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6 16:36 来源:网友分享
一小部分被hiv感染的病人天生就能够在不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情形下控制hiv病毒复制,而且不会患上艾滋病。这些罕见的被称作“hiv控制者”的病人抑制hiv复制的能力似乎归因于高度有效的免疫反应。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inserm)和巴斯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以anrs co21 codex追踪研究中招募的“hiv控制者(hiv controllers)”病人为研究对象,观察到这些病人体内的cd4+ t细胞(一类免疫细胞)能够识别少量的hiv病毒。这种高度灵敏的检测依赖于免疫细胞表面上特异性的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s, tcrs)表达,这些受体高亲和力地靶向结合于hiv的衣壳蛋白。这些受体的偏好性表达似乎让免疫系统持续保持一种高度警惕的状态,因而能够让这些病人控制hiv。相关研究结果于2016年4月25日在线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期刊上,论文标题为“public t cell receptors confer high-avidity cd4 responses to hiv controllers”。
“hiv控制者”病人在所有被hiv感染的病人当中所占的比例小于0.5%。这些病人本身就可证实在某些情形下,人免疫系统能够抵抗hiv的有害影响。他们能够维持功能性的cd4+ t细胞群体,而在那些继续发展为艾滋病的病人体内,这些细胞被摧毁或失去活性。参与这项hiv控制者研究的这些病人是在anrs co21 codex追踪研究中招募的,这其中就包括一些生活在法国的hiv控制者病人。在这项研究中,来自巴斯德研究所的lisa chakrabarti团队和来自法国比赛特医院(bicêtre hospital)的olivier lambotte合作,利用这些hiv控制者病人,在分子水平上分析了这些病人的cd4+ t细胞免疫反应。
为了触发抗病毒免疫反应,hiv控制者病人体内的cd4+ t细胞能够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作为对非常低剂量的hiv抗原作出的反应。这项研究揭示出这些高度灵敏的免疫反应是由于这些病人体内的cd4+ t细胞表面上的特定t细胞受体(tcrs)的表达。作为比较,接受治疗的hiv感染者的cd4+ t细胞表面上很少发现这些tcrs。特别地,研究人员证实在hiv控制者病人体内,靶向gag293---hiv衣壳中最为高度保守的肽---的tcrs经常具有相同的序列。当gag293肽出现在免疫细胞的表面上时,这些“公共的(public)”tcrs对这种肽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这种较强的亲和作用确保在hiv控制者病人体内高度灵敏地检测出被hiv感染的细胞。将这些tcrs导入到健康细胞中能够再现典型的与hiv控制者病人体内的cd4+ t细胞相关联的性质:高度灵敏的免疫反应和产生多种细胞因子。
总而言之,这项研究证实高亲和性tcrs的表达与与生俱来的hiv感染控制相关联。基于导入或提升这些tcrs的免疫治疗策略可能有助恢复继续发展为艾滋病的病人体内的有效抗病毒免疫反应。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称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1983年,人类首次发现HIV。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细胞作为攻击目标,大量吞噬,破坏T4淋巴细胞,从而破坏人的免疫系统,最终使免疫系统崩溃,使人体因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而发病并死亡。
感染初期可出现类感冒样或血清病样症状,然后进入较长的无症状感染期,继之发展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前期,最后发生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成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科学家把这种病毒叫做"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12年至13年,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外表看上去正常,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AIDS至今尚无有效防治手段,几无救治成功的病例,故被称为超级癌症。
有近1/3病人延误诊断可达3~21天,全部形成穿孔性阑尾炎。穿孔发生率约44%。
腹痛发生前可有阴道不规则流血史腹痛突发,且较剧烈,常伴面包苍白、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腔肌紧张度轻、有移动性浊音;妇科检查发现阴道内有血液,宫颈糜烂,一侧附件肿大,腹肤或后窜隆穿刺有不凝固的血液。
急性榆卵管炎腹痛开始即在下腹部,位置较闹尾炎低,多为双侧性,早期即可出现高热,并有白带增多史;阴道检查白带增多、子宫举痛。
HIV是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亚科中的一种,包括HIV-1和HIV-2两种,HIV-1的毒性与致病性均较HIV-2为强,是主要的病原微生物。目前,HIV-2感染主要限于西非一些国家的AIDS患者,而且引发AIDS的机制仍然不清楚。HIV-1病毒本身和其代谢产物均具有直接的致病作用。HIV-1活性的主要特点是将染色体组的RNA反转录成双链DNA,然后移入宿主细胞核内,通过整合酶将它整合入宿主染色体中成为长久的构筑,机体无法将其清除。它可以没有活动保持静止,也可具有较高的基因表达性能而积极参与病毒生产。HIV-1还具有嗜神经的特点,可依靠突变而获得亲神经的特异性变种。HIV可在中枢神经系统内长期存活,并直接 感染而造成许多损害。同时,HIV-1不总导致细胞死亡,因此神经组织可以作为病毒储存的地方。
温馨提示:
艾滋病在日常生活中不会引起传染,暂无预防疫苗,本病的预防在于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称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1983年,人类首次发现HIV。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