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7 18:53 来源:网友分享
陕西黄土高原上,地处偏远的囊少村(音)的一所小学里,一排排的小学生们正开心地向医生们伸出他们小小的完好的手掌。
来自西安交通大学(xi'an jiaotong university)医学院地方病研究所的曹峻岭教授和郭雄教授正挨个检查孩子们的手指,看看有没有大骨节病的迹象。这是一种在中国非常流行的骨关节畸形病,已致使几百万人残疾。
在研究人员对当地村落习俗进行了长期研究之后,大骨节病如今已日渐减少。这些村子里的居民祖祖辈辈都生活在窑洞里,公共卫生部门大规模介入后,加强了营养供给,提高了卫生水平。为防止疾病扩散,有时还将整个村子搬迁。
2009年,患者人数已降至70万人,其中只有1.8万名儿童。研究人员预期2010年的数字会进一步下降。
郭教授说,大骨节病是“一种与环境、社会和医学均相关的疾病,如果这些(因素)都能得到控制,我们就能根除这个病。”
这场胜利来之不易,尤其是对付这种主要在农村地区蔓延的疾病。为此,研究人员付出了不少心血,做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工作。同时,这也体现了中国公共卫生部门的努力,毕竟中国还是一个看病大部分费用靠病人自己掏的国家。
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曹教授和郭教授就一直在调查陕西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在这片黄土高原上,人们世世代代都生活在山边凿出的窑洞里,往往只有一个房间大小,土地十分贫瘠,只能种植玉米。据郭教授介绍,有的村子里几乎全村人都有大骨节病。
囊少有位63岁的病人张梅梅(音),她就像是大骨节病的活标本。他的丈夫名叫周德明(音),今年67岁。两人住在窑洞中,炕边支着土灶,既可做饭又可取暖,而当地村民中只有大约400人仍保留这种传统生活方式。
曾有人指出,当地人做饭时产生的烟尘可能致癌。因此研究人员也开始怀疑,人们之所以容易患大骨节病,是否因为在通风极差的窑洞中受了粉尘侵扰。
跟许多大骨节病患者一样,张梅梅也是小时候染上病的。刚开始,她发现自己手指的第一个关节没法伸直。随后她的手臂和腿骨变得软骨化,发育受到阻碍,她的骨头无法变长只能变宽,而宽大的关节正是大骨节病患者最典型的特征。
最严重的患者肘部会一直弯曲着没法动,双膝向内或是向前并拢,整个人看起来像一个大写的字母c。有些人根本没法走路。
对曹教授和郭教授来说,最大的困难在于如何接触到这些病人。现在,囊少到西安的交通已经方便许多,坐车只需两个小时,但是当初两位教授得拖着笨重的医学设备在土路上走一整天。
研究者有时会在村子里住上数月。张梅梅和很多村民至今还记得郭教授第一次进村的情景,他研究村民的饮食,采集土壤标本,还对库存的玉米和村民日常饮用水进行检测。郭教授和其他研究人员还对村民的手掌、毛发、脚趾甲和血液标本进行了大量的医学检验。
慢慢地,数据揭示出一些可能的致病因素:村民的身体里都严重缺乏硒元素,这是一种细胞正常工作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同时,村民的饮食也可能受到真菌污染,因为当地人经常把玉米棒串起来挂在树干上,而且饮用水里也有可疑的化学成分。另外,当地村民饮食结构单一也可能是造成疾病高发的原因。
研究的结果并不能确定究竟是哪个因素导致了大骨节病,但是政府仍然基于这些发现向研究项目拨款。
为了提高饮食中硒元素的含量,当地给在校学生提供了海带和猪骨头熬的营养汤,为孩子们补充蛋白、黄豆和碘。政府还向患病的村民们提供硒片。其他的救助还包括政府向农民提供免费的羊来提高收入,提供通风良好、有电有下水的房子来改善居住条件。
对张梅梅来说,这些补救措施是来得太晚了。但至少她和其他村民的孩子们再没有得上大骨节病,近来学校里孩子们的体检也证实了这个好消息。
现在政府的重点转向治疗那些仍在病痛中挣扎的患者。据曹教授介绍,现在每年有1,000位病人可以免费接受膝部手术,摘除关节里游离的碎骨片。这项手术原本的收费是每只膝盖4万美元。
郭民祝(音)今年60岁,不过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苍老许多。在做左膝手术之前,他已经有很多年没法儿走路了。他说,“现在我能走走路活动活动了,还能下地干点农活。”
大骨节病的病因至今不明。曾怀疑为口慢性中毒所致,但未被证实。多数人认为可能与谷物中的致病霉菌有关。动物实验:凡用带有致病霉菌的谷物饲养的动物,其骨骼中所出现的病理改变与大关节病相似。致病霉菌可能为留镰刀菌,仍未完全证实。
温馨提示:
避免吃油炸、油腻的食物。如油条、奶油、黄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