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感染的饮食禁忌有哪些 烧伤感染有哪些症状

2016-11-09 11:25 来源:网友分享

一、烧伤感染后不能吃什么

  1、忌油炸煎烤食物

  凡用油炸、烧烤的食物,食后会引起消化不良,并能生火。如炸猪排、烧鸡、烤鸭、煎饼、油条等。

  2、忌粗纤维和胀气之物

  常见有竹笋、毛笋、韭菜、芹菜、菠萝等,这类食物在烧伤者肠胃功能低下时,食入后会胀气而影响消化。

  3、忌辛热助火之物

  烧伤病人火毒内盛,最忌辛热助火之物,如辣椒、辣酱、洋葱、胡椒粉等,否则会助火生热,病人食后有火毒攻心之弊。

  4、忌发物

  烧伤病人对发物非常敏感,食入后可使创面不易愈合,并产生水肿。常见的发物有猪头肉、老母猪肉、狗肉、鹿肉、雀蛋、鲤鱼、香菜、蒜苗及韭菜等。

  5、忌烟、酒、茶

  酒能扩张血管,并能促进血液循环,当有感染时,应忌洒,早期蛋白大量渗出更应禁忌;饮茶虽能补充液体,但在机体需要营养时。大量饮用茶水会冲淡胃液,不利于消化,影响机体对蛋自质的吸收。不宜饮用茶水,因为茶水中的茶碱能升高体温,并能降低解热药的作用。

二、烧伤感染症状

  1、烧伤创面途径

  烧伤创面由于存在大量的坏死与变性组织,细菌定植不可避免。当细菌局限于表面渗出液或液化的坏死组织时,对全身的影响较小,但如果侵入到邻近活组织且达到一定菌量时,就会出现全身症状,一般称为“烧伤创面侵袭性感染”,或称“烧伤创面脓毒症”。清创可以减少创面细菌数量,局部选用敏感的外用药也可以控制细菌创面入侵而发生侵袭性感染。

  2、肠源性感染

  早期败血症的菌种与当时创面的菌种有时不尽相同,都为肠道常驻细菌。因此肠源性感染途径很早就被提出,最近这一假说被证实。

  3、化脓性静脉炎

  大面积烧伤病人由于长时间的静脉输血输液,静脉炎偶有发现,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常成为全身性感染的病灶。由于感染灶比较隐蔽,细菌右源源进入血液而不被发现。烧伤后静脉炎成为感染源的理要性应引起重视。尸检提示静脉切开留置导管的静脉常有血栓形成或脓液,而生前未被觉察。

  4、深部的肌肉组织坏死

  由于各种原因所致肌肉坏死很易诱发感染,有时甚至发生气性坏疽威胁病员的生命。引起深部肌肉坏死的常见原因有:

  1)Ⅲ度烧伤致肌肉坏死;

  2)环状焦痂致进行性肌肉缺血及坏死;

  3)电烧伤常致深部肌肉坏死;

  4)烧伤合并挤压伤;

  5)继发于血管栓塞的肌肉坏死。

  5、呼吸道感染

  吸入性损伤引起不同程度的呼吸道充血、水肿以及气管内膜的坏死脱落导致呼吸道感染与扩散,成为感染源。此外,由于胸部焦痂的限制,长期卧床,痰液坠积而引起呼吸道感染,特别是小儿及老年患者更易发生。

三、烧伤感染应该如何预防

  1、清创术、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措施

  虽然全身性感染的致病菌并非完全来自于创面,但创面的细菌与感染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采取减菌措施是必要的,常用的有清创术和无菌操作原则。病人入院早期在不妨碍抗休克的前提下应施以必要的清创,清除创面上的污染物和腐皮,用1‰新洁尔灭或0.5%洗必泰冲洗创面,最后用20℃~35℃的生理盐水冲洗创面,以减少创面的细菌数。在防止感染的途径中不能忽视无菌操作和消毒。虽然将病人放置在无菌的层流室内是不容易实现的,在一般情况下也是不必要的,但将病人放置在一个有消毒隔离条件的病房里却是非常必要的,对可能引起交叉感染的一切因素(如病房内用具、医护人员携带物等)都应避免。无菌原则是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关键。

  2、营养

  大面积烧伤病人通常同时存在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和感染,三者互为因果。研究表明,严重烧伤病人的足够的热量供应下,高蛋白治疗组的调理系数、血清总蛋白、转铁蛋白、C3和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加强营养并注意维持正氮平衡能显著减少侵袭性感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3、免疫疗法

  烧伤感染的免疫法研究较多的是绿脓杆菌感染的免疫疗法。免疫疗法分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目前临床应用的主动免疫主要是绿脓杆菌菌苗,被动免疫是绿脓杆菌免疫球蛋白或高价免疫血清(或血浆)。

  1)主动免疫:绿脓杆菌菌苗根据抗原成分可分为脂多糖抗原和内毒素蛋白抗原二类。7价绿脓杆菌菌苗和16价绿脓杆菌菌苗(PEV-01)属于脂多糖抗原,我国研制的绿脓杆菌菌苗(EP)属内毒素抗原。绿脓杆菌菌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烧伤病人在入院当天、7天和14天三次接种PEV-01后,对16种成分的抗体效价从入院1/4~1/32平均上升到1/64~1/256,并保持4周。血清中出现的凝集素和血凝集对绿脓杆菌致死攻击有保护作用。而未注射菌苗的病人罕有保护性抗体。

  接种菌苗的病人血浆中内毒素水平低,未接种菌苗而感染绿脓杆菌的病人内毒素效价高。内毒素消耗补体的C3成分,损害非特异性免疫机理,增加病人对感染的易感性。接种绿脓杆菌菌苗降低血中内毒素水平,亦间接增强病人对其字细菌感染的抵抗力。

  接种菌苗后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活性增强,中性粒细胞对乳胶颗粒、产气杆菌和奇异变形村菌的吞噬作用增强。在有特异性抗体存在时,中性粒细胞杀死绿脓杆菌的能力显著增强。

  菌苗的适宜剂量可以产生最大的抗体反应水平,一般推荐应用的剂量为,7价菌苗25μg/kg/次,PEV-01每次用一个成人剂量(RHD),12岁以下儿童给0.5RHD。可采用皮内和肌肉联合或皮下注射。一般5~7天才产生合适的抗体水平。因此菌苗接种越早越好。首次接种应在6天内进行,因为6天后病人对菌苗的反应相当差。主动免疫一般经5~7天,血清中IgG抗体的含量才能达到保护水平,维持时间较短暂,须连续免疫,3~7天接种一次直到绿脓杆菌感染的威胁消失。

  注射菌苗后局部可出现红肿,体温可升高。对反应严重时应停止或减少菌苗剂量。

  2)被动免疫:被动免疫是给病人注射绿脓杆菌免疫球蛋白或高价免疫血清(或血浆)。高效价免疫血浆的制备是给志愿者注射菌苗,当抗体效价达到1∶512时分离血浆,冻干保存。成人用量250ml,儿童125ml,一般在一周内注射。绿脓杆菌免疫球蛋白在入院当天开始注射,连续3天,成人每次0.5ml,儿童0.2ml。

  被动免疫可弥补主动免疫产生时间较长的缺点。对免疫功能低下者一般主张烧伤后即刻注射多价绿脓杆菌菌苗和高效价绿脓杆菌免疫球蛋白或免疫血浆。

四、烧伤感染一般治疗

  1)、抗细菌的外用药

  ⑴磺胺米隆:60年代中毒,Moncrief首先制成10%磺胺米隆霜作为烧伤创面外用药。临床应用了10%的水溶液或冷霜涂布的创面上,30分钟内即可穿透焦痂,在5小时内有80%~90%的药物区离开载体,8~10小时后失去抑菌作用,药物由肾脏排出。主要特点,敷药后创面疼痛明显,大面积应用由于抑制碳酸杆菌酶而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故注意肺部并发症;因高渗性常导致多尿或破坏新生的表皮细胞。应用方法,用10%磺胺米隆冷霜直接涂布在创面上,约1~2mm,每日2次,第二次用药应先清除上次的药物,每日用量不超450g,严重绿脓杆菌感染时可用5%~10%水溶液水浴。

  ⑵磺胺嘧啶银(DS-Ag)及N-磺胺嘧啶类化合物,SD-Ag是一种弱酸,为广谱的抑制剂,对绿脓杆菌及创面上其它的常见菌一般均有效,对克霉素白杆菌效果较差,磺胺嘧啶银穿透焦痂释放出银离子和磺胺嘧啶,在创面上形成一层淡灰色的薄痂。释放的银离子大部分与细菌的DNA结合,抑制细菌的生长。银离子很少被人体吸收。约有10%磺胺嘧啶被吸收,在敷药3~4天血液中浓度可达1.5~4mg%。

  磺胺嘧啶银对推迟和减轻创面感染有明显效果,对控制创面感染效果更好。虽然各种外用药相继出现,但磺胺嘧啶银仍是最有效的外用药之一。磺胺嘧啶银可引起磺胺结晶尿、皮疹、磷片样皮炎和白细胞减少症。

  在N-金属磺胺类药物中有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嘧啶和磺胺二甲基嘧啶等的银盐、锌盐和铈盐。锌盐可以促进创面愈合,铈盐的水溶性好霉素较低,但最低抑菌浓度均高于银盐,说明银盐仍然是抗菌作用最强的药物。为了结合锌盐和银盐的优点。人们又研究制成银锌霜。由于磺胺嘧啶银面临药问题,人们又研制成烟酸银、天门冬氨酸银和喹诺酮类(代表药为萘啶酚、吡哌酸、氟哌酸)药物的银盐,特别是吡哌酸银和氟哌酸银的抑菌浓度均低于磺胺嘧啶银,应用前景广阔。

  ⑶双氯苯双胍乙烷(洗必泰)及其混合物:洗必泰是有对抗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阴性杆菌的作用,临床疗效良好,无明显的刺激性。烧伤临床治疗常用1‰的洗必泰溶液清洗创面,或作为内层敷料用药。

  为提高疗效常混合应用洗必泰和其它外用药。洗必泰加硝酸银;新霉素加多粘菌素B加洗必泰;磺胺米生加磺胺嘧啶银加洗必泰。

  ⑷吡咯酮——碘。属于广谱抗菌剂,以前作为正常皮肤和粘膜的消毒剂,杀菌力强,但不能穿透焦痂。1%与水可溶合的霜剂可用于大中面积烧伤创面,副作用是可引起高碘血症(T4值增高)和代谢性酸中毒。

  ⑸对氯间二甲酚(PCMX):选用5%对氯间二甲酚(PCMX)霜剂外用对金葡菌疗效较好,可弥补磺胺嘧啶银的不足。

  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0.1%的硫酸庆大霉素溶液和0.5%新霉素溶液外用可以穿透焦痂起到杀菌作用,严重感染时可以提高抗生素浓度,但应注意肾脏和听神经损害,而且耐药菌株的出现也限制了它的作用。

  ⑺碘络醚: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霉菌等有显著杀灭作用。碘络醚为亲水性药物,碘络醚水剂在临床上使用方便,对皮肤粘膜无刺激。一般用0.5%的碘络醚行半暴露疗法,亦可制成低浓度进行清创消毒,碘络醚抗菌效果好,是治疗Ⅱ度烧伤创面的良好外用药。

  2)、抗真菌的外用药

  ⑴克霉唑(三苯甲咪唑):抑菌剂,可选择性地与胞浆膜的脂质结合,从而影响真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对烧伤创面真菌感染常用3%~5%克霉唑冷霜或1%~4%克霉唑二甲基亚砜制剂。

  ⑵益康唑:本品是咪唑的衍化物之一,它与其它的咪唑衍化物(如双氧苯咪唑、克霉唑和异比唑),相比,抗菌谱广,抑菌力强,疗效高,对烧伤创面的念珠菌和曲菌有一定效果,对浅层真菌感染有效,对侵犯深层的各种真菌无效。局部外用剂量有1%霜剂和1%混悬液,每日涂创面2~3次。

  ⑶酮康唑:为白色或淡褐色,无臭无味的粘剂,对各类念珠菌表面和深部感染均有效。常用1%酮康唑溶液(用2%稀盐酸配制)或1%混悬液涂创面,疗效优于益康唑。

  ⑷其它外用药:包括制霉菌素水悬剂或黄柏、山豆根等药煎液对白色念珠菌有效。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健康ICU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