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1 08:00 来源:网友分享
轮状病毒感染的主要症状就是腹泻。在我国多发生在10~12月,在3~5月份也有一个小的发病高峰期。当婴幼儿受到轮状病毒感染后,经过1~3天的潜伏期便开始发病。早期的主要症状是呕吐、体温在38℃~39℃之间,继而出现腹泻,每天大便在10次左右,个别孩子可达20次。早期可有粪便,经数次腹泻后,大便呈水样或稀米汤样,无脓血且量较多。由于患儿大量失水,很快发生脱水现象,出现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嗜睡、面色灰白,前囱门和眼窝下陷,皮肤松弛,捏起后不能立即展平,尿少,口脏黏膜干燥等症状,若不及时纠正脱水状态,常可导致死亡。
医生或有经验的家长根据季节、水样大使、无脓血等特点,作出正确诊断并不难,关键足能否得到正确及时的治疗。目前,杀灭轮状病毒尚无特效药物。正确的治疗方法就是尽快纠正孩子的脱水、酸中毒。对于症状轻的孩子可用口服补液的方法进行纠正,症状重一些的孩子就需要静脉输液。近年来,干扰素(IFN)也被用来治疗轮状病毒感染,可以抑制病毒在人体内的繁殖,从而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目前尚无治疗轮状病毒性腹泻的特效药物,一般都是对症治疗,纠正孩子的脱水、酸中毒。对于腹泻症状轻的孩子可用口服补液的方法进行纠正,常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盐,配方为: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氢化钾1.5克,葡萄糖20克加水1000毫升,可让孩子当水喝。症状重一些的孩子可用静脉输液的方法纠正脱水和酸中毒,同时配以潘生丁口服。近年来,干扰素(IFN)也被用来治疗轮状病毒感染,这种药可以抑制病毒在人体内的繁殖,从而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如果是新生儿得了秋季腹泻,应继续喂母乳,母乳中有90%左右都含有抗轮状病毒的抗体,孩子吃后可减轻症状或缩短病程。民间也有不少治疗轮状病毒性腹泻的好方法。早先在东南亚用米汤代替葡萄糖口服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我国也有人曾用炒焦的大米或小米熬成米汤,代替补液剂口服,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具体制作方法是:把大米或小米用微火炒成焦黄色,然后加水熬成稀粥,过滤去掉米粒,用米汤喂孩子。炒焦了的米粒已部分碳化,有吸附毒素和止泄的作用。也可将焦米汤代替水加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液剂中让孩子饮用。若无口服补液剂,可在每1000毫升焦米汤中加盐3.5克、小苏打2克、白糖30克饮用。米汤中的淀粉、维生素及其他矿物质,不但可以补充孩子的营养,还有利于孩子胃肠功能的恢复,是目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家长需要加强预防意识,特别小心对儿童的护理,注意孩子的保暖。对于一些婴儿,母亲应该避免在气候变更的时期里对婴儿进行调整饮食,如突然给孩子断奶,或者突然给孩子改换吃粥等等,以免引起婴儿肠胃上的不适应。同时,还要注意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地区,室内也要保持适当通风。如果有家人感冒的,还要特别让小孩远离。 轮状病毒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所以保持通风环境非常重要,隔断病毒传播途径。专家指出,家长应少带孩子到人多、空气污浊的公众场合,在门诊中也有家长反映带孩子逛了下超市,孩子就出现腹泻的情况,家长可根据自身情况预先接种轮状病毒疫苗。于2006年,两种对抗轮状病毒A种感染的疫苗已经证明对儿童是安全而且有效的:分别是由葛兰素史克制造的“罗特律”与由默克大药厂制造的“轮达停”。两种疫苗皆是用口服接种,并且都包含了无作用力的活病毒。
轮状病毒引起的小儿秋季腹泻的病程一般在5~8天,届时即能自行好转治愈,父母只要让孩子遵医嘱吃药,多饮水,并给孩子补充高营养、高维生素、好消化的食物,保持一定量的尿量,一般来说,就可逐渐治愈。婴幼儿秋季腹泻严重者,如伴有高烧、吐泻频繁、合并脱水现象时,应及时到医院治疗。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口服补液或者是静脉输液来给孩子补充身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以防病情进行性加重。患儿的家庭护理有以下:
1.补水
可以给患儿饮葡萄糖盐水,1升水里加葡萄糖3汤匙(约50克)、盐半茶匙(约2克)。
2.饮食
急性期可减少哺乳的次数,缩短每次哺乳时间,患儿营养好转后,可逐步恢复饮食,进食必须由少到多,由稀到浓,切不可操之过急。
3.保暖
还要注意患儿腹部保暖。父母可适当地用热水袋对宝宝腹部进行热敷,也可帮宝宝揉肚子,以缓解其疼痛。
4.护臀
患儿便后要用细软的纱布蘸水轻洗,再涂些油脂类的药膏,婴儿要及时更换尿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