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5 20:25 来源:网友分享
遗传因素:多数患儿可以发现在其直系亲属或旁系中,也有同样畸形发生。据调查,唇裂的发病率为0。17%。父母一方是唇裂的,其子女的发病率可高达2。6%-5。6%,比前者高出15-32倍。父亲患有唇腭裂,后代患病率为3%左右,如果是母亲患病,则遗传给子女的几率高达14%。健康父母已生育一个有兔唇的孩子,那么出现第二个有兔唇的几率为4%。若已生过俩兔唇子女,再次怀孕生兔唇孩子的几率就上升到9%。近亲结婚者的子女发病率更高。另外,父母双方的年龄越大,他们孩子患先天性唇裂和腭裂的风险就越高。丹麦研究人员对150万名新生儿的出生档案进行调查发现,40岁母亲与30岁母亲相比,新生儿患兔唇的风险要高20%;而20岁到50岁之间,父亲的年龄每大10岁,新生儿患兔唇的风险就增加12%。不过,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极其年轻,这个规律就不再适用。
营养因素:妇女怀孕期间的呕吐和偏食可影响营养摄入,造成维生素缺乏,在动物实验中,用缺乏维生素A、E的食物喂养怀孕小白鼠时,出生的幼鼠常有唇腭裂发生。
病毒感染:在妊娠早期(2个月内),如遇风疹病毒感染,可能成为婴儿唇腭裂的原因。
药物因素:有些药物能通过胎盘屏障影响胚胎发育,如安眠药、抗过敏药、苯妥英那、肾上腺皮质激素、环磷酸胺均可导致胎儿畸形。
内分泌影响:实验证明,孕鼠在孕后9天、10天、11天各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其所生育的幼鼠中多患有唇腭裂。因此,在怀孕早期(8周内),如孕妇因精神紧张及外伤等原因,可使体内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从而导致婴儿先天畸形。
放射线:妊娠早期如果接触放射线,则有可能导致胎儿唇裂腭裂。另外,孕妇吸烟、酗酒等坏习惯,以及食物中缺乏人体必需的叶酸和维生素A、B,也可直接导致新生儿先天性唇腭裂等头颈部畸形。
兔唇主要表现为婴儿的上嘴唇是裂开的,象兔子的上唇一样。医学上称唇裂。兔唇多是因为母亲在怀孕头2个月内服用了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使唇、腭部发育受到影响而导致唇、腭裂。
由于唇、腭裂婴儿的口腔内压力不够,吃奶或喝水等时,很容易呛到气管里或流到耳朵里。误入气管里的奶汁到达肺部后会引起炎症而发展成肺炎;经嗓子流到耳朵里的奶汁则容易引起中耳炎,从耳朵里流出脓或异样液体。所以哺育唇、腭裂婴儿的家长特别辛苦,喂奶时要特别细心。
单纯为唇裂的婴儿,一般在孩子3~4个月时,可到医院的进行唇裂修补术,大多不会留下明显的痕迹。如果同时存在腭裂,为了有利于婴儿吃奶和以后的正确发音,还要再做一些修补手术。不论是唇裂还是腭裂,由于各种形状和程度的不同,应根据各自的情况来决定手术的时间。
唇裂患者唇部留有裂隙﹐单侧或双侧﹐常在一侧鼻孔中央的直下方﹐大小不一﹐大者可达鼻孔内﹐并常伴有鼻翼塌陷。唇腭裂有碍美观,还可造成吸吮功能障碍,切牙发育畸形、突出,前牙牙槽裂开等。影响吃奶,病儿吃奶时很容易误吸入呼吸道,引起气管炎、肺炎等。因为不能正常哺乳,天长日久病儿会发生营养不良及各种营养障碍。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唇是构音器官之一,唇裂病儿说话时吐字不清,影响发音。
鼻唇沟加深:鼻唇沟是人面部的一个体表标志,每个人都会有,深浅因个体差异而不同,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加深,一般在25岁即开始出现加深的趋势,此后会随着面部的组织松垂而逐渐加重。鼻唇沟是鼻翼两侧至口角外下的一条浅沟,上端起于内上方,随即向外下方,继下行于颊唇之间,故俗称“唇面沟”。儿童和年轻人只有在微笑时此沟才明显,面部衰老时此沟也很明显。鼻唇沟是面部衰老的重要形态特征之一,也是面颊、唇区衰老的标志。形态上是在面颊部皮肤过剩性的一条凹陷性皱纹。鼻唇沟出现后显得面部的组织松垂程度加重,更显衰老。
可根据患儿的体征和兔唇的临床表现来进行诊断和判断。
1.手术时机
一般认为单侧唇裂在三至六个月左右手术为宜,双侧唇裂则略推迟。患儿适应于手术的基本条件是:一般健康情况良好,无上呼吸道感染,局部及周围组织无感染。
2.唇裂修复的手术方法
唇裂修复手术的基本步骤为定点设计、切开、唇鼻部裂开肌肉的复位和连续性的重建以及皮肤的缝合。定点设计方法很多,不同的医疗中心以及不同的医生可根据唇裂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
3.手术后处理
(1)上唇部以钢丝唇弓胶布减张固定2周,以预防伤口裂开及减轻瘢痕愈合。
(2)小儿基础麻醉清醒后,双肘关节用夹板绷带固定,以免搔抓伤口及减张唇弓。
(3)唇部伤口以3%双氧水及碘伏轻轻擦拭,防止血痂覆盖而影响伤口愈合。
(4)伤口5-7天拆线。
4.术后序列治疗
尽管在婴幼儿期进行了唇裂的修复手术,但随着生长发育,鼻唇部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形,称为唇裂术后继发畸形,需要在学龄前进行进一步整形。伴有牙槽骨裂的患者需要在12岁左右进行植骨修复,继发颌骨畸形者,则需要成年时进行正颌外科治疗,以进一步改善面型和咬合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