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0 09:30 来源:网友分享
(一)小儿肥胖的饮食原则
原则一:放慢进食速度
由于孩子吃饭时候注意力不集中,为了让孩子安心吃饭,有些家长会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这样对孩子的健康是不好的,让孩子放慢吃饭的速度,能提高孩子对饥饿的忍耐性和食欲敏感性。可以避免孩子暴饮暴食而引起肥胖。所以在吃饭的过程中,要培养孩子细嚼慢咽的习惯。
原则二:吃饭要定时定量
每天就餐的时间要相对的固定,不要因为忙于工作或其他,而忽略了孩子的饮食问题。就餐时间的不稳定,也容易导致孩子发胖。而且吃饭也要定量,早餐一定要让孩子吃好,午饭可以吃多一点,晚餐则要少吃。每天要保证孩子对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保持饮食的均衡。如果孩子在睡前容易饿,可以让孩子喝一杯牛奶。牛奶 不仅不会加重胃的负担,而且还能起到促进睡眠的作用。
原则三:减少脂肪类食物摄入量
宝宝减肥,并不提 倡减少宝宝的主食,而是要减少宝宝对脂肪类食物的摄入量。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是宝宝脑部发育并不可少的物质。减少宝宝脂肪的摄入量,要控制宝宝对肉类的食用。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不要让宝宝经常食用高热量的零食,例如糖果、巧克力、口香糖、汽水、蜜饯等等。可以将零食更换为纯牛奶、酸奶、水果等低脂高纤维类 食品。
原则四:尽量不要外出吃饭
现在年轻的父母很多都不喜欢自己做饭,习惯带孩子外出吃饭。外边饭菜的口味比较新鲜,孩子也喜欢。但是在外吃的食物不仅卫生不能得到保障,而且脂肪的含量也比较高。在制作的过程中,其中的营养含量也大大的流失,容易导致孩子对营养摄入的不平衡: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摄入过少,而脂肪和热量摄入过多。所以建议家长们尽量在家里做饭吃。不仅能够根据孩子成长的需要来制定饮食计划,而且还能让孩子在家中享受愉悦的就餐气氛,培养一家人的感情。
(二)小儿肥胖吃哪些对身体好?
1、于肥胖儿童的饮食,应在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含纤维素的食品。
2、可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以保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
(三)小儿肥胖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适当控制高热量的食品,尽量做到少吃甜食及油脂食品。
2、限制精细加工的碳水化合物,如精白面粉巧克力、奶油制品等。
对小儿进行饮食治疗,先要掌握病儿的食物营养特点,以便于对各个年龄阶段和各个病程阶段的患儿制定节食食谱,但总的原则应限制能量摄入,同时要保证生长发育需要,使他们食物多样化,维生素充足,不给刺激性调味品,食物宜采用蒸、煮,或凉拌的方式烹调,应减少容易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如蔗糖)的摄入,不吃糖果、甜糕点、饼干等甜食,尽量少食面包和土豆,少吃脂肪性食品,特别是肥肉,可适量增加蛋白质饮食,如豆制品、瘦肉等。然而,并不是一提减肥就一点糖及含糖食品都不能吃,重要的是小儿肥胖是处于发育期的肥胖,要避免极端地限制热量,学龄儿童每年能增高5~6cm,只要体重维持在现状的情况下,一年后其肥胖程度将得到改善。极端的饮食限制会给儿童造成心理上的压抑,有时也会引起对治疗的抵触。总之,只要合理调整肥胖儿童的饮食,就能取得又减肥又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良好效果。
一、临床表现
(1)本病以婴儿期、学龄前期及青春期为发病高峰。
(2)患儿食欲亢进,进食量大,喜食甘肥,懒于活动。
(3)外表呈肥胖高大,不仅体重超过同龄儿,而且身高,骨龄皆在同龄儿的高限,甚至还超过。
(4)皮下脂肪分布均匀,以面颊、肩部、胸乳部及腹壁脂肪积累为显著,四肢以大腿、上臂粗壮而肢端较细。
(5)男孩可因会阴部脂肪堆积,阴茎被埋入,而被误认为外生殖器发育不良。患儿性发育大多正常。智能良好。
(6)严重肥胖者可出现肥胖通气不良综合征。
二、诊断标准
凡体重超过按身高计算的标准体重的20%~30%者为轻度肥胖,超过30%~50%者为中度肥胖,超过50%者为重度肥胖。
重度肥胖多见于年长儿及青少年,婴幼儿时期比较少见。患儿食欲特别旺盛,食量超过一般小儿,都偏爱淀粉、油脂类食品,不喜欢蔬菜。有些病儿在就医时食量较小,但于开始长胖之前必要进食过多的阶段。患儿脂肪积累,以乳、腹、髋、肩部为显著,腹部往往出现粉红色皮肤浅纹,四肢肥大,尤以上臂和股部特别明显。男孩外生殖器放被耻骨部皮脂掩盖,看起来似很小,实际上属于正常范围。骨龄正常或超过同龄小儿。智力良好。性发育正常或较早。活动不便,极少运动。
偶见极度肥胖儿的体重高达标准体重的4~5倍,由于脂肪过多,限制胸廓和膈肌的动作,引致呼吸浅快,肺泡换气量减低,形成低氧血症,并发红细胞增多症,出现紫绀、心脏增大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称为疋氏(Pickweckian)综合征,可引致死亡。
1、因不良饮食习惯造成的
其中最突出的表现为:
(1)喜食甜食、油腻食物。
(2)喜喝稀汤、饮料,不愿食纤维素多的食物。
(3)暴饮暴食,经常吃零食。
(4)饭后静卧,缺乏运动。
(5)夜间进食,或食夜餐。
(6)过早的饮酒。
以上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导致儿童肥胖的重要原因,应当认真加以纠正,这样才能避免儿童肥胖的发生。
2、遗传因素
肥胖儿的父母往往体胖。如果父母都是明显地超过正常体重,子代中约有2/3出现肥胖。如果双关中有一人肥胖,子代显示肥胖者约达40%。
3、神经精神疾患
脑炎之后偶见发生肥胖病。下丘脑疾患或额叶切除后也可出现肥胖。有情绪创伤(如亲人病死,或学习成绩低下)或心理异常的小儿有时也可能发生肥胖。
一、小儿肥胖预防
母亲孕后期就庆避免增重过多,以防分娩出生体重过大的巨大新生儿,出生后应坚持母乳喂养,4~5月前不喂半固体或固体淀粉类食物。婴幼儿期应定时到儿保门诊作生长发育监测,使这能早期发现过重肥胖倾向,及时加以纠正。自幼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执行平衡膳食,对超重小儿要限制食物摄入量,使体重接近于标准范围。儿童少年期,特别是青春期容易发胖,若有家庭成员肥胖史及体重增加过快时,宜及早加强饮食指导。膳食要遵循少糖、少油,保证蛋白质和多食水果蔬菜的原则,尤其要少吃甜饲料和甜点心。同时要增加运动量,多承担家务劳动和坚持1~2项体育运动,持之以恒方能见效。并应定期监测体重,防止发生肥胖症。家长肥胖者宜参与饮食治疗,与小儿共餐,能起积极作用。
二、其他注意事项
1)过度肥胖的小儿不但生活异常,
并可发生心肺功能不全,到了成年期又易出现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等并发症。因此肥胖症的预防应从小加以注意,
2)单纯性肥胖儿易并发平足和内翻,
以后如持续发展,到成年期可并发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及脂肪肝等
3)长期肥胖的小儿还会发生高脂血症,
进而导致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糖尿病等多种儿童成人病。严重肥胖者可出现肥胖通气不良综合征;偶见极度肥胖儿的体重高达标准体重的4~5倍,由于脂肪过多,限制胸廓和膈肌的动作,引致呼吸浅快,肺泡换气量减低,形成低氧血症,并发红细胞增多症,出现紫绀、心脏增大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称为疋氏(Pickweckian)综合征,可引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