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甲型h1n1流感患者近七万 挪威将大规模接种

2017-05-29 10:27 来源:网友分享

  截至北京时间六月二十八日二十一时,世界卫生组织确认全球一百一十三个国家和地区共有五万九千八百一十四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其中包括死亡病例二百六十三例。而有关国家和地区自己公布的数字比世卫统计数字多出一万零一百七十例。缅甸报告首例确诊病例,澳洲死亡病例增至五人,挪威决定实施疫苗大规模接种计划。

  综合媒体消息,二十七日晚缅甸卫生部说,该国发现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患者是一名十三岁的女学生。她与家人六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六日到新加坡旅游,二十六日下午乘坐新加坡航空公司的客机返回仰光,当晚被送进仰光大医院。仰光大医院二十七日确诊该女性为甲型H1N1流感患者,与她同机的乘客、机组人员以及其他密切接触者都已接受医学观察。

  日前澳洲又有一人死于甲型H1N1流感。一名患有其他病症的二十六岁女子,成为该国第五个死亡病例。

  西澳首席卫生官维拉曼斯里说,死者来自柏斯,二十六日死在加护病房里。澳洲五名死于甲型流感的病人都同时患有其他疾病。当局说,目前有两名孩童因甲流在加护病房接受治疗。截至二十七日,澳洲确诊病例达三千五百一十九例。

  为防止疫情蔓延,挪威卫生部门决定今年秋季将在全国实施大规模疫苗接种计划。挪威卫生防疫部门已订购了九百四十万支甲型H1N1流感疫苗,基本可满足全国居民的接种需求,这一大规模接种计划总共将耗资约一亿美元。

  根据欧洲疾病防控中心提供的最新数据,挪威迄今确诊二十四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但挪威卫生部门预计,该国甲型H1N1流感病例将继续增加。

扩展阅读:


一、甲型H1N1流感的治疗

   1.一般治疗

   休息,多饮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高热病例可给予退热治疗。

   2.抗病毒治疗

   研究显示,此种甲型H1N1流感病毒目前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敏感,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

   对于临床症状较轻且无合并症、病情趋于自限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无需积极应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于发病时即病情严重、发病后病情呈动态恶化的病例,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高危人群应及时给予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进行抗病毒治疗。开始给药时间应尽可能在发病48小时以内(以36小时内为最佳)。对于较易成为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不一定等待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即可开始抗病毒治疗。孕妇在出现流感样症状之后,宜尽早给予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治疗。

二、甲型H1N1流感的鉴别

   1、单纯型流感:急性起病,体温39~40℃,伴畏寒、乏力、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明显,呼吸道卡它症状轻微,可有流涕、鼻塞、干咳等。查体:急性病容,咽部充血红肿,无分泌物,肺部可及干性啰音。

   2、肺炎型流感:较少见,多发生于老人、小孩、原有心肺疾患的人群。原因:原发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混合细菌病毒肺炎。表现:高热持续不退,剧烈咳嗽、咳血痰、呼吸急促、紫绀,肺部可闻及湿啰音。胸片提示两肺有散在的絮状阴影。痰培养 无致病细菌生长,可分离出流感病毒。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病死率高。

   3、中毒性流感:以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损害为特征。表现为高热不退,血压下降,瞻望、惊厥、脑膜刺激征等脑炎脑膜炎症状。

   4、胃肠炎型流感:少见,以腹泻、腹痛、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

三、甲型H1N1流感的症状

   甲型H1N1流感的潜伏期,较流感、禽流感潜伏期长,潜伏期时长1~7天,多为1-3天。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发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8℃,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身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症、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亦可加重。

   通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咽痛、流涕、鼻塞、咳嗽、咳痰、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部分病例出现呕吐、腹泻。少数病例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症状,无发热。体征主要包括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

四、甲型H1N1流感的病因

  1.传染源

  甲型H1N1流感病人为主要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也具有传染性。目前尚无动物传染人类的证据。

  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引起感染。通过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有待进一步确证。

  3.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4.高危人群

  (1)妊娠期妇女。

  (2)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19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

  (3)肥胖者(体重指数≥40危险度高,体重指数在30-39可能是高危因素)。

  (4)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5)年龄≥65岁的老年人。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