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7 08:18 来源:网友分享
视神经乳头水肿(papilledema),是视乳头的非炎性阻塞性水肿,又称瘀血乳头。多数由全身疾病所致,绝大多数由于颅内各种性质的占位病变、炎症、外伤或先天畸形所致,眼球穿孔伤、角膜瘘管形成的低眼压、眶内肿瘤或血肿引起的血液淋巴回流障碍等也可引起。早期视力正常,如病程持久,视力逐渐减退,眼底检查可见视乳头充血,边缘模糊,向前隆起,一般多超过3个屈光度,扩张迂曲的血管爬行于视乳头上,其附近视网膜可见出血、渗出,至晚期视乳头水肿消退,继发视神经萎缩。在中医学中,属“暴盲”范畴,多由情志抑郁、嗜食肥甘、内伤脏腑、肝肾阴亏、阳亢动风等致眼络阻塞所致。
引发的原因:
颅内压增高
最常见及最主要的原因是颅内压增高。如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肿瘤、脑出血、脑脓肿、脑寄生虫病等)、颅内炎症时脑脊液增多或流通受阻、脑外伤、脑部发育异常、脑积水、脑水肿等。
眶内压增高
如眶内肿瘤、脓肿、眶蜂窝织炎等。
眼压下降
如穿孔性眼球外伤(包括抗青光眼术后)、角膜瘘等。
其病理改变乃基于神经纤维肿胀、细胞外液体积聚和视盘血管扩张。用彩色立体眼底照像和立体检眼镜检查眼底,可发现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肿胀混浊,有直线形白色反光条纹丧失或变弯曲。颜色变深,模糊不清。视盘充血或浅层出血乃由于视盘表层微血管扩张或破裂所致。一般眼底镜常可以分辨,最好用接触镜配合裂隙灯检查,对该型诊断有极重要的价值。
视盘边缘模糊一般多从视盘下方至上方开始,继而扩展至鼻侧边缘,最后颞侧方模糊,乃因视盘各部分神经纤维层密度不同,密度大的部位较早地出现肿胀。有无视网膜静脉自发性搏动对该型的判断有一定意义。但正常人有12%~20%可无静脉搏动,同时颅内压增高常显波动,如观察静脉搏动恰在颅内压升高的两个高峰波动间,颅内压降低至26.7kPa(200mmHg)以下,视网膜静脉搏动又可复见,甚至误诊。因此,确切意义仍有争论,但是该观察方便易行,作为一种参考指标仍有意义。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见视盘细血管诉张荧光渗漏和小动脉形成,甚至视盘周围渗漏,此乃因毛细血管渗透笥增加所致。后期呈强荧光。检测生理盲点扩大特点是水平径有助诊断。在该型不能仅根据某一体重诊断,必须依靠几个体征综合分析,可疑者应随访。
1.进行期型
视盘表面隆起明显,可高达3~4D,呈蘑菇型。视盘表面的微小血管瘤及毛细血管扩张十分明显,盘周可见点状或火焰出血,盘缘模糊较显著,通过缘部的静脉怒张弯曲,可呈断续状。若颅内压迅速升高,可见大片火焰状出血和棉絮状渗出物,甚至玻璃体下出血。亦可见黄斑部有硬性尖出物和出血。严重者尚可见Paton线,多发生在视盘颞侧,呈半弧形,乃因视盘组织肿胀,将颞侧边缘处的视网膜推挤移位,致使该处视网摺叠出现皱纹,视网膜内界出现不同程度反光。视盘水肿持久者可见盘周的视网膜下有新生血管。
2.恶性期型
该型和进行期型仅程度不同,如颅内压急剧骤然升高,视盘组织和视网膜血管不适应,随即发生大量片状出血和渗出物,视盘水肿隆起度可高达5屈光度(D)以上,但也有无出血及渗出者。视力常有一定程度减退,视野可有向心性缩小(除外脑病的特征性视野)。
3.末期型
亦称萎缩型。无论何型,视盘水肿长期不消退者,均可转入此型。视盘变圆形,轻度高起,在视盘中央白色杯状凹陷消失,视盘的颜色由红色变成灰白色,动脉变细,静脉略粗或正常,网膜血管加鞘,盘周视网膜水肿吸收,在视盘表层组织内有时见小圆形光滑闪耀的硬性渗出物,很像埋在视盘表层组织下的上下班2疣。该型有视力减退、色觉障碍和视野缺损等。如行颅内减压术,有导致视力突然或逐渐丧失的危险。
首先当患者在发生这种疾病的时候,我们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方法来进行治疗,首先要像医生尽可能地描述自己现在的症状,然后再观察自己的视力变化,眼部就会出现了红肿的情况,可以通过自我症状来进行检查,当患者在发生这种疾病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常规的检查来进一步的确诊,比如说可以使用血液检查,还可以通过一些白细胞的数目进行确认,通常来说,对于这种疾病,它属于先天性的疾病,主要在饮食方面做好护理的工作,提高免疫力,就可以很好的预防的;当患者在发生这种疾病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手术的方法来进行治疗,比如说最常见的就是电兴奋联合药物离子导入治疗方法,还可以使用激光方法来进行治疗,不管是哪种方法来进行治疗,一定要选择合适自己的治疗方式。通常治疗方式还有一下两种。
药物治疗
应用大剂量皮质类固醇药物(有禁忌症者禁用)及维生素B族药物,地塞米松10~15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维生素B1100mg、B12500mg,肌肉注射,每日1次.
中医中药治疗
柴胡15g,白术、白芍、茯苓、当归各10g,丹参30g,薄荷、干姜、甘草各6g。辨证加减:气血瘀阻,加桃仁、红花、川芎各9g;痰热上壅,加半夏、陈皮、竹茹各10g;肝风内动,加杜仲、桑寄生各15g,天麻、钩藤各10g;阴虚火旺,加熟地、山茱萸各15g,知母、黄柏各10g;肝火亢盛,加龙胆草、丹皮各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