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五成居民歧视艾滋感染者

2017-05-29 11:40 来源:网友分享

  中国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郝阳今天透露:中国内地歧视艾滋病毒感染者的问题依然十分严重,部分省份调查显示:百分之四十六的普通居民和四分之一医务人员对艾滋病毒感染者持歧视态度;在某高流行区有约百分之七十的医护人员不愿为其提供医疗服务。

  郝阳在此间举行的“二00九年中国艾滋病反歧视主题创意大赛”启动仪式上指出,歧视已经成为中国防治艾滋病的巨大障碍。由于歧视,许多有感染风险的人拒绝接受艾滋病检测,许多艾滋病毒感染者隐瞒病情。这既不利于他们自身及时接受治疗,也不利于防止病毒的进一步传播。此外,歧视还使许多艾滋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得不到应有的治疗和帮助。

  郝阳认为,歧视不仅无益于防艾,而且已成为艾滋病毒传播的一大帮凶。而对艾滋病缺乏科学认识,是艾滋病歧视和恐惧产生的重要原因。他强调,目前中国艾滋病疫情仍呈上升趋势,流行因素广泛存在,经性传播已成为主要的传播途径,疫情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防治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共同举办的“艾滋病反歧视主题创意大赛”将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推广反歧视艾滋病主题的作品,调动社会各界了解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积极性, 唤起社会大众防治艾滋病的社会责任感。

  据知,大赛从本月到今年十二月在全国展开,征集作品分为文字、平面和多媒体三类;将通网络初评确定入围作品 。

扩展阅读:


一、艾滋病的概述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称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1983年,人类首次发现HIV。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细胞作为攻击目标,大量吞噬,破坏T4淋巴细胞,从而破坏人的免疫系统,最终使免疫系统崩溃,使人体因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而发病并死亡。

  感染初期可出现类感冒样或血清病样症状,然后进入较长的无症状感染期,继之发展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前期,最后发生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成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科学家把这种病毒叫做"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12年至13年,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外表看上去正常,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AIDS至今尚无有效防治手段,几无救治成功的病例,故被称为超级癌症。

二、艾滋病人的急性阑尾炎的概述

   美国1996年报道HIV感染者100万人,AIDS病人27万人。据联合国1997年报道全球有3000万人携带AIDS病毒,并且其发病率还正在上升。因此外科医生有越来越多机会处理此类病人的一般外科疾病和继发于AIDS病的病变。AIDS病人患急性阑尾炎虽然为数不多,但其误诊率高,并发症多,亟待胃肠道外科医生注意。

三、艾滋病神经系统损害的饮食

  1、宜多吃苹果、黑莓、蓝莓、椰子、越橘、接骨木果、葡萄、葡萄柚、柠檬、酸橙、波萝、石榴等水果。

  2、高能量、高蛋白饮食。有益的高蛋白质食物有:鱼虾类,如海水鱼、虾、墨鱼、贝、蟹等;家禽类,如鸡肉、鸽肉、兔肉;牛奶及乳制品,如优质奶酪;蛋类,如鸡蛋、鸭蛋;豆类,如豆腐、豆浆或其他豆制品;其他肉类。高蛋白质饮食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如果身体不适,请与医生和营养师取得联系,以便对饮食作适当调整。

  3、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应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特别是富含胡萝卜素(如菠菜、芥蓝、番薯、南瓜、胡萝卜)、维生素C(如青椒、橘子、绿菜花、菠菜)、维生素E(如榛子、松子、开心果、大杏仁)及含锌(如牡蛎、贝类、谷类)的食物。

  4、少量多餐、定时进餐一次进食量过多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损伤脾胃,对病情不利;进食过少又会造成营养素摄入不足,营养更加匮乏。所以,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应少食多餐,一般以一日五、六餐为宜。

  5、食物多样化每一顿饭,尽量多吃几种食物,要学会计划一个包含五类食物的饮食。

  6、应尽量少吃高脂肪的食物,少吃甜食。

四、艾滋病神经系统损害的鉴别

  1.平时临床上对脑炎、脊髓、神经和肌肉等疾病的鉴别诊断,应详细询问病史,考虑有否艾滋病的可能性,须仔细加以鉴别。

  2. 艾滋病引起的神经系统病变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艾滋病患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合并弓形虫病、单纯性疱疹、结核病、梅毒等感染。也可有2种以上的损害同时存在,如艾滋病性痴呆同时合并脊髓病。艾滋病患者可数种病变出现类似症状,如患颅内占位性病变时,应同时考虑弓形虫病、结核性肉芽肿、真菌性肉芽肿、细菌性脑脓肿、原发性淋巴肉瘤等。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