水潴留,形成脑水肿。病原毒素作用亦可引起脑水肿。
消化系统
低氧血症和毒血症时胃肠道黏膜最易受累,出现黏膜糜烂、出血、上皮细胞坏死脱落等应激性反应,导致粘膜屏障功能破坏,使胃肠功能紊乱,出现厌食、呕吐及腹泻症状,严重者可引起中毒性肠麻痹和消化道出血。
体液代谢紊乱
重症肺炎常可出现混合性酸中毒,这是因为严重低氧时体内需氧代谢障碍,无氧酵解增加,酸性代谢产物增加,加上高热、进食少、脂肪分解等因素,常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同时由于二氧化碳排出受阻,可产生呼吸性酸中毒;因此,严重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混合性酸中毒。
呼吸功能不全
由于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氧进入肺泡以及氧自肺泡弥散至血液和二氧化碳排出均发生障碍,血液含氧量下降,致低氧血症;血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当还原血红蛋白>50g/L时,则出现发绀。肺炎的早期,仅有缺氧,无明显二氧化碳潴留,随着病情的进展,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在缺氧的基础上出现二氧化碳潴留。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炎,以冬、春寒冷季节较多。在我国,肺炎患儿占住院儿童总人数的24.5%-56.2%,其中婴幼儿肺炎住院数为学龄儿童的39.5倍。
主要症状
① 发热:多为不规则热,亦可为弛张热或稽留热。新生儿、重度营养不良患儿体温不升或低于正常。
② 咳嗽:较频繁,早期为刺激性干咳,极期咳嗽反而减轻,恢复期咳嗽有痰。
③ 气促:多在发热、咳嗽后出现
④ 全身症状: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烦躁不安,轻度腹泻或呕吐。
体征
① 呼吸增快,可见鼻扇及三凹征。
② 发绀:口周、鼻唇沟和指趾端发绀,轻症患儿可无发绀。
③ 肺部罗音:早期不明显,可有呼吸音粗糙、减低,以后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罗音,以背部两侧下方及脊柱两旁较多,于深吸气末更为明显。肺部叩诊多正常,病变融合时,可出现实变体征。
其他
出现重症肺炎时可出现其他系统功能障碍。
脓胸
高热不退;呼吸困难加重;患侧呼吸运动受限;语颤减弱;叩诊呈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其上方有时可听到管型呼吸音。当积脓较多时,患侧肋间隙饱满,纵隔和气管向健侧移位。胸部X线示患侧肋膈角变顿,或呈反抛物线状阴影。胸腔穿刺可抽出脓液。
脓气胸
肺脏边缘的脓肿破裂并与肺泡或小支气管相通即造成脓气胸。表现为突然呼吸困难加剧,剧烈咳嗽、烦躁不安、面色发绀。胸部叩诊积液上方呈鼓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若支气管破裂处形成活瓣,气体只进不出,形成张力性气胸,可危及生命。胸部X线可见气液平面。
肺大泡
由于细支气管形成活瓣性部分阻塞,气体进的多、出的少或只进不出,肺泡扩大、破裂而形成肺大泡,可一个亦可多个。体积大者可引起呼吸困难。X线可见薄壁空洞。
一般治疗及护理
室内空气要流通,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营养丰富的饮食,重症患儿进食困难者,可给予肠道外营养。经常变化体位,以减少肺部淤血,促进炎症吸收。注意隔离,以防交叉感染。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抗感染治疗
① 抗生素治疗
⒈原则: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药物;选用的药物在肺组织中应有较高的浓度;早期用药;联合用药;足量、足疗程;重症患儿宜静脉联合用药。
⒉根据不同病原选择抗生素。
⒊用药时间:一般应持续至体温正常后5-7天,症状、体征消失后3天停药。支原体肺炎至少使用抗菌药物2-3周。葡萄球菌肺炎在体温正常后2-3周可停药。
②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可抑制多种RNA和DNA病毒;干扰素5-7天为一疗程。
对症治疗
① 氧疗:有缺氧表现,
② 气道管理:及时清除鼻痂、分泌物和吸痰以保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雾化吸入有助于接触支气管痉挛和水肿。分泌物堆积于下呼吸道,经湿化和雾化仍不能排除,使呼吸衰竭加重时,应行气管插管以利于清除痰液。
③ 其他:高热患儿可用物理降温,口服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温馨提示:
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季节交换时避免受凉。避免过度疲劳,感冒流行时少去公共场所。尽早防治上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