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3 21:08 来源:网友分享
糖尿病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12年来呈倍数成长,目前已突破150万人,平均每12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医师表示,糖尿病饮食控制很重要,但是“饭后血糖”监控更是不能小觑,特别是早餐饭后血糖最容易超标,因此提醒病友,监测“饭后血糖”,应先从早餐“gi控糖+gl控量”做起。
台湾糖尿病卫教学会理事长、新陈代谢科医师杜思德表示,今年“世界糖尿病日”以“健康饮食从早餐开始”为主题,主要是提醒糖尿病友正视饭后血糖的重要性,同时呼吁民众“控糖稳稳”就应从关注早餐及“饭后血糖”做起。
血糖要管理饭后血糖优先
虽然过去糖尿病的血糖管理大多着重在空腹血糖,但近年研究却发现,饭后血糖对糖化色素、空腹血糖更为重要,临床发现,有不少糖友空腹血糖正常,但糖化血色素却一直无法达标时,问题多出在“饭后血糖”。事实上,饭后2小时血糖浓度比起空腹血糖,对于心血管并发症死亡率的预测上,有更好的效果。
女艺人王彩桦获邀担任今年糖尿病关怀大使,拍摄《控糖稳稳金三角》动画,透过与血糖人偶的趣味互动,教导糖友们如何避免饭后血糖窜高。她强调,糖尿病不可怕,平日只要严格监控血糖值,掌握“饭后血糖”第1口饭后2小时,血糖不要超过180mg/dl、空腹血糖维持70mg/dl至100mg/dl,以及糖化血色素不超过7%等原则,就可与疾病和平相处。
面对饭后血糖影响糖化血色素,台湾糖尿病卫教学会副秘书长、陈纹慧营养师强调,台湾饮食多淀粉,如白米、面食、玉米等,是台湾经常接触的主食,因糖类摄取量多,即使空腹血糖未明显升高,饭后血糖易超标,而1天中最早出问题的,往往是早餐的饭后血糖。
早餐控糖秘诀gi控糖+gl控量
特别是,台湾南北早餐大不同,台湾北部人偏好面包、三明治、包子,台湾南部人喜欢卤肉饭、面线羹、碗粿、肉粽,而饭后血糖直接受饮食影响,早餐要重质也要重量。因为含糖食物经过消化分解后转变成葡萄糖,是影响血糖值数的主要因素,但”糖“也是身体活动所需热量的主要来源,不能因为会让血糖上升就不吃。
要控制饭后血糖快速上升,饮食上就要先控制”gi控糖+gl控量”,可选择“升糖系数低gi”,也就是糖量含量低、纤维量高,以及消化速度较缓的食物,例如:糙米、全麦食物、燕麦、芭乐、蕃茄及绿色蔬菜等,可控制血脂肪浓度,预防心血管疾病。
在“gl控量”方面,就是热量控制,应掌握饮食定时、定量、少油、少糖、少盐、少吃精致、高胆固醇食物、多选富含纤维质的食物、尽量避免喝酒、维持理想体重,尤其含糖量或精制碳水化合物较高的食物,更应避免减少摄取。
【医师提醒】:
一般而言,早餐的饭后血糖上升最显着,建议早餐第1口饭后2小时,饭后血糖不超过180mg/dl。糖尿病友们千万不要因空腹血糖未超标自我感觉良好,误以为用餐后血糖一定会升高,或习惯拖到3个月再回医院检查就好等心态,而忽略饭后血糖。
1、合理控制总热量:肥胖患者应先减轻体重,减少热能的摄入。消瘦患者应提高热能的摄入,增加体重,使之接近标准体重。孕妇、乳母、儿童要增加热能的摄入,维持其特殊的生理需要和正常的生长发育。
2、碳水化合物不宜控制过严:原则上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但不能过低。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太少,不易被病人耐受,同时,机体因缺少糖而利用脂肪代谢供给热能,更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3、减少脂肪摄入:脂肪的摄入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高脂肪饮食可妨碍糖的利用,其代谢本身会产生酮体,容易诱发和加重酸中毒。肥胖病人应严格限制脂肪的摄入,每日不宜超过40克。消瘦病人由于碳水化合物限量,热能来源不足,可相应提高脂肪摄入量。
4、蛋白质的供应要充足:糖尿病饮食中的蛋白质供应要充足,摄入量要与正常人相当或稍高。有合并症时,应按医生的指导决定蛋白质的摄入量。
5、适当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在感染、并发其它疾病或控制不良的情况下,更要多补充些。特别是要注意维生素B1的供应。一般谷类食品中含维生素B1 较高,由于糖尿病饮食限制主食的摄入量,往往造成维生素B1来源的不足,容易出现因缺乏维生素B1而引起的神经系统疾患。维生素B12可以改变缓解神经系统症状,维生素C可以预防微血管病变,这些维生素都应当适当补充。饮食中钠盐不宜过多,高钠易诱发高血压和动脉硬化。锌的供给不足可以使胰岛素分泌减少。饮食中锌最好的来源是肉类、海产品和家禽。
6、食物中要富含食物纤维:食物纤维可使葡萄糖的吸收减慢,改善葡萄糖耐量试验,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浓度,并可降低血脂浓度,还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等并发症。食物纤维最好食用来自天然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