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05 08:46 来源:网友分享
治疗方法一:药物治疗
新生儿血管瘤生长迅速,或累及重要器官,或伴有血小板或出血倾向,可服强的松,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药物的剂量及用法是很有讲究的,必须遵医嘱才能服用。
治疗方法二: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效果尚不能肯定,且有致癌的可能,目前已很少应用。
治疗方法三:激素治疗
婴儿或儿童的血管壁内皮细胞仍处于胚胎状态,对激素治疗较敏感。对婴幼儿生长迅速的海绵状血管瘤,可试用强的松龙行瘤腔注射,或口服强的松,有时能使肿瘤停止生长或明显缩小。
治疗方法四:手术切除
能切除的血管瘤可行手术切除。切除唇、舌部血管瘤应以不影响功能为前提,如肿瘤过大则宜做分期切除,以免影响功能和外形。切除后可向残留的肿瘤内注射硬化剂,肿瘤切除后的创面可直接缝合或用局部皮瓣转移修复,大的创面要游离植皮,洞穿的缺损需行组织移植整复。
1.影响容貌:特别是生长在面部等暴露部位,由于血管瘤快速生长,局部突起变形,影响容貌;
2.心理影响:当儿童有自我意识,认识自我的容貌缺陷,会产生心理的负面影响甚至异常发展,特别是父母不注意正确诱导儿童的认知。同时,由于眼看自己的孩子血管瘤快速生长,父母及家人很焦虑,极大影响儿童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因此,医生应该详细解释病情,稳定儿童家庭成员心态。
3. 破溃:通常发生在生长最快的时候及局部张力大的部位。在溃疡基础上可继发感染。在嘴唇部导致小儿吸吮疼痛,伤口长期不愈合。
4. 眼眶部血管瘤:可引起弱视或双眼视力发育障碍,散光,近视,斜视;
5. 咽喉气管呼吸道血管瘤:可引起呼吸通道不畅,可威胁生命;
6. 外耳道血管瘤:堵塞外耳道,可引起传导性耳聋,持续1年以上的听力堵塞可影响小儿正常发音训练;
7.骨骼变形:瘤体的挤压邻近骨,造成如鼻外形偏斜、颅骨凹陷、眶区扩大;
8.出血:点状自发性出血并不多见。巨大血管瘤导致的血小板减少(最低达2万),称为kasabach-merritt综合征。这种血管瘤有类似脾的功能,会“吃掉”血小板,导致血小板存活期缩短。可引起急性出血(胃肠道、胸膜、腹膜或中枢神经系统)。死亡率高达50%。发现并发症,要积极治疗。
目前,将先天性皮肤血管疾患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两大类。草莓状血管瘤是真正的血管瘤,其瘤体经历快速增长期、退化期和消退完成期,对激素治疗有效,大 多数可以自然消退;而蔓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葡萄酒色斑(鲜红斑痣)均属于血管畸形,其不会自然消退,对激素治疗无效。此分类方法较为科学、合理,有 利于临床诊断和处理,目前被国内外学者广泛接受,但在国内,仍有不少医生对血管疾患存在认识上的混乱,造成患者在不同医院转来转去,不知所措。正确的诊断 是治疗的前提。
而且,部分患者家属认为血管瘤不需 要治疗。孔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患者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均反对治疗,认为病变是胎里带来的,不能也 不需要治疗。当病变扩大,已经严重影响患者功能与外观的时候,才来医院就诊。这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所以,当发现幼儿患有皮肤血管病变时, 须尽早去医院就诊,明确诊断,防微杜渐。
第一,孕期保养不当:由于母亲在妊娠期间,受到了各种化学物质、药品,或是受到了辐射等不良因素的刺激,从而导致的婴儿出生后出现毛细血管瘤。
第二,遗传因素的影响:由于这和种疾病是先天性的,通常在婴儿出生时就已经存在了。而根据相关的研究发现,婴儿血管瘤的原因有可能与其遗传因素有关。基因可能会造成血管畸形,导致血管的细胞及组织结构的分布发生异常变化,进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第三,外界的损伤:主要是因为在妊娠期间,或是在分娩期间,由于胎儿受到了惊吓,或是受到了外界的机械性损伤,从而使血管瘤的结构发生错位,这也是造成毛细血管瘤的成因之一。由于意外的损伤可能会导致母亲正常的组织受影响,而婴儿受损伤的血管会逐渐发生变形,或者形成阻塞,最终形成血管瘤。
第四,营养不良因素:在婴儿毛细血管瘤的形成原因当中,由于血清中的锌、铜、钙、镁等微量元素及苯丙氨酸、酪氨酸的严重缺乏,影响了色素合成的生化过程,导致色素细胞分泌色素异常增多,通过神经传导致表皮而逐渐蔓延,最后形成瘤体。
温馨提示:
及时采取治疗是婴儿血管瘤的护理方法之一,由于婴儿本身的抵抗能力就非常弱,因此妈妈对婴儿护理的重点就是,防止血管瘤的瘤体发生破裂,一旦瘤体发生破裂的话,不及时止血,严重的会威胁到婴儿的生命。可以看出对得了血管瘤的婴儿护理一定要特别的细心。
血管瘤(haemangioma)是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它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活跃的内皮样胚芽向邻近组织侵入,形成内皮样条索,经管化后与遗留下的血管相连而形成血管瘤,瘤内血管自成系统,不与周围血管相连。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占全身血管瘤的 6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