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5 12:36 来源:网友分享
河南省疾控中心许汴利主任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河南省信阳等地区相继发现并报告发生被蜱虫叮咬后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病例,个别重症患者因多脏器损害,救治无效死亡。其中一些病例被诊断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另有一些病例无人粒细胞无形体感染证据。卫生部高度重视,积极组织专家研究、探索此类疾病的病因。为做好该疾病的防控工作,专家将疾病的名称暂定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相关热点文章 蜱虫疫情疫情扩大 全国各地多人被咬身亡]
2010年5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河南省的部分地区的病例中发现了布尼亚病毒感染,其传播媒介可能为蜱,与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相同。
监测显示,此类病例极少在城市人口中发现,病例多为成年农民,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区,5至6月份病例较多。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伴血小板、白细胞减少等,多急性起病,可伴乏力、纳差、恶心,部分病倒可出现黑便、牙龈等部位出血等症状,部分病例可出现肝肾等多脏器功能损害。
蜱传疾病在我国相对较为常见,目前已有较成熟的防控手段。目前该病治疗手段主要是抗病毒和对症治疗。
专家指出,蜱主要栖息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应尽量避免在此类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尤其是已发现过病人的地区,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着紧口、浅色、光滑的长袖衣服,可防止蜱的附着或叮咬,且容易发现附着的蜱。也可在暴露的皮肤和衣服上喷涂避蚊胺(deet)等驱避剂进行防护;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在蜱栖息地活动时或活动后,应仔细检查身体上有无蜱附着,如发现蜱附着在身体上,应立即用镊子等工具将蜱除去。
目前,河南省卫生部门已指导群众清除居舍周围灌木杂草,清理禽畜圈舍,搞好环境卫生。利用敌草隆、茅草枯、毒莠定等杀虫剂对野外游离蜱、畜舍、畜体开展灭蜱工作。同时,加强个人防护,避免被蜱叮咬。通过三年多的防控工作,河南省初步建立了科学、有效的此类症候群病例的监测报告系统,培训了各级各类临床医生和疾控工作人员近千人。通过宣传使当地群众对于此类症候群的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有了一定提高,一些群众在劳作和生活中能够采取一些基本的个人防护措施,提高了病例的及时就诊率。
另据新华社报道,河南省卫生厅新闻办公室8日晚对外通报,河南省自2007年5月信阳市报告了首例疑似无形体病例以来,通过全省进一步排查和监测,有关该事件的最新统计数据是:截至2010年9月8日,河南省共监测发现此类综合征病例557例,死亡18例,重点集中在信阳市商城县、浉河区、光山县和平桥区。
目前,河南省卫生厅已调派省级专家前往蜱虫中毒事件“重灾区”商城县现场调查指导,并召集相关部门召开紧急会议,进一步加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控工作。
确诊后,抗生素可有效治疗
本报讯 河南省多地近日报告出现蜱虫叮咬致病,甚至令多人死亡的事件后,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昨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专家徐大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蜱虫叮咬的病例实际上经确诊后是可以通过抗生素有效治疗的,目前需要做的是全面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早找到疾病源头,并关注是否存在人际传播的现象。
蜱传疾病在我国相对较为常见,目前也已经有较为成熟的防控手段。在中国,已发现蜱的种类多达110种,不同的蜱可以传播不同的疾病。在此次事件中,传播的很有可能是其中的一种硬蜱,它不仅能传播无形体病,而且还可以传播神经毒素、森林脑炎病毒等。
在此前的报道中,有一部分病人被确诊为蜱传播的无形体病。这种病的全称应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ga),这是一种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生活在蜱、螨等动物体内的一种寄生细菌)引起的经蜱传播的新发立克次体疾病。
当这种细菌一旦进入人体血液,就会侵入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并在吞噬细胞内生长、发育,吞噬细胞原本在血液中负责清除外来物质,是人体免疫力的组成部门。徐大刚表示,尽管学术界还有争议,但大多数的观点认为,当寄生的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后,会破坏吞噬细胞,吞噬细胞破裂后就会释放出一种酶,这种酶又会破坏血小板,随之出现人体凝血功能障碍,出现大量出血的症状。
与此同时,吞噬细胞破裂还会产生内源性致热源,使人出现发冷、发烧的症状。“这两种症状综合在一起,与出血热非常相似,因此在病因不明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误诊。”徐大刚说,由于疫情信息的传播,基层医务人员对疾病认知程度的提高,此类疾病的误诊肯定会大大降低。“如果确诊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ga),使用强力霉素就能有效治疗。”
据文献报道,老鼠、牛、羊和鹿是蜱虫比较喜欢的动物,而家养宠物被叮咬的概率相对较低。
徐大刚提醒,当人们发现被蜱虫叮咬后,千万不可慌张地将它拔出,因为它的口器内存有倒钩。正确驱赶的方法是,用点燃的香烟或者香接近蜱虫,受到高温的影响后,蜱虫就会自然收起倒钩,离开人体。
徐大刚认为,根据以往的统计,发生人际传播的概率较低,因此人们尤其是城市的人并不需要过分地慌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