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6 09:43 来源:网友分享
睡眠不是简单的“闭上眼”,而是一个“运动过程”:正常人睡觉时会首先进入“浅睡”,持续一段时间后进入“深睡”,然后过一段时间再进入“浅睡”…… 总之睡眠就是在“浅睡”和“深睡”间反复更迭。这种更迭有明确的规律性,以保证人体既能在睡眠中充分的休整,又不至于“一睡不醒”。但随着人的年龄不断增大,这种规律会日渐失去平衡,睡眠时间和质量不再像年轻时那么适度。
而对于那些有心血管病的人来说,这个规律就更趋于支离破碎,且睡眠中更容易出现呼吸失调、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等,甚至出现更严重的情形。
中华医学会组织专家多年研究发现
不论年龄、性别还是人种, 只要存在睡眠障碍,就意味着有一定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可见睡眠与心血管疾病是能够互相影响的。同理,来自美国的一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的心肌梗死和15%的心源性猝死都发生在午夜到早晨6时这一时段,也间接证实了睡眠的重要性。
睡眠不好会导致心血管疾病
睡眠质量差不仅仅是直观感受上的“头晕、乏力”,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也很明显。比如长期睡眠质量低下,容易导致血压、心输出量出现波动,有些人的肺动脉也会因为睡眠中的呼吸不畅而异常收缩,心律失常和心梗等的发生率也会有明显增加,而这一系列问题反过来还会加重睡眠质量的恶化。 所以如果原来睡眠正常的人突然较长时间内睡眠质量下降,也要怀疑自己是否有高血压、高血糖及其他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睡眠与高血压
睡眠不正常的人其身体和大脑都得不到充分的休息,血压也不得不持续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久而久之就会适应这种不正常,但这种适应是迫不得已和非健康的。当血压持续升高时即会加重左心室的负担,导致心肌肥厚,继而引起心腔扩大,出现心衰症状。众多心衰患者在发病前一个月,只有一半左右的人会出现胸部不适、胸痛症状,而绝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或轻或重的失眠,特别是女性群体尤为突出。所以,有类似症状的人应该注意。在老年人群和肥胖人群中,患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者较为常见。这种疾病会导致机体暂时缺氧。这样的频繁缺氧会刺激人体释放更多的血管紧张素,然后反复不断地刺激血管。长此以往,血管平滑肌就会增生而变得肥厚,为高血压的发生埋下伏笔。
睡眠与冠心病
人在刚刚入睡时,整个身体放松,心率和冠状动脉中的血流也会有轻微下降,冠脉中的阻力会增加。而冠心病患者因为冠脉中有狭窄,所以血液流通更加不畅。如果此后仍睡睡醒醒,则会进一步加重心脏的负担,引起心肌生物电的不稳定性,影响心肌的正常收缩和心律。有些呼吸暂停还会导致低氧血症,引发血管内皮损害、交感神经极度兴奋等,而这些不良结局都是诱发冠心病的重要因素。
睡眠与心力衰竭
人即使睡得很沉,心血管系统依旧受中枢神经支配,这一点毋庸置疑。睡眠质量差的人往往容易被唤醒,正常的浅睡和深睡亦不能合理运转。因此许多有害的物质积留在身体内无法排除,对心血管系统是一大威胁。研究发现,深受失眠折磨的人患心力衰竭的危险与正常人相比会增加3倍。
提高睡眠质量记住几招
睡前洗温水澡
睡前一小时洗个温水澡或用热水泡脚,使身体升温。这样上床后体温会逐渐下降,这一过程更容易产生困意。
睡前勿饮咖啡、茶和酒
咖啡和茶都有提神作用,睡前不宜喝。关于酒精的疑问则要多一些,虽说酒能加快入睡,但也更容易使人在睡觉过程中惊醒。所以睡前尽量不要饮酒、咖啡,可以适量喝牛奶。
晚餐多吃碳水化合物食物
高蛋白有助于清醒,碳水化合物则有助于睡眠。所以早餐和午餐宜多吃高蛋白食物,晚餐应提高碳水化合物所占比例,如粗粮、蔬菜和水果。
睡觉时间别太长
睡得多不一定效果好。一个完整睡眠周期大概需要90分钟,一晚上的觉最好睡4~5个周期。当然周期的时长因人而异。
进行肌肉紧绷放松练习
按照从头到脚的顺序,在与呼吸节奏保持一致的前提下,依次绷紧、放松身体的各个部位。一次坚持15分钟~20分钟,有助于获得高质量的睡眠。
1.了解睡眠障碍的最重要方法是应用脑电图多导联描记装置进行全夜睡眠过程的监测。因为睡眠不安和白天嗜睡的主诉有各种不同的原因,而脑电图多导联描记对于准确诊断是必不可少的。
2.各种量表测定如Epworth睡眠量表(ESS);夜间多相睡眠图(nocturnal polysomnographic recordings,NPSG)记录;多相睡眠潜伏期测定(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MSLT)等。
NPSG最适用于评价内源性睡眠障碍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周期性腿动或经常性深睡状态如REM行为紊乱或夜间头动。对于失眠尤其是入睡困难为主的失眠的评价则无裨益。
MSLT常在NPSG后进行,用于评价睡眠过度。该法常可发现发作性睡病中的日间过度睡眠和入睡初期的REM期。MSLT应该在患者正常的清醒周期中进行,并随后观察一个正常的夜间睡眠。
在询问病史和重点神经系统查体基础上,其他必要的有选择性的辅助检查项目包括:
1.CT及MRI等检查。
2.血常规、血电解质、血糖、尿素氮。
3.心电图、腹部B超、胸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