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8 15:13 来源:网友分享
“喝酒暖身”的说法其实并不科学。人们喝酒后确会有发热的感觉,这是因为酒精刺激身体表面的毛细血管,使血管变粗,血液加速流向皮肤。在酒精刺激下,人体肝脏等处储存的血液也会流到身体表面,感到温暖的只是皮肤表皮。
但这种现象只是暂时的,事实上,因身体散热速度加快而消耗的热量,比酒精供给的热量还要多。等酒劲过去,机体贮存的大量热能散发体外,而因为酒精作用,血管不能及时收缩防止血液散发热量,身体御寒能力反而下降,使人浑身起鸡皮疙瘩,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酒后寒”。
冬天喝少量酒对身体有益,但过量饮酒除了伤胃外,还会伤害肝脏、增加心脏负担,令血管失去弹性,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不良后果。
专家提醒说,饮酒御寒只是一种错觉。酒精中的乙醇会引起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使人体内大量的热量通过皮肤散失,进而会使体温下降。因此,饮酒御寒,不仅起不到御寒功用,反而易使人出现感冒、冻伤等症状。
冬天怕冷要多补充3种元素,这样可以帮你御寒暖身。
1、抗寒营养素:维生素
维生素对于提高身体的抗寒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维生素A能增强人体耐寒能力;B族维生素有利于正常代谢;维生素C可提高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维生素E可以使血液循环顺畅等……
可增加动物肝脏、胡萝卜、南瓜等富含维生素A食物,新鲜的米面、粗杂粮等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食物,葵花子、核桃、黑芝麻等坚果以及海鱼、豆制品等富含维生素E食物的摄入量。
2、抗寒营养素:无机盐
研究发现,有的人之所以在冬季时怕冷,是因为身体缺乏无机盐的缘故。一般情况下,身体会自动调节体温平衡,但是一旦身体缺乏无机盐,就会导致体温平衡机能变差,容易怕冷畏冷。
所以要预防寒冷,解决怕冷的症状,可以多吃富含无机盐的食物,比如莲藕、胡萝卜、百合、山芋、青菜、大白菜等。
3、抗寒营养素:铁
女人怕冷是由于血液中铁元素含量不足,并常伴有血浆甲状腺素水平降低。而女性缺铁的主要原因是月经导致了铁的丢失。在人体中,铁是制造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主要功能物质,担负着身体内氧的运输和代谢的任务。
我国的养生文化将生命理解为气的升降沉浮运动,气的运动是否正常,决定了人是否健康。大寒时节,寒冷正是气机正常流转的大敌,严寒极易导致气血阻滞不通、筋脉拘挛抽搐、关节屈伸不利等。所以,此时运动的目的是帮助气血来作正常的流转,而非以剧烈的运动去扰动阳气。
养生里讲“大汗亡阳”,大寒时节是阳气萌生的阶段,此时如果有所消耗,之后的季节里怎能不问题百出呢?因此,日常活动时,要以周身暖和为度,不宜有流汗、疲惫、大喘气的情况。
冬季的养生俗语也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一碗药。”“动一动”的意思绝不是极限运动,而是走路多一点、做家务勤快一点、经常站起来跺跺脚、多出门和朋友聚一聚等,当然也可以学做八段锦、太极拳等。以导引为目的的舒缓运动妙境无穷,是东方养生智慧的珍宝。
误区一:穿衣服越多越暖和
寒冷时节,有的人以为衣服穿得越多越暖和,其实这种观点是非常片面的,因为衣服的保暖程度与衣服内空气层的厚度有一定关系。当一件件衣服穿上后,空气层厚度也随之增加,保暖性能也随着增大。但是当空气层的总厚度超过15毫米时,衣服内空气对流明显加大,保暖性能反而会下降。
误区二:戴口罩防感冒
人们的鼻腔及整个呼吸道均覆盖有许多黏膜,在黏膜下又有许多微血管。当鼻子吸进的冷空气,通过弯弯曲曲的鼻腔和呼吸道,进入肺部时,已经接近体温了。人体的这种生理功能,能够通过锻炼得到增强,从而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要是人整天总戴着口罩,鼻腔及整个呼吸道的黏膜得不到锻炼,稍微受寒就更容易感冒了。
误区三:蒙头睡觉
蒙头而睡的时候,除了因人体氧气不足而造成呼吸困难、头昏脑胀外,从嘴里呼出的大量水汽也使被窝内的湿度加大。被窝内良好的小气候环境遭到破坏,会使全身肌肤变得很不舒服。
误区四:热水洗脸
冬天人的面部在冷空气刺激下,汗腺、毛细血管呈收缩状态。当遇上热水时则迅速扩张,但热量散发后,又恢复低温时的收缩状态。毛细血管这样一张一缩,影响人的面部健康,也容易使面部产生皱纹。
误区五:饮酒御寒
酒精容易使人体调节功能失调,让热量在短时间内散失得过多。刚喝完酒的人会觉得很温暖和舒适,但当酒劲儿一过,反而会感觉更加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