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的温度学问大有这些方法一一应对!

2016-12-16 09:29 来源:网友分享

  

  

  人是恒温动物,无论日夜寒暑体,温不会随外界温度而显著变化,人的体温基本保持恒定,正常人的腋下体温为36~37℃。

  体温受大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体温可因内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稍有波动,不同的人和同一个人不同时间的正常体温略有差异,波动一般不超过1℃。

  一般体温下午比早晨稍高;剧烈运动、劳动或进餐后、高温作业时体温升高;妇女月经前和妊娠期体温稍高;老年人基础代谢率降低,其体温较青年人低。

  如何确定自己发热

  发热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措施,当外来物侵入机体时,免疫网络就会迅速调动起强大的防御体系,加强新陈代谢,升高体温,以清除外来的致病物质。

  体温超出正常范围就是发热。最常见的原因是细菌或病毒等引起的感染;一些慢性病,如风湿热、肝硬化、白血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进展期癌等也可引起发热。

  发热的类型

  根据体温的高低可分为

  低热:37.4~38℃;

  中等度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

  常见引起发热的病因

  发热的高低与疾病关系密切。

  一般超高热多见于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所致的中暑、脑出血等疾病。

  婴幼儿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感染易发生高热,并伴随抽搐

  高热多发生于致病力强的细菌或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如急性肺炎、急性肾盂肾炎、细菌性痢疾等。

  低热一般多见于致病能力弱、繁殖慢的细菌或病毒引起的慢性病,如肺结核等。

  中等度热可见于各类疾病当中。

  发热与疾病

  人体温升高时,常会出现疲乏、肌肉酸痛、畏寒或寒战等症状。

  若 体温骤升,在几小时内达39~40℃或以上,伴有寒战,常见的疾病是大叶性肺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若体温缓升,在数日内缓慢上升达高峰,常见的疾病是伤寒和结核病等。

  体温达到高峰后,常常会出现皮肤潮红、呼吸加快、出汗等症状。体温持续在39~40℃左右,维持高热数小时的常见病可能是疟疾。

  高热维持数天,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可能是流行性感冒、大叶性肺炎,而维持达数周的可能是伤寒。

  体温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差达2℃以上,体温最低时一般仍高于正常体温,可能的疾病是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疾病等。

  当患者表现为 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无热期持续1天至数天,反复发作,可能的疾病是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发热不规则,无一定规律,可能的疾病是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若疾病具有恒定的发热表现,对诊断很有帮助,尤其是对于一些原因不明的长期发热,观察热型,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由于目前抗生素和退烧药的普遍应用,易使热型变得不典型,因此,也不能单凭发热来诊断疾病。

  与发热伴随的症状

  发热是很多疾病共有的症状,通常作为全身症状之一,对于疾病的诊断不具特异性。因此,必须注意发热以外的具有疾病特征性的症状,如胸痛、腹痛、腰痛、咳嗽、呕吐、腹泻、黄痰、皮疹及大小便的变化等。这对于疾病的诊断是至关重要的。

  发热同时出现咽痛、胸痛、咳嗽、咳痰等症状时,考虑可能为急性扁桃体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等。

  发热同时出现 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时,考虑可能为急性胆囊炎、细菌性痢疾、食物中毒、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等。

  发热同时出现 腰痛、尿频、尿痛等症状时,考虑可能为急性肾盂肾炎等。

  发热同时出现 皮疹,考虑可能为麻疹、风疹、水痘、猩红热、伤寒等。

  发热时的处理

  发热时需弄清其病因,随后对疾病本身进行治疗,热即可退。

  发热是一种机体的自我防御反应,因此, 发热时不可随便使用退烧药,最好在发热时详细记录体温的变化。一般在早餐前、午餐前、下午3时及晚8时记录四次,并注意与发热同时出现的其他症状,这些对疾病的诊断是很有帮助的。去医院就诊时提供给医生,也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发热时要 卧床休息,尽量避免外出,要注意多饮水,以补充由于发热出汗而丧失的水分。

  另外,发热时常常没有食欲,可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中等度以上发热,可用 毛巾或冰袋冷敷进行物理降温,必要时也可用酒精擦浴。同时应及早去医院就诊,对引起发热的疾病进行诊治。

  儿童发热

  儿童发热也是各种疾病所共有的症状。发热时在去医院检查前,父母有必要注意观察以下几点,这对于疾病的诊断是很有帮助的。

  咳嗽与流鼻涕

  发热同时伴有咳嗽与流鼻涕等症状,可能是上呼吸道或下呼吸道感染所致。稍大点的孩子可能还会述说头痛、咽喉痛等。如果出现呼吸急促、困难,可能是引起了 肺炎。

  呕吐、腹痛及腹泻

  发热同时出现这些症状,可能为食物中毒及细菌性痢疾。但是在婴幼儿,感冒时也常会出现腹泻及呕吐。如果为剧烈呕吐,同时伴有头痛,要高度怀疑 脑膜炎。

  出皮疹

  发热伴有皮疹,这在儿童是很多见的。发热与出皮疹的关系,对于疾病的诊断很重要。因此,儿童发热时,父母应注意观察其皮肤情况。先发热,热度缓缓上升,在热度最高时出皮疹是 麻疹、败血症等;发热和皮疹同时出现的疾病是 风疹、水痘等。另外,病毒所致感冒,有时也会出现皮疹。

  精神状况

  若发热时孩子精神状况较好,则不必担心。如果出现 发呆、反应迟钝、意识不清,同时若还伴有抽搐,则提示病情严重,应尽早去医院就诊。

  过度保暖

  婴幼儿的体温调节机制发育不完全,而且自己也不知冷热。如果被子盖得过多、衣服穿得过厚,造成过度保暖,就会出现体温升高。

  发现后立即减少衣、被,房间通风换气,给孩子喝些水,过一会体温就会降下来。

  另外,对于其他的一些症状,如有无口腔炎、手足有无疼痛等,也应加以注意,这对于疾病的诊断也是很有帮助的。

  儿童发热的处理原则与成人基本相同,因为儿童表达能力差,并且病情变化快,所以应尽早搞清发热的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的脑神经发育不完善,在高热时易发生抽搐。因此,在出现高热时,可酌情少量使用一些退热药,同时应注意使用退烧药后出汗量会增多,易导致脱水,故应补充足够的水分。

扩展阅读:


一、发烧的病因

  致热源性发热致热源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

  (1)外源性致热源(exogenouspyrogen):外源性致热源的种类甚多,包括:①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及支原体等;②炎性渗出物及无菌性坏死组织;③抗原抗体复合物;④某些类固醇物质,特别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代谢产物原胆烷醇酮(etiocholanolone);⑤多糖体成分及多核苷酸、淋巴细胞激活因子等。外源性致热源多为大分子物质,特别是细菌内毒素分子量非常大,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是通过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使其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源,通过下述机制引起发热。

  (2)内源性致热源(endogenouspyrogen):又称白细胞致热源(1eukocyticpyrogrn),如白介素(IL一1)、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干扰素等。通过血一脑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setpoint),使调定点(温阈)上升,体温调节中枢必须对体温加以重新调节发出冲动,并通过垂体内分泌因素使代谢增加或通过运动神经使骨骼肌阵缩(临床表现为寒战),使产热增多;另一方面可通过交感神经使皮肤血管及竖毛肌收缩,停止排汗,散热减少。这一综合调节作用使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引起发热。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