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3 14:10 来源:网友分享
狂犬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由狂犬病毒引起。人体由于被唾液腺中含有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或由于抓伤处染有含狂犬病毒的唾液而感染。其临床表现为急性脑炎,最终导致死亡。狂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每年世界上有百万人口因暴露于狂犬病毒而接种疫苗。尽管如此,仍有5万人患病死亡,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患者往往不能及时接种而造成死亡,狂犬病的实际死亡数可能比上述数字还要高。狂犬病的临床症状大多出现在感染后的20-90天,其潜伏期短则几天,长可达数十年以上,狂犬病一旦确诊,100%死亡。由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暴露后只有立即实施免疫接种才能幸存。免疫接种是预防狂犬病发病的唯一有效的措施。
狂犬病的早期症状是什么呢
全身症状有低烧、乏力、头痛、咽痛、身体不适等。精神改变突出,病儿爱哭闹、爱发脾气、易发怒,大孩子表现焦虑、抑郁,个别孩子认为自己快要不行了(即濒死感)。下面三种情况最值得注意:
1、已愈合的咬伤外重新出现疼痛及感觉异常,如感觉过敏、发凉感、烧灼感、麻木或发痒等,但年龄5岁以下小儿很难叙述这些感觉,只是有时要求父母抚摸或者搔抓原来的伤口外。
2、对强光、大声比较敏感,可出现流泪、出汗、流涎及全身性肌肉张力增高;家长常叙说病儿有易惊、遇有动静即醒的现象。
3、吞咽食物有时有咽喉部紧迫感,一些病儿因此出现厌食,但尚能咽下食物。
尽管有上述症状,但无特殊之处,往往使家长甚至医生们忽略,以至于许多病儿出现下述症状时引起注意:①间断发作狂躁和哭闹;②病儿频频地唾液唾;③面色潮红,发热不退。
实际上,上述三种临床表现已属于狂犬病兴奋期的表现,而非早期症状了。若出现痛苦而剧烈的咽喉痉挛、恐水(病儿不饮水,怕引起咽喉痉挛)、抽风、呼吸困难、精神失常、眼球震颤等,则说明病情已以相当严重了。另有极少见的"麻痹型",病儿没有咽喉痉挛发作或恐水症,而是先有四肢麻木,而后逐渐发生钱币麻痹,最后死亡。
狂犬病被医学界称为只可预防,不可治疗的疾病。原因是狂犬病一旦发生,死亡率为100%,病人无一幸免。
在我国95%以上的狂犬病是由于被狂犬咬伤引起的,其余为猫或别的家养和野生动物咬伤、抓伤所致。狂犬病的病原体是狂犬病毒,狂犬病毒大量存在于狂犬的唾液中。狂犬病的潜伏期长短相差悬殊,短的10天半月,长的可达数年。狂犬病的临床表现特殊,开始时愈合伤口周围发痒、疼痛和麻木。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人开始出现疲乏、食欲不振、头痛、失眠、恶心等症状。继而病人渐呈兴奋状态,有恐惧感,对声、光等刺激呈过敏反应。喉部有紧张感,常因水声、吹风等刺激而躁动不已和全身惊厥。恐水症是狂犬病的特殊症状,病人闻水声或见水即出现咽喉或全身痉挛。疾病后期病人逐渐安静,恐惧消失,痉挛停止,肌肉松弛,下颌下坠,口流唾液,反射消失,瞳孔散大。常因呼吸和心力衰竭死亡,无药可治。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侵犯神经系统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恐水怕风、咽肌痉挛、兴奋狂躁及进行性瘫痪为主要表现。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皮肤受损;②有暴力行为的危险;③低效性呼吸型态;④营养不足。
皮肤受损
[相关因素]病犬、病猫等咬伤或抓伤。
[主要表现]可见咬伤或抓伤的伤口或痕迹。
[护理目标]病人皮肤恢复正常。
[护理措施]
病人被咬伤后立即用20%肥皂水或1%新洁尔灭长彻底冲洗伤口至少30分钟,深部伤口用注射器插入冲洗,冲洗后用50%-70%的乙醇或2%碘酊擦伤口,伤口不宜缝合,也不宜包扎。
遵医嘱用狂犬病免疫血清在伤口四周及底部进行浸润注射。
遵医嘱使用破伤风抗毒素及抗生素。
应用狂犬疫功进行全程预防接种。
指导当地对狂犬和可疑狂犬进行捕杀和严格管理。
[重点评价]受损处有无感染征兆。
有暴力行为的危险
[相关因素]病毒导致急性弥漫性脑髓炎。
[主要表现]兴奋、狂躁、恐水、怕风,恐怖表情。
[护理目标]病人无受伤及伤害他人的现象。
[护理措施]
将病人安置在单人房间,房间应安静,温暖,并悬挂深色窗帘避光。
避免不必要的刺激,如光、风吹、音响、水声等。
各项治疗及护理操作应简化,并集中使用镇静剂后进行,动作宜轻快。
躁动不安者加床栏或适当约束,防止外伤或伤及他人。
遵医嘱使用镇静药物如氯丙嗪、安定等,并观察药物效果。
[重点评价]病人兴奋状态的缓解程度 。
低效性呼吸型态
[相关因素]
中枢神经系统受损 。
呼吸肌痉挛。
[主要表现]呼吸困难,皮肤口唇紫绀。
[护理目标]病人能维持正常的呼吸型态,表现为呼吸平稳,频率正常,皮肤颜色正常,血气分析值正常。
[护理措施]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护理记录。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
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
备好急救药品及器械,如镇静剂、呼吸兴奋剂、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包、吸痰器,人工呼吸机等。
必要进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人工呼吸机,
保持病房安静,避免因声、光、水的刺激而引起的喉痉挛。
遵医嘱抽血做血气分析。
[重点评价]
呼吸困难是否改善。
动脉血气分析是否正常。
营养不足
[相关因素]
咽肌痉挛致吞咽困难。
疾病引起代谢需要量增加。
[主要表现]体重下降。
[护理目标]病人体重不下降;吞咽功能改善。
[护理措施]
评估记录吞咽困难的程度并给予相对应的措施。
选择容易吞咽的半流质或软食,供给足够的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
给病人提供充足的进食时间,每次喂食量宜少,让病人充分咀嚼、吞咽后再继续喂。
必要时遵医嘱鼻饲或静脉补充营养。
[重点评价]体重的变化。
哺乳动物均有传播“狂犬病”可能性
在欧美国家,蝙蝠是狂犬病主要传播者之一,我国主要还是犬及猫。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进行的统计,全球每年死于狂犬病的人数超过5.5万人,其中95%发生在亚洲和非洲。世卫组织官网资料称,一旦出现狂犬病体征和症状,无论人还是其他动物都已经无法医治,“该病总是导致死亡”。
虽然病名中有个“犬”字,但狂犬病的传播者却是“所有哺乳动物”。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兽医师顾问凯蒂博士说过,不同的哺乳动物在感染狂犬病毒之后有不同的表现。通常猫狗会表现出狂躁、攻击性变强等特征,而马、牛、羊等动物却恰恰相反,它们会变得很呆滞。在世卫组织的分类中,这两种情况分别被定义为“机能亢进”(狂暴性狂犬病)和“麻痹体征”(早瘫性狂犬病)。
根本无“咬伤超过24小时疫苗失效”说法
很多人认为预防狂犬病只需注射疫苗即可,其实并非如此。如果被猫狗咬伤,规范的狂犬病预防是一个“三部曲”。正确的步骤如下:第一步,马上用大量清水清洗伤口15分钟以上,如果交替应用肥皂水效果更好;同时伤口要消毒。第二步,注射被动免疫制剂(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血清);第三步才是疫苗,目的是使自身产生抗体。
由于只有在动物“带毒”情况下,才可能传播狂犬病,因此,在目前临床处理的病例中,大约有80%以上其实是不需要按狂犬病预防来处理的。但问题在于,需要处理和不需要处理的夹杂在一起,根本没法区分,所以只好“陪绑”都进行处理。此外,即使曾经注射过狂犬疫苗,为安全起见,在被咬伤后仍需补打两针狂犬疫苗。
在关于狂犬病的预防知识中,人被动物咬伤后尽快注射疫苗基本成为共识。但也有人认为,只有“尽快”注射疫苗才有效,超过一定时间后注射则没有效果。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咬伤超过24小时后,注射狂犬疫苗已经没用了”。其实,注射狂犬疫苗就是和潜伏期做“时间竞赛”,任何一本专业书上都没有提到过注射狂犬病疫苗不能超过24小时,这个概念是不存在的。狂犬病潜伏期变化非常大,一般为一到三个月,但也有特别长的,比如本来可能一年后发病,但在半年时注射疫苗,也可能是有效的。我们是提倡越早越好,但只要在没有发病之前注射疫苗,都可能有用。
温馨提示:
应加强预防措施以控制疾病的蔓延,预防接种对防止发病有肯定价值,严格执行犬的管理,可使发病率明显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