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帕金森病发作与三种蛋白质相关

2017-06-01 11:33 来源:网友分享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神经内科解洪荣博士等研究人员在最近完成的一项关于帕金森病(pd)的研究中发现,可溶性抗药性相关钙结合蛋白、膜联蛋白v和核糖体蛋白p0这3个表达明显增加的蛋白质与帕金森病的发病有明显关联。此项研究成果近期在意大利《神经科学》上发表。

  解洪荣等通过在体外应用mpp+处理未分化的sh-sy5y细胞,建立模拟人类帕金森病的细胞模型,采用荧光染色双向差异凝胶电泳、图像分析、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和生物信息学的技术,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发现了7个表达上调、15个表达下调共22个差异表达蛋白。质谱成功鉴定出了其中3个蛋白质,分别为可溶性抗药性相关钙结合蛋白、核糖体蛋白p0(rplp0)和膜联蛋白v。

  研究结果提示,这3个表达明显增加的蛋白质可能在调节钙离子超载、启动dna损伤修复和参与凋亡诱导等方面与pd相关,为进一步研究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靶点的合理筛选提供了新的线索和理论依据。经检索查新证实,可溶性抗药性相关钙结合蛋白等3个表达上调的蛋白质在mpp+诱导的sh-sy5y细胞pd实验模型中是首次被发现,而且核糖体蛋白p0在pd体外细胞模型中亦是第一次报道。

扩展阅读:


一、帕金森病的概述

   帕金森病(PD)又名震颤麻痹,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流行病学显示,患病率为15~328/10万人口,>65岁人群约1%;发病率为10~21/10万人口/年。PD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社会因素、药物因素、患者因素等有关。PD病理改变为:中脑黑质致密部、蓝斑神经元色素脱失,黑质色素变淡及出现路易小体。PD神经生化改变为:中脑黑质致密部、蓝斑神经元脱失致上述部位及其神经末梢处多巴胺(DA)减少,(DA减少≥70%时产生PD临床表现),而黑质纹状体系统中与DA功能拮抗的乙酰胆碱(ACH)作用相对亢进,DA与ACH平衡失调。

二、帕金森病性痴呆的饮食

  1、天麻炖猪脑。取天麻10克、猪脑花100克,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以文火炖1小时左右,调味后喝汤食猪脑花,每日服用一次或隔日服用一次。

  2、天麻炖鹌鹑。鹌鹑一只,去毛及内脏,洗净后将天麻15克填入其体内,用线捆住,加适量水炖熟,以食盐、味精调后,取出天麻,吃肉喝汤,隔日一次。

  3、天麻鱼头汤。天麻15克,川芎10克,鲜鲤鱼头1个。将天麻、川芎泡软后切薄片放入鱼头中,置盘内,加葱姜,再加适量清水上笼约30分钟。食鱼肉喝汤,隔日一次。

  4、枸杞蒸羊脑。将枸杞250克、羊脑花1个,放入容器,加水适量,加料酒、葱姜、食盐等调料,隔水蒸熟后即可食用,每日分2次吃。

  5、枸杞血藤饮。枸杞子20克,鸡血藤15克,红花5克。取上述材料,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将药液倒入碗中,放黄酒30克。早晚分两次饮服,每日一剂。

  6、核桃黄酒泥。核桃仁5个、白糖50克,捣成泥状,放入锅中,加黄酒50毫升,以文火煎煮10分钟,每日食用2次。

三、帕金森病性痴呆的检查

   1.帕金森病实验室特征诊断意义不高。

   2.脑脊液虽然有报告多巴胺代谢产物高香草酸和5-羟色胺产物5-羟吲哚醋酸含量减少,但实用性不强。

   3.脑电图检查虽然偶有慢波改变但均无特征性改变。

   4.影像学 头颅CT、MRI在少数帕金森病例晚期可见普遍性脑萎缩,但无局灶性改变。MRI对帕金森病综合征在鉴别诊断方面十分重要,例如血管病性帕金森综合征可在基底节区有多发腔隙性梗死和梗死软化灶。单光子核素扫描(SPECT)未见特征所见。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18氟多巴(18F-dopa)可见纹状体区摄取降低。


四、老年人帕金森病的预防

  PD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清楚,一级预防难以实施,重点为二级,三级预防,在二级预防中,根据遗传病因采取干扰措施,PD病人亲属,尤其是一级亲属为易患人群,重点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病人在发病前往往已有相当长时间的症状前时期,即亚临床状态,病人多少会感觉到运动不灵活,比以前明显减慢等,易被认为衰老而忽略,通过定期就诊,检查体内相关酶及激素水平变化,必要时做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检查纹状体早期功能是否受损等措施进行保护性,预防性治疗,干扰病因,病理机制,即干扰神经细胞的死亡,阻止或至少减慢本病的进展,针对Ⅲ级预防,重点预防合并症,晚期病人大多数丧失生活能力,长期卧床易合并感染及意外骨折等,以康复医学方法(见康复治疗)通过社区或康复中心指导站指导用药及训练,定期随访,上门服务,由家属作为监护人协助配合,有条件地区可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边远地区亦可通过随访,问卷调查及其他通讯方式进行指导,最终目的达到延缓病情进展,有效控制,预防合并症出现。

五、老年人帕金森病的概述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名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ns,Shaking palsy),由英国学者James Parkinson(1817)首先描述,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病变在黑质和纹状体。震颤,肌强直及运动减少是本病的主要临床特征。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疾病百科| 帕金森病

挂号科室:神经内科

温馨提示:
对有帕金森病家族史及有关基因携带者,有毒化学物品接触者,均应视为高危人群,须密切监护随访,定期体检,并加强健康教育,重视自我防护。

帕金森病(PD)又名震颤麻痹,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流行病学显示,患病率为15~328/10万人口,>65岁人群约1%;发病率为10~21/10万人口/年。PD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社会因素、药物因素、患者因素等有关。PD病理改变为:中脑黑质致密部、蓝斑神经元色素脱失,黑质色素变淡及出现路易小体。PD神经生化改变为:中脑黑质致密部、蓝斑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老年人群 常见症状:震颤、 精神障碍 、震颤性肌强直、运动徐缓、 运动功能障碍 、静止性震颤[详细]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