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4 07:54 来源:网友分享
在本病的诊断中病史极为重要,往往曾反复发生鼻窦炎、支气管炎或肺炎,或曾患麻疹、百日咳、流行性感冒或腺病毒肺炎,确定诊断需要结合病史,症状和X线检查,如同普通肺炎的诊断一样,慢性肺炎需要从病史,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胸部X线检查等诸方面进行诊断。由于不同类型的慢性肺炎各有其自己的特点,诊断时还应考虑其各自的特殊性。值得提出的是不同病原体引起的肺炎其治疗原则截然不同,因此,明确肺炎的病原微生物是诊断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因此,对肺炎治疗之前应明确病原,以便有针对性选择药物。
要特别注意与结核病鉴别,反复发生上、下呼吸道感染或传染病后肺部感染迁延不愈的历史,以及排出脓样痰等,多见于慢性肺炎,结核菌素试验和X线检查,肺门及气管旁淋巴结肿大,可协助诊断。
慢性肺炎的特点是周期性的反复和恶化。由于病变、年龄和个体的不同,症状多种多样。
1.营养性疾病
各种营养性疾病如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如维生素A)缺乏,微量元素(锌、铁)等缺乏的患儿,因常合并有免疫功能减低而易发生肺部感染。
2.呼吸道异物
深入支气管的异物,特别是缺乏刺激性而不产生初期急性发热的异物(如枣核等),可被忽视而长期存留在肺部,形成慢性肺炎。
3.肺部疾病未痊愈
重症肺炎或肺结核未彻底恢复患儿,长期不愈,易引起慢性肺炎。
4.先天性气管、支气管、肺发育异常
如气管、支气管软化、先天性肺囊肿等,常常感染后迁延不愈,引起慢性肺炎。
5.纤毛功能障碍
原发性或继发性呼吸道纤毛功能异常可致肺慢性炎症。
6.先天性心脏病
特别是右向左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易引起肺内病变迁延不愈,致慢性肺炎。
7.免疫缺陷
包括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以抗体缺陷为主的免疫缺陷病、补体缺乏及白细胞吞噬功能缺陷等,皆可致肺炎反复发作,最后变成慢性。
8.反复吸入
各种原因导致的胃食管内容物吸入而致反复吸入性肺炎。
一是要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
在某种意义上将,蛋白质是决定我们身体免疫力高低的物质基础,如果成年人体内缺乏蛋白质,会造成体力下降、脑力不济、浑身乏力、提早衰老、容易生病,皮肤失去弹性和光泽;青少年体内缺乏蛋白质,会影响其正常生长,较同龄儿童发育缓慢,智力低下、抗病能力差等。因此,要预防肺炎,在日常的饮食中,如果能注意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精瘦肉、螃蟹、海鱼、奶制品、豆制品、鸡蛋等,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免受外来病原的侵袭。
二是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人体内维生素含量是否充足,与人们的健康与否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研究表明,维生素A对维持肺炎患者呼吸道及胃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及黏膜表面抗体的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能有效的防御各种致病微生物侵入身体。因此,肺炎患者在进食时要注意适当的多吃一些动物肝脏、鸡蛋黄、鱼肝油、奶油等维生素A含量较高的食物。此外,维生素C对提高人体免疫力,抑制病毒合成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因此,肺炎患者要注意多吃番茄、菜花、猕猴桃、苹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蔬菜。
三是要多吃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
在我们身体中,微量元素一旦缺乏,会大大降低人体的抗病能力,身体状况会变的很差。微量元素硒是一种抗氧化剂,人体内如果严重缺硒,可能会导致人体的抗感染能力大打折扣,体内缺硒的患者每次流感、肺炎等传染性疾病都“在劫难逃”。因此,体内缺硒的患者在日常饮食中要注意多进食富含硒的食物,如大麦、鱼虾、动物肾脏、海藻、糙米等食物。此外,微量元素锌、微量元素铁在维持人体正常的免疫系统功能方面也功不可没,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一般在海产品、动物内脏及瘦肉、豆制品中,锌的含量较高;动物的肝脏、肾脏及牛奶、瘦肉中铁的含量较高,在日常饮食中可以适当的进食,以确保体内微量元素的充足。
此外,肺炎患者还要注意多喝水,以利于将口腔及呼吸道内病原微生物排除体外。也可以多吃大蒜、洋葱,这类食物能有效的杀灭各种病毒,提高人体的抗病毒能力。
小儿慢性肺炎(infantile chronic pneumonia)是指病程超过3个月的小儿肺部炎症。近年来小儿急性肺炎病死率正在降低,但重症肺炎患儿有时未彻底恢复、复发及演变成慢性肺炎者颇不少见,慢性肺炎的特点是周期性的反复和恶化,往往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及时防治小儿慢性肺炎非常重要。
小儿慢性肺炎的疾病症状如下:
慢性肺炎的特点是周期性的反复和恶化。由于病变、年龄和个体的不同,症状多种多样。最常见症状是咳嗽、咯痰。有些患儿无明显体征,几乎没有咳嗽,仅在跑步和上楼时容易气喘。病情恶化可出现呼吸功能不全,表现为发绀和呼吸困难。并由于肺活量和呼吸储备减少等,引起胸廓变形和杵状指(趾),由于肺气肿、肺功能不全而引起肺循环阻力增高,右心负担加重,最终可能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
所以如果患上了慢性肺炎。请及早进行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温馨提示:
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季节交换时避免受凉。避免过度疲劳,感冒流行时少去公共场所。尽早防治上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