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04 23:20 来源:网友分享
最近我看到北京大学的一篇报道很有意思,说北大哲学系的教授90岁以上占整个教授的25%,80岁以上的占教授群体的50%以上,北大哲学系被公认为“长寿系”。
北大哲学系教授长寿,在此之前大家就应该有所耳闻,如冯友兰、梁漱溟、张岱年等都是90多岁的高寿哲人。这些哲学家们之所以长寿,应该跟他们善于养心是分不开的,他们可以说是深谙保持心理健康之道。
北大哲学系的楼宇烈教授曾谈到,生理养生节欲,心理养生养情,哲学养生明理。而人生明理至关重要,中国哲学能够养生,儒家进德、道家保真、佛家净心,也许正是哲学家长寿的原因。
这其实是从三个境界透露了哲学家们养心的秘密。
生理养生节欲,第一个原因是生理层面的,养生需要干什么?控制欲望,就是要少吃一点,少睡一点,当然性生活也要适度,就是本能的东西要控制要减少,所以每天吃七分饱是对的,现在我经常听说一天要少吃一顿,一周要少吃一天,具体我不知道是否健康,但是减少了内脏功能的负担。所以生理层面最重要的是节制欲望。
心理养生养情,心理层面最重要的是什么?除了要内心强大,学会平和外,可能最重要的是要培养情趣。 就是说人要多一些途径来分散、疏导压力,比如说爱好唱歌,那么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可以去唱歌,爱好购物、运动、手工等也都是非常好的疏导压力方法,不管选择哪一种,都一定要培养一些情趣。
哲学养生明理,最高层面大概就是哲学层面的养生了,就是要明事理,内心豁达,任何事情在哲学家面前都不是问题,他们总是辩证地看问题,凡事总有两面,一件事不会只有坏的一面,反之亦然。
我们现在强调饮食和运动,看来那些都不如心理健康更重要,心理健康了会更加长寿,至少心脑血管疾病不容易得,肿瘤不容易得,所以寿命会延长。这个结论也是不凭空推断,美国的科学家曾经做过这方面的调查,生活幸福感强烈的人在未来五年死亡的几率会下降35%,所以每个人如果心情好大概就会长寿。
现在很多人心情不好,其实是给自己附加了太多条件,想要有好的教育、稳定的工作、满意的收入、好的社会保障、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还要有舒适的居住条件和优美的环境。每一条都达到确实太难了,事实上,如果大家有其中一条就应该满足了,当然,一条没有大概还真的不行。
此外,要保持心理健康,在规划未来时,也不要设计得太过于远大,因为不是设计得越远越大越好,而是要设计得实际,离我们的目标越靠近越好。我曾经看过一个有趣的碑文,说是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他想要改变世界,当他成熟以后他决定要改变这个国家,因为这个世界他改变不了,他没有那么大能力,等他进入暮年的时候他发现只能改变他的家庭,等他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他突然发现如果一开始就想着改变自己,之后慢慢改变这个家庭,也许将来他会改变这个国家,说不定他还可以改变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