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5 10:46 来源:网友分享
1.溃疡性口炎
口腔各部位均可发生,常见于唇内、舌及颊黏膜等处,可蔓延到唇和咽喉部。初起黏膜充血、水肿、可有疱疹,后发生大小不等的糜烂或溃疡,创面覆盖较厚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形成的灰白色或黄色假膜,边界清楚,易于擦去,擦后遗留溢血的糜烂面,不久又重新出现假膜。局部疼痛,淋巴结肿大。拒食、烦躁、发热39℃~40℃。全身症状轻者一周左右体温恢复正常,溃疡逐渐痊愈;重者可出现脱水和酸中毒。
2.疱疹性口炎
起病时发热达38℃~40℃,1~2天后,齿龈、唇内、舌、颊黏膜等各部位口腔黏膜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直径2~3mm,周围有红晕,迅速破溃后形成溃疡,有黄白色纤维素性分泌物覆盖,多个溃疡可融合成不规则的大溃疡,有时累及上腭和咽部。在口角和唇周皮肤亦常发生疮疱疹,疼痛颇剧、拒食、流涎、烦躁,颌下淋巴结经常肿大。体温在3~5天后恢复正常,病程1~2周。局部淋巴结肿大可持续2~3周。
本病应与疱疹性咽峡炎鉴别,后者由柯萨奇病毒引起,多发生于夏秋季,疮疹主要发生在咽部和软腭,有时见于舌但不累及齿龈和颊黏膜,颌下淋巴结肿大。
3.药物过敏性口炎
服了某种药物后,使口腔黏膜发生急性炎症表现。一般在服药后24小时左右发病。其早期症状是口腔黏膜充血,水肿或出现红斑和水疱等。由于药物不断吸收,使早期症状逐渐加重并形成黏膜溃烂。这种黏膜溃烂面不同于一般口疮表现,在其溃烂面上覆盖血性分泌物,溃面肿胀,常常引起刺激性剧烈疼痛,儿童因疼痛而拒食。
4.念珠菌口角炎
特征是常为双侧罹患,口角区的皮肤与黏膜发生皲裂,邻近的皮肤与黏膜充血,皲裂处常有糜烂和渗出物,或结有薄痂,张口时疼痛或溢血。此种以湿白糜烂为特征的霉菌性口角炎,应与维生素B2缺乏症或细菌口角炎区别,前者同时并发舌炎、唇炎、阴囊炎或外阴炎,后者多单发于一侧口角,细菌培养阳性(以链球菌为主);而念珠菌口角炎多发生于儿童、身体衰弱病人和血液病患者。
年长病人的口角炎多与咬合垂直距离缩短有关,口角区皮肤发生塌陷呈沟槽状,导致唾液由口角溢入沟内,故常呈潮湿状态,有利于霉菌生长繁殖。
1.小儿口炎
常见的口炎有鹅口疮、疱疹性口炎、细菌性口炎三种。其预防关键集中起来有五点:①注意科学喂养,提高抗病能力,增强体质,避免营养不良及维生素缺乏;②重视口腔卫生,特别在有急性感染时应注意清洗口腔;③注意饮食及器皿、乳头的清洁消毒,减少腹泻发生;④疱疹性口炎流行期间预防性服用板蓝根,每天1次,连服3天;⑤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滥用而诱发小儿鹅口疮及二重感染。
2.变应性口炎
(1)有药物过敏反应的意识和常识,在初次或再次应用同一种药物期间,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烧、皮疹伴痒感,或有突然发生的胸闷、心悸、头晕、出冷汗、恶心、呕吐等现象时,应及时考虑药物过敏反应,并请医生做出诊断和治疗。
(2)如果曾有对某种药物的过敏史,每次就诊必须主动把药物过敏史告知医生,以免复发。
(3)在治病过程中,切忌用药过多、过乱、过杂,同时用药剂量也不宜过大。
(4)长期露天工作的人们要警惕药物所致的光敏反应。
3.膜性口炎
最重要的就是每天清洁牙齿,正确刷牙,应采取上下竖刷牙法,早晚刷牙,每个牙面刷8~10次;饭后漱口;使用牙线清洁相邻的牙齿间隙;咀嚼木糖醇口香糖20分钟左右;每月换一支新牙刷;每3个月看一次牙医;注意含氟牙膏的用量(尤其是儿童),一般豌豆大小即可;刷牙力度适当,所使用的牙刷如出现刷毛外翻就应更换;如没有牙周疾病可每年到牙科洗一次牙;注意少喝碳酸饮料。
1、药物过敏性口炎
属I型速发性变态反应,但有时也可表现为Ⅳ型迟发型变态反应。顾名思义,药物是本病发生的外因,而药物的种类、其中的杂质、给药途径、积聚作用及抗原性等诸多因素与本病的发生都有着一定的关系,但药物的抗原性是引起本病最重要的原因。药物大多数是小分子化学物质,属于半抗原,它必须与机体内蛋白质结合后变成全抗原时才成为变应原。首次使用药物后,一般不发病,当机体再次接触同一药物时,即可产生变态反应。一般在接触变应原后24~48h发病。
抗生素制剂、解热镇痛类药、安眠镇静剂、磺胺药制品等四大类是引发药物性皮肤-粘膜炎症反应最为常见的药物。临床问诊中,有的患者难以忆及有关致敏药物应用史,这可能因为有的药物虽名称不同,但其药物结构式是相似的,例如磺胺药物、普鲁卡因和对氨水杨酸几种药物中均含“苯胺“核心,因此,使用过磺胺者可在首次接触普鲁卡因时发生变态反应;又例如自然界中存在青霉菌,可使人致敏,故有时虽首次注射青霉素者亦发生了变态反应。
2、接触性口炎
属Ⅳ型变态反应,所接触物质本身对口腔粘膜本无刺激性,即有刺激性也很微弱,一般情况下不致引起损害,但对具有过敏体质的患者,此物质作为一种变应原,可引起变态反应而致病。
口腔科常见的致敏物质如牙托材料甲基丙烯酸甲脂、自凝丙烯酸脂、银汞合金;其它如泡泡糖和合成橡胶等。
全身治疗:
1.寻找可疑的致敏药物,并立即停止使用;追溯近几天的食谱,有无进食含有药物进补的药膳饮食。
2.全身支持疗法
补充液体、维生素,以加速致敏原的排出,并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3.抗组织胺药物
可选用苯海拉明25mg,每日3次,口服;扑尔敏4mg,每日3次,口服;或给息斯敏(正名:阿司咪唑,Astemizole)10mg,每日1次,口服。
4.肾上腺皮质激素
具有抗炎、抑制免疫反应作用,重症可用氢化可的松200~400mg静脉滴注;泼尼松每日30~60mg,或用地塞米松每日4.5~9mg,口服。
5.葡萄糖酸钙加维生素C0.5~1.0g,每日1次,缓慢静脉注射,以减少渗出。
局部治疗:
应用消炎、止痛、抗感染的药物,如局部可贴敷各种抗生素药膜,或涂布2.5%金霉素甘油,敷中药散剂如溃疡散等,疼痛严重者可用1%普鲁卡因溶液含漱或涂布0.5%达克罗宁溶液以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