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六腑的功能 五脏六腑调和法

2017-08-11 08:35 来源:网友分享

一、五脏六腑的功能与对应关系

 

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

  “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五脏,“腑”是指空心的容器,有小肠、胆、胃、大肠、膀胱等分别和五个脏相对应的五个腑,另外将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为三焦,是第六个腑。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2、心与肝: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充盈,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如果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不足,则可导致血不养筋,出现筋骨凌痛、手足拘挛、抽搐等症。又如肝郁化火,可以扰及于心,出现心烦失眠等症。

  3、心与脾:脾所运化的精微,需要借助血液的运行,才能输布于全身。而心血又必须依赖于脾所吸收和转输的水谷精微所生成。另方面,心主血,脾统血,脾的功能正常,才能统摄血液。若脾气虚弱,可导致血不循经。

  4、心与肾:心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生理功能的相对平衡。在生理状态下,心阳不断下降、肾阴不断上升,上下相交,阴阳相济,称为“心肾相交”。在病理情况下,若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会引起心阳偏亢,两者失调,称“心肾不交”。

  5、肝与脾:肝藏血,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而生血。如脾虚影响血的生成,可导致肝血不足,出现头晕、目眩、视物不清等。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可出现腹痛、腹泻等。

  6、肝与肺:肝之经脉贯脂而上注于肺,二者有一定联系,肝气升发,肺气肃降,关系到人体气机的升降运行。若肝气上逆,肺失肃降,可见胸闷喘促。肝火犯肺,又可见胸胁痛、干咳或痰中带血等症。

  7、肝与肾:肾藏精,肝藏血,肝血需要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需肝皿不断的补充,两者是互相依存,互相资生。肾精不足,可导致肝血亏虚。反之,肝血亏虚,又可影响肾精的生成。若肾阴不足,肝失滋养,可引起肝阴不足,导致肝阳偏亢或肝风内动的证候,如眩晕、耳鸣、震颤、麻木、抽搐等。

  8、肺与脾:脾将水谷的精气上输于肺,与肺吸入的精气相结合,而成宗气(又称肺气)。肺气的强弱与脾的运化精微有关,故脾气旺则肺气充。由脾虚影响到肺时,可见食少、懒言、便搪、咳嗽等症。临床上常用“补脾益肺”的方法去治疗。又如患慢性咳嗽,痰多稀白,容易咳出,体倦食少等症,病证虽然在肺,而病本则在于脾,必须用 “健脾燥湿化痰”的方法,才能收效。所谓“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这些都是体现脾与肺的关系。

  9、脾与肾:脾阳依靠肾阳的温养,才能发挥运化作用。肾阳不足,可使脾阳虚弱,运化失常,则出现黎明泄泻,食谷不化等症。反之,若脾阳虚衰,亦可导致肾阳不足,出现腰滕废冷、水肿等。

  10、肺与肾:肺主肃降,通调水道,使水液下归于肾。肾主水液,经肾阳的蒸化,使清中之清,上归于肺,依靠脾阳的运化,共同完成水液代谢的功能。肺、脾、肾三脏,一脏功能失调,均可引起水液媚留而发生水肿。肺主呼吸,肾主纳气,两脏有协同维持人身气机出入升降的功能。

  脏与腑是表里互相配合的,一脏配一腑,脏属阴为里,腑属阳为表。脏腑的表里是由经络来联系,即脏的经脉络于腑,腑的经脉络于脏,彼此经气相通,互相作用,因此脏与腑在病变上能够互相影响,互相传变。

  脏腑表里关系是:心与小肠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心包与三焦相表里。

  1、心与小肠:经络相通,互为表里。心经有热可出现口舌糜烂。苦心经移热于小肠,则可兼见小便短赤,尿道涩痛等症。

  2、肝与胆:胆寄于肝,脏腑相联,经络相通,构成表里。胆汁来源于肝,若肝的疏泄失常,会影响到胆汁的正常排泄。反之,胆汁的排泄失常,又会影响到肝。故肝胆症候往往同时并见,如黄疽、胁痛、口苦、眩晕等。

  3、脾与胃:在特性上,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主升,胃主降。在生理功能上,胃为水谷之海,主消化;脾为胃行其津液,主运化。二者燥湿相济,升降协调,胃纳脾化,互相为用,构成了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运动,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和传输的任务。

  胃气以下行为顺,胃气和降,则水谷得以下行。脾气以上行为顺,脾气上升,精微物质得以上输。若胃气不降,反而上逆,易现呢逆、呕吐等症。脾气不升,反而下陷,易现久泄、脱肛、子宫下脱等症。由于脾胃在生理上密切相关,在病理上互相影响,所以在临证时常脾胃并论,在治疗上多脾胃并治。

  4、肺与大肠:经络相连,互为表里。若肺气肃降,则大肠气机得以通畅,以发挥其传导功能。反之,若大肠保持其传导通畅,则肺气才能清肃下降。例如:肺气蛮滞,失其肃降之功,可能引起大肠传导阻滞,出现大便秘结。反之,大肠传导阻滞,又可引起肺肃降失常,出现气短咳喘等。又如:在治疗上肺有实热,可泻大肠,使热从大肠下泄。反之,大肠阻滞,又可宣通肺气,以疏利大肠的气机。

  5、肾与膀光:经络相通,互为表里。在生理上一为水脏,一为水腑,共同维持水液代谢的平衡(以肾为主)。肾阳蒸化,使水液下渗膀肮,膀肮又借肾阳的作用,通过自身的功能而排泄小便。在病理上,肾阳不足,可影响膀肮功能减弱而出现小便频数或遗尿;膀肮湿热,又可影响肾脏而出现腰痛、尿血等。

  6、心包与三焦:经络相通,互为表里。例如,临床上热病中的湿热合邪,稽留三焦,出现胸闷身重,尿少便塘,表示病在气分。如果未能制止其发展,温热病邪,便由气分入营分,由三焦内陷心包,而出现昏迷、谵语等症状。

二、五脏六腑的常见病症

心病常见症有:心悸怔忡、心烦、失眠多梦、健忘、喜笑不休、谵语发狂或痴呆,表情淡漠、昏迷、心前区憋闷疼痛、面唇爪甲紫暗,或面色苍白无华等。其发生机理分析如下:

  心悸怔忡:为自觉明显地心跳及恐慌感。多因心阴心血亏损,血不养心,心无所主,心动不安;或因心气心阳虚损,血液运行无力,勉强搏动;或因痰瘀阻滞心脉,气血运行不畅,心动失常所致。

  心烦:为患者自觉心中烦躁之感。多由心火炽盛,心神被扰;或心阴不足,虚火扰动,心神不安,躁扰不宁所致。

  失眠多梦:为不能入睡,或入睡后梦幻纷纭。多由心阳偏亢,阳不入阴,心神不能内舍所致。有虚实之不同,实则为邪热、痰火,扰动心神,神不安藏;虚则为心阴心血亏损,阴不敛阳,血不养心,心神浮越而不收。

  健忘:为记忆力衰退。多由心的气血虚亏,或脾气不足,肾精不充,心神失养所致。

  喜笑不休、谵语发狂:此皆由心火亢盛,或痰火上扰,或邪热内陷心包,神识昏乱所致。

  痴呆:即表情淡漠,对周围事物反应迟钝。多由痰浊蒙蔽心包,心神内伏不得外扬所致。

  昏迷:即神识不清,不省人事。由于邪盛正衰,阳气暴脱,心神涣散;或因邪热入心,痰浊蒙蔽心包所致。气机逆乱至极,气火上逆所致的气厥,因心神被暂时阻遏也可出现昏迷。

  心前区憋闷疼痛:胸阳不振,气机郁滞,或为血瘀痹阻心之脉络,气血运行不利,甚则不通所致。

  面唇爪甲紫暗:心阳虚损,寒滞血脉,血行瘀阻不畅所致。所致

  面色苍白无华:因心的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面所致!

  肝病的常见症状:眩晕、目花、巅顶痛、乳房痛、两胁痛、少腹痛、囊肿疼痛、关节

  不利、.筋挛拘急、.抽搐、四肢麻木、急躁易怒等。其病机分析如下:

  眩晕:多由肝阴不足,阴虚阳亢,肝的阳气升动,上扰清空所致。

  目花:即视物昏花或一时性视物黑蒙的现象。多由于肝阴肝血不足,不能上荣于目,肝目失养所致。

  巅顶、乳房、两胁、少腹疼痛及囊肿疼痛:上述皆为肝经循行部位。若肝郁气滞,气机阻塞,或痰气交阻,或气血互结,而致经气不利,脉络不通,则可于上述部位出现胀痛或形成肿块。气郁化火,气火上逆,则可致巅顶剧痛。

  关节不利、筋挛拘急、抽搐、四肢麻木:多为肝的阴血不足,筋脉失养,络脉血气不和所致。

  急躁易怒:由于肝为刚脏,主动主升,肝的阳气升动太过,则性情急躁易怒。

  脾病的常见症状有:腹满作胀或疼痛、食少便溏、黄疸、肢倦乏力,或见脱肛.阴挺(子宫脱垂)等内脏下垂、便血、崩漏、紫癜等。其病机分析如下:

  腹满作胀或疼痛:多由于脾气健运失职,清气上升,浊气不降,脘腹气滞所致。如因脾不升清,运化受碍,则湿滞或食积不化;若阳虚温运无力,则寒从中生,可使气机阻滞不通,故发胀满,甚则疼痛。

  食少便溏:多由脾虚运化无力,不能升清所致。脾不升清则运化无权,胃纳受阻而食少;脾虚运化失调,水谷不化,致使小肠清浊不分,混杂而下,并走大肠则便溏,甚则泄泻而完谷不化。

  黄疸:为眼白、皮肤黄染。多由脾运不健,湿浊中阻,熏蒸肝胆,胆热液泄,泛溢于肌肤所致。

  肢倦乏力:多由脾的阳气不足,或脾为湿困,不能正常转输水谷精微以营养肌肉四肢所致。湿性重滞,脾为湿困,则可见周身乏力而肢体困重。

  脱肛、阴挺等内脏下垂:多因脾虚,中气下陷,脏腑维系无力,不能升举,因而下垂。

  便血、崩漏、紫癜:多因脾气虚,不能统血,血不循经而外逸。如血内溢,则为便血或尿血;血溢于肌腠皮下,则发紫癜;气虚下陷,冲任不固,则发为崩漏。

  肺病常见症状有:咳嗽、气短、哮、喘、胸闷疼痛、咯痰、声哑失音、咳血、痰中带血、自汗等。其病机分析如下:

  咳嗽:为肺功能失常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多由于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所致。

  气短:为自觉呼吸不足,稍事操劳则感困难。多由肺气不足,呼吸功能有所衰减,少气不足以息所致。

  哮:为喉中痰鸣如水鸡声。由于痰气交阻,气机升降出纳失常,肺系气道鸣息不畅所致。

  喘:即喘促,为呼吸短而难。主要是肺的气机壅滞,或肾不纳气,以致呼吸短浅所致。

  胸闷疼痛:多由肺气郁阻,或肺虚宣发无力所致。气滞或瘀血,常阻滞肺络,而发作胸闷疼痛。

  咯痰:肺气宣肃失职,津液输布障碍,聚而成痰;或因脾虚生湿,痰浊内聚上泛所致。

  声哑失音:由外邪犯肺,肺气失宣,声道不利而致声哑失音者,称之为“金实不鸣”;由肺虚阴津不足,声道失其滋润而致声哑失音者,则称之为“金破不鸣”。

  咳血、痰中带血:多由于肺内蘊热,痰热化火,或肝火犯肺,灼伤肺络所致。

  自汗:动则汗出,谓之自汗。由肺气虚损,卫表不固,腠理疏松,津液外泄所致。

  肾病的症状:阳萎、滑精、早泄、遗精、腰冷酸痛、下肢痿软、气喘、耳鸣耳聋、骨蒸潮热盗汗、健忘、水肿、小便不利、尿频、尿闭、遗尿等。其病机分析如下:

  阳萎、滑精、早泄.遗精:此皆生殖机能异常的表现。肾阳虚衰,命火不足,不能鼓动而阳萎;肾气虚,失其封藏固摄之权,精关不固,则精液不交自流而滑精或早泄。遗精,多因梦而遗,多由相火妄动所致。

  腰冷酸痛、下肢痿软:腰为肾之府,肾主骨。肾阳肾气虚弱,肾精不充,则不能温煦滋养腰膝;或寒湿、湿热阻滞少阴经脉,气血运行不畅,则见腰冷或酸痛,骨软无力。

  气喘:肺主呼吸,肾主纳气。肾失摄纳之权,气不归元而浮于上,则见气喘。

  耳鸣、耳聋:肾开窍于耳,肾生髓充脑,脑为髓海。肾阴虚,肾精亏损,髓海不充,则脑转耳鸣。虚甚则耳聋失聪。

  骨蒸潮热盗汗:是因阴虚内热,迫汗外泄所致。

  健忘:多由肾精不足,髓海不充,轻则记忆力减退,重则健忘。

  小便不利、尿闭、.水肿:多由肾阳虚损,气化失司,关门不利,水液排出不畅,则小便不利,甚则尿闭不通。水湿泛溢于肌腠,则发为水肿。

  尿频、遗尿:多由肾气虚衰,封藏固摄失职,膀胱失约所致。

三、调和气血养五脏

  调气和血养五脏

  “调气和血养五脏”——脾胃之气

  专家:国家级名老中医 周平安

  大枣被称为“维生素c王”,含有多种氨基酸、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最重要的是大枣里含有能促进细胞发育生长的成分:环磷酸腺苷、环磷酸乌苷,它们能使有病的细胞变成好细胞,并促进好细胞的生长发育。而所有的食品中,大枣是含这些成分最高的食物。因此多吃大枣可以更好地补气养血。

  大枣调补人的后天之气——“脾气”。俗话说:“人活一口气”。人的气分为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先天之气为肾气,人的先天之气是有限的,而且先天之气随着人的成长不断消耗,因此需要后天之气不断去补充。后天之气指的是脾胃之气。中医认为健康的脾胃之气应该是脾升胃降。也就是说脾气应该是向上升散的,而胃气应该是向下降的。如果脾气不升,人就会出现以下症状:

  造成脾气不升的原因是脾气不足,也就是脾气虚了。脾气虚有哪些症状表现呢?

  除了这些症状表现,我们也可以通过“望诊”来判断自己是否是脾气虚。中医说,脾其华在唇。因此可以通过口唇、舌头,来判断脾气虚。判断方法见下图:

  如果发现自己脾气虚了,首先要做到,1、食饮有节:吃饭、喝水要定时、定量;2、细嚼慢咽:食物在嘴里咀嚼20次左右。3、温度合理:食物的最佳温度为40度,不能过冷也不能过热。

  另外,大枣是调补脾气的食物。不论是鲜枣、干枣、大枣还是小红枣,专家认为其主要成分都是相似的。大枣不宜吃太多,每天最多不超过5颗,因为大枣是甘味的,中医认为:脾喜甘。但是“甘多也伤脾”。因为甘能助湿,甘能助满。吃多了以后,轻了肚子胀,虚饱闷胀不舒服,反酸,打嗝;重了,像鲜枣吃多了会拉肚子。糖尿病人吃大枣时,应该计算其食用量,相应地减掉主食量,以达到平衡。大枣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食用,内热盛的人不适宜吃大枣。

  专家推荐自己食用大枣的小方法:用大米、大枣、山药煮粥喝。

  专家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养胃粥:大枣补气养血、健脾胃;山药是既补脾又补肾,不热不凉的食品。这三种食物放到一起熬成粥,便宜、简单,有益健康。

  “调气和血养五脏”——肺气

  专家:国家级名老中医 周平安

  肺在人体中负责营养物质及清气的宣发和肃降,负责在气和血的带动下,将脾中传导来的“精气”以及外界的“清气”传导至全身各处,并将人体代谢的垃圾通过肺呼出体外。

  如果肺难以宣发和肃降,会导致如下症状:

  周老是热病、呼吸系统疾病的中医大家,对重症性肺炎、重型流感有丰富治疗经验。周老针对人们在春夏时节易感风寒,或者容易胸闷咳嗽,为大家介绍了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通过按揉膻中穴,来缓解轻度咳、喘等呼吸系统症状。

  生姜,可以防寒祛寒,补阳气。

  生姜有解鱼蟹毒的作用,鱼虾都是寒性的,用它来中和,利于消化吸收。

  生姜有抗氧化的物质,是一个抗衰老的保健食品,有心脑血管动脉硬化、血脂异常等问题的患者,可以服用它来软化血管。

  中医认为:“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是指“肺”十分怕外感的寒、热,并会因此导致肺气难以宣发肃降。而生姜味辛性甘,可以入肺经,对驱除肺的寒邪是十分有好处的。

  另外周老还特地为大家推荐了他自创的小菜——双丝小炒。

  周老认为:生姜散寒、宣散肺气,白萝卜防感冒、化痰降气,一个升一个降,对缓解感冒、咳嗽、痰多等症状有好处。但是,生姜性温,有内热的人要少吃。

四、五脏调和法

 

  中医强调养生特别注重脏腑的阳气生发,元气充沛,扶正去邪!现将有关调控阳气的几点体验方法介绍: 一,疏肝利胆法. 先推胁肋36次,再敲胆经36下.重点敲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阳陵泉,悬钟6穴各6次. 二,强心活血法. 十指微曲,用指腹扣击前胸3---5分钟. 三,健脾和胃法. 双手重叠,以脐为中心,先逆时针旋转36次,再顺时针旋转36次,共做360次. 四,抡臂潤肺法.自然站立,双手垂于身体两側,再将双臂尽量向前向上抬起,向后划圈弧,反复做18次.再反方向做18次. 五,撞虚下蹲补肾法. 先撞后背督脉和两側膀胱经180次,再下蹲18次,下蹲时背部与地面保持垂直状态.以上方法炼功者必须坚持不懈才有效果,而且有针对性的去做.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健康ICU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