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7 18:03 来源:网友分享
一、启动机体耗能降低
身体获得和消耗能量的水平天生就会变化,以保持体温。在这个过程中,身体会减少肌肉收缩,重新分配消耗的碳水化合物。跑步者学会的创始人兼首席教练马特·约翰逊说:“随着气温大幅降低,神经系统的活动会略微减缓,促使肌肉运动的脉冲也会略微减弱。”
与此同时,身体会用更多的碳水化合物制造乳酸。乳酸与神经系统活动减弱二者相结合将迫使身体活动减弱,以保持热量。
二、机体的血流放慢
美国陆军环境医学研究所生理学博士约翰·卡斯泰拉尼说:“寒冷使血管收缩,血流阻力加大。”
血流首先减慢的区域是皮肤和神经末梢,包括手指、手臂和脚。所以这些地方往往最先变凉。卡斯泰拉尼说:“我们设法限制向那些地方送出的血液,以减少流失到环境中的热量。”
身体保持的热量越多,就越能把核心温度维持在健康范围以内。然而,这种防御机制可能对心脏不好的人造成损害。血流受限也会加大血压,这进而影响血液回流心脏。这可能影响心脏的工作强度,在温度较低时加大心脏的负荷。
三、机体开始哆嗦
一则笑话形容穷人御寒方法时说,“御寒基本靠抖”。实际上为了恢复体温,身体将努力让肌肉和器官发抖以产生热量,这种现象通常称为哆嗦。约翰逊说,这消耗更多能量,效果很差,但当皮肤温度开始下降时就会出现。
两点:
1、肌肉:肌肉结实的人往往是不怕冷的,因为肌肉产生热量的功能比较强,
但胖的人未必不怕冷,还可能更怕冷,原因在于脂肪虽有一定的隔绝低温的作用,但脂肪细胞的产热作用要比肌肉差,
可以肯定的是,瘦弱的人最怕冷(没有肌肉,也没有脂肪)
2、血流:血流不畅时容易出现畏寒感,或局部冰凉
比如经常躺着坐着不运动的人,因为血液循环慢,就容易出现不耐寒的问题;
或者像长期吸烟的人,因体内氧气不足,血管循环不畅,易产生畏寒感,或手脚冰冷;
还有比如有些天生血管较窄、不够粗的人,天冷血管紧缩容易造成血流不畅,所以也会容易怕冷
所以要增强体质、让自己不怕冷,健身和锻炼很关键:
1、多练肌肉,如早晚做室内的肌肉练习;
2、多做有氧运动,改善血液循环,如跑步、打篮球等,
另外有针对性地增强营养,如:
1、补蛋白质,满足肌肉增长需求,鸡蛋啊,豆浆啊,牛奶啊
2、补铁(铁是体内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之一,后者的主要功能是输氧,所以缺铁的人血液和大脑都会比较缺氧,容易怕冷、免疫功能也会较差)
素菜中的大豆、黑木耳、芝麻,荤菜中的蛋黄、瘦肉、猪血、内脏含铁都比较丰富;
1.多“点”水
常喝白开水
原因:冬天气候干燥,人体极易缺水,常喝白开水,不但能保证机体的需要,还可起到利尿排毒、消除废物之功效。冬天虽然排汗排尿减少,但维持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正常运作依然需要水分滋养。
方法:冬季一般每日补水应很多于2000-3000毫升。
2.出“点”汗
户外活动可促进热量产生
原因:户外活动可促进热量产生,调节新陈代谢机能,增强大脑皮层兴奋和体温调节功能。冬季养生要适当动筋骨,出点汗,这样才能强身体。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为度,汗多泄气,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
方法:锻炼也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例如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杜绝做打球、登山等剧烈运动;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患者,运动应选择上午、下午日照充足的时候,避免受寒冷的刺激,防止诱发急病。老年人更应注意保暖,要避免过早起床锻炼,以防脑供血不足诱发中风。
3.防“点”病
提高抵抗力防病
原因:冬季气候寒冷,容易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应留意防寒保暖。而为了保暖,开窗换气的时间又比较少,空气流通不够,如此就为各种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条件。其次,无论是室内、室外,冬季的空气都不够湿润,鼻腔干燥也会给细菌留下更多可乘之机。再次,冬季室内、室外温差大,人体需要更多能量来适应温差的变化,因此也更容易被细菌侵扰。
方法:尤其是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的不良刺激,备好急救药品。同时还应重视耐寒锻炼,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
4.调“点”神
冬季心理流感
原因:冬天是一个没有生机的季节,而人们也是非常的懒惰,万物都没有生机,而且冬天更易陷入抑郁。为什么进入冬天后常常觉得没精神、烦躁不安,还会感到压力大。这是冬季抑郁的症状,俗称“冬季心理流感”,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每个人都可能在生活中某一时期处于这种心理状态,而冬天更容易出现这个症状。
方法:最好方法是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一些诸如慢跑、滑冰、跳舞和打球等强度不等的体育活动,这些都是消除烦闷、调养精神的良药。
5.足的睡眠
原因:唐代着名医学家孙思邈说:“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有句俗语:春困秋乏夏打盹儿,睡不醒的冬仨月。中医讲究春发夏长秋收冬藏,冬天应该是一个养精蓄锐的季节。
冬天是养肾的时节
原因:冬天属于“闭藏”的季节,在中医来说肾主封藏,也就是说冬天是养肾的时节。冬天通过进补,养肾,可以使肾“精”更为充盈,可以使明年身体更好,更少得病,这就是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方法1:冬季养生要科学进补。阳气偏虚的人,选羊肉、狗肉、鸡肉等。气血双亏的人,可用鹅肉、鸭肉、乌鸡等。不宜食生冷燥热的人,选用枸杞子、红枣、木耳、黑芝麻、核桃肉等。药补则一定要遵医嘱,一人一法。冬令进补时,为使胃肠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选用红枣炖牛肉、花生仁加红糖,也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以调整脾胃功能。
方法2:糯米红枣粥、八宝粥、小米粥等最适宜。还可常食安神养心的桂圆粥、清火明目的菊花粥、胃理肠的鲫鱼粥、健脾养胃的茯苓粥、益精养阴的芝麻粥、养阴固精的胡桃粥、益气养阴的大枣粥、润肺生津的银耳粥和消食化痰的萝卜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