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发烧该怎么办 怎么才算是发烧

2017-03-28 06:47 来源:网友分享

一、几度时你才算是真的发烧

  美国波斯顿儿童医院的一个研究小组最近正在尝试开发一种用于确定发烧情况的新方式,并在研究过程中对“什么是发烧”这个基本医学问题提出了疑问。据了解,一般来说人的正常体温是37℃,如果体温上升到38℃或者更高就有可能出现了发烧情况。

  不过,一个人的体温在一天中可能出现波动,根据年龄、性别以及种族的不同个体的体温也会有细微的差别。研究小组希望借助一个众包(crowdsourcing)模式的手机应用来获取更有意义的数据。

  现有的温度基准线有关规定以及发烧成因理论都来自于1868年以为德国科学家Carl Wunderlich的研究。而这个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其实受到了来自现代医学的一些质疑,以此为契机进行的一些研究也发现人体平均体温与先前研究有所不同。

  波士顿的一位风湿病学家Jonathan Hausmann表示,根据Wunderlich研究数据来做医疗决策有不妥之处。

  根据Hausmann的说法,有些医生会根据温度计数字做出非黑即白的决策,这种做法的问题在于,有些出现了轻微发烧症状的3个月大婴儿可能未达到38℃的发烧标准,但这些患者可能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大问题。所以根据异常温度信息来做决策可能无法进行精确诊断——医生们可能给不需要治疗的病人做出过度诊断,或忽略了某些需要治疗的患者病情。

  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的驻校学者Philip Mackowiak在1992年发布在《JAMA》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就对148名个体的体温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对Wunderlich的研究数据进行了检验。

  Mackowiak和其他共同作者们发现,研究对象的平均口腔温度为36.78摄氏度,正常体温区间上限应该为37.72摄氏度而不是38摄氏度。人体在一天内的体温波动区间大约为0.5摄氏度(0.9华氏度),最低体温在早晨6点出现,最高体温在傍晚6点出现。

二、持续发烧如何处理

  物理降温法

  1.水毛巾或冰袋冷敷头额部、枕部以保护脑组织。

  2.用30-50%的酒精或32-36摄氏度温热水擦拭病人颈、腋窝、胸背及腹股沟等处。

  药物降温法

  1.成人口服阿司匹林或复方阿司匹林0.3-0.5克。

  2.小儿服用小儿解热灵。送医院找出病因,给予针对性治疗。

  惊厥(抽搐俗称抽风)最常见的是小儿高烧惊厥,以高烧为主要表现,多发生在6个月至5岁的婴幼儿。多因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全,大脑皮质调节控制能力差所致,表现为起病突然、寒颤、四肢发凉、继之体温上升、面色潮红、眼结膜充血、呼吸加快、眼球及面部出现小抽动或眼向上斜、面部、肢体或全身强直呈阵发性痉挛性抽动,短暂屏气面色转白或发青,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昏迷。

  现场急救

  1.让患者平卧,头侧向一边,以防舌后坠和口腔分泌物反流而堵塞气管。

  2.在上下牙齿间可填垫毛巾或手帕,防止咬破舌头。

  3.头部物理降温。

  4.用针刺(见高烧处理)或手指掐人中、合谷止痉。

  5.速送医院救治。

三、发烧该注意什么

  一、饮食应温和、清淡、好消化;忌生冷、油腻、酒肉、高蛋白及过甜、过咸食物;饮食七八分饱或暂时一两顿不吃饭。这可能与很多人的认识恰好相反,多数人觉得生病了,要吃“好的”,可是肉、蛋、奶等“有营养”的东西属于食物中的“补品”,而感冒发烧多是急性实证,要尽快宣通清泄,吃“好的”犹如“火上浇油”,会加重病情或使感冒复发。温和清淡好消化的饮食则利于减轻脾胃负担,促进消化功能恢复。另外要多喝温开水,多排尿,既有利于防止发热伤津,又起到加快代谢、排出“毒素”的作用。

  二、保持大便通畅。肺与大肠相表里,大便通畅利于肺气宣降,尽快恢复正常。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用中药汤剂直肠滴注的方法一举两得,既能使中药通过肠道尽快吸收,又能使大便尽快排出。胃肠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肠道干净,再加上脾胃消化功能恢复可消除生痰之源,肺气清灵则感冒易愈。如没条件进行中药直肠滴注,可以绕脐顺时针揉腹数百下,也可起到通便作用。

  三、刮痧拔罐、搓揉背部及手指肚。感冒时在脊柱两侧(膀胱经),从上(大椎穴之上)往下(至腰部),先刮痧,再拔罐(火罐最佳,其次为真空气罐),每次留罐15分钟,连续拔2~3次。无论风寒风热还是内热外寒型感冒,均可使用,尤其是对外感风寒(不出汗、头身痛、鼻塞、流清涕为特征),可起到立竿见影效果。对于孩子(10岁以下)不便拔罐的,可用手反复搓揉背部正中及手指头肚,至局部发热或潮湿有汗出。

  四、用生姜10片(也可加一把艾叶)煮水泡脚或洗澡,至身热或微汗出,可祛散风寒、通畅经脉,又不至于加重咽痛等“上火”症状。

  五、生姜3片、葱白3段(1段1寸,或带葱根),洗净煮水喝,起去风寒作用,用于没有嗓子疼的感冒。若有嗓子疼,则不用。

  六、苏叶、薄荷、辛夷花各10g,去掉梗茎,缝入布袋中,置于帽内,正好戴在孩子头顶囟门处,适合3岁以下孩子,起祛风寒、通鼻窍的作用。

  七、凡是孩子发烧,先摸额头和背部,看是否有汗出,若无汗,那一定是寒气闭表,要用发汗解表的方法祛风寒(以上三~六条均可应用)。家长应情绪稳定,切忌病急乱用药,不可随意用抗生素甚至激素(强的松、地塞米松等),否则,家长心里舒服了,孩子身体遭殃了。

四、发烧利弊谈

  发烧并不是疾病,而是表明了体内有疾病的存在。孩子发烧是疾病传达的信号,(从这方面说是有利的,有利于家长及时到医院为孩子检查治疗。再者,发烧以后机体由于体温升高,免疫系统能力得到加强,人体内的白细胞吞噬和杀菌作用增强,产生抗体增多,同时肝脏解毒能力加强。发热可促进白细胞的趋化作用。发烧时血清内的铁下降,使大量的微生物因缺少生长繁殖必要的原料,而受抑制。发烧可增加体内物质代谢能力,使机体抗损伤和修复能力加强,从而加速炎症的消退。所以说发烧不可怕,是人体抵抗疾病的一个重要机制。当小儿发烧时,家长们应正确对待,仔细观察,不应急于退烧。暂时性退烧,容易造成对病原体的忽视而延误诊治。尤其轻、中度的发烧,无论对诊断疾病还是对抗病原体损害都有好处。

  发烧是一种病理的过程,是由各种疾病引起的异常表现,对人体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发烧本身也会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的异常。烧时心脏跳动和呼吸加快,血压上升,心血管系统负担加大,并且容易导致体内酸碱平衡紊乱。由于发烧时肾脏内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会产生肿胀,即使没有肾脏病的孩子也会出现蛋白尿。发烧还可引起消化系统功能异常,对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铁元素等吸收或消化能力降低,同时由于机体代谢加快,引起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发烧后由于毒素作用和循环血液高温,可使大脑皮层兴奋性增强,孩子会表现出烦躁不安,头痛头昏、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体温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还会引起神经功能抑制,使患儿昏迷,此时大脑皮层以下神经还处在兴奋状态,患儿会出现不自主的肌肉收缩,就是我们常说的“抽风”,医学上称为“高热惊厥”。如不紧急处理,可能造成窒息或其他严重后果。当体温超过41℃时,可引起脑细胞的变性,此时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受限,失去调节功能,而且孩子会因为大脑受损而出现智力障碍和呼吸不规则等。体温超过43℃达几个小时,就可引起死亡。

  因此,家长们一定要密切注意对孩子的护理,必要时利用物理或药物等方法进行降温。另外,高烧的原因是疾病,治疗或预防孩子的高烧还是从原发病入手,体温控制后要积极治疗疾病。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