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3 21:45 来源:网友分享
打呼噜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睡眠现象,有些人会把打呼噜看成睡得香的表现。但其实打呼噜是健康的大敌。打呼噜会使睡眠呼吸反复暂停,容易造成大脑、血液严重缺氧,形成低血氧症,从而诱发高血压、心肌梗死、心绞痛。
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有效防治打呼噜呢?
1、睡前不要从事刺激的活动。
在睡眠之前的活动,应该以柔缓的为主。因为做一些剧烈的运动,会使情绪太过激昂从而导致了神经无法立刻地放松。最终导致了无法安安稳稳地进行休息。
2、采用正确的睡姿。
仰睡或趴着睡容易导致呼吸道的不顺畅。而侧睡时,松弛的肌肉会倾向一边,比较不会堵住呼吸道。
3、避免吸烟、饮酒和刺激性药物。
吸烟、饮酒和刺激性药物会让肌肉更加松弛,而更会堵住呼吸道。吸烟能引起呼吸道症状加重,饮酒加重打鼾、夜间呼吸紊乱及低氧血症。因此,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烟酒嗜好。
4、减肥。
对于肥胖者而言,其鼻息肉通常也会比较肥大、喉咙和鼻子内的肉也较肥厚,比较容易会堵塞住呼吸道。因此,应该多些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自身体质,防止过度肥胖。
5、检查咽喉部或其它疾病,制订合适的治疗方案。
如果打呼噜是因为咽喉部疾病引起的,可以到正规的医院,依据您打鼾的严重程度,进行手术治疗。如有鼻阻塞的病人,应该进行鼻部的手术,使鼻道通畅。而对于咽部狭窄的病人,则可以行腭咽成形术进行治疗。而该手术主要是通过切除部分悬雍垂及扁桃体,增大咽部的间隙,从而治疗打鼾。
关于打鼾温馨提示:我们应对打鼾的现象有一个科学的、正确的认识,不要盲目地认为打鼾是无关紧要的正常现象。打鼾也可能会存在健康隐患。正确的意识,积极的预防,专业的治疗才是最佳的选择。而当发现长期患有打鼾症,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一)发病原因
目前认为主要的“睡眠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腹前区,即视交叉上核,该区病变除导致睡眠-觉醒周期紊乱外,还可导致体温及进食活动的改变。
(二)发病机制
医学上对睡眠的探讨,始于寻找“睡眠中枢”,位于下丘脑或第三脑室侧壁的病变能够产生持久的昏睡,但非生理性睡眠,亦不能解释醒-睡周期。当前认为和睡眠有关的解剖部位相当广泛,至少包括额叶底部、眶部皮质。视交叉上核、中脑盖部巨细胞区、蓝斑、缝际核、延髓网状结构抑制区,以及上行网状系统等。
牵涉的递质包括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腺苷、γ-氨基丁酸、5-羟色胺,以及神经肽类如S因子、δ睡眠导致肽(DSIP)等。
例如,视交叉上核及其相关联的视网膜-下丘脑束,具有自身节律性活动功能,在动物中为醒-睡周期的起步点,在人类可能为复杂的起步机构的一部分。又如缝际核含有5-羟色胺能神经元,破坏脑桥的缝际核可以抑制REM的发生,同时破坏中脑的缝际核则SWS消失;蓝斑和蓝斑下区含有去甲肾上腺能神经元,在觉醒和REM中放电频率增加,而SWS中则减少。破坏蓝斑和蓝斑下区也可使REM消失。神经肽中S因子和DSIP已可浓缩成药剂,注射后能产生S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