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09 06:56 来源:网友分享
选择性接种策略
⑴成人接种
①慢性病人,特别是伴有呼吸道感染发病增加的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肺疾患的病人;
②急性病人,特别是伴有肺炎球菌疾病或其并发症危险的脾功能障碍、无脾症、何金氏病、多发性骨髓瘤、肝硬化、酒精中毒、肾功能衰竭、慢性脑脊液漏出症和免疫抑制治疗的病人;
③50岁以上健康的老年人。
⑵儿童接种
包括2岁以上体弱儿童。
⑶其他人接种。确定要进行脾切除的病人,应至少在术前2周接种疫苗;确定要进行免疫抑制治疗者或准备接受器官移植的受者,疫苗的接种与开始接
群体接种(指2岁以上者)策略
(1)群体密切接触者,如寄宿学校、养老院及其他一些场所,为减少在这些密切接触群体中发生暴发性肺炎球菌疾病的可能性,在有可能发生严重疾病的危险时,应给予群体接种。
(2)当疫苗中含有的某型肺炎球菌在人群中发生一般流行时,社区中在流行病学上有危险的人群应予接种。
(3)具有高度发生流行性感冒并发症危险者特别是肺炎时,应予接种。
再接种问题
已接种过23价疫苗者,一般不主张进行再接种。同样,以前曾接种过14价疫苗者,常规也不应再接种23价疫苗,但对下列人群可以考虑再接种。
(1)具有慢性疾患并可增加致命的肺炎球菌感染危险者,以及有明显的肺炎球菌抗体水平下降者,如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和接受器官移植者。
(2)在4年前或更早接受过肺炎球菌疫苗接种而无严重接种反应,现在又有肺炎球菌感染高度危险者。
(3)在6年前或更多年前接种过疫苗的高危人群。
本药所含的经过提纯的肺炎球菌荚膜多糖可引起抗体的产生,而此抗体可有效地预防肺炎球菌的感染。多价疫苗用于人体的研究表明,对23种荚膜型的每一种都可产生免疫力。任何年龄的成人都可以对疫苗产生免疫应答。在接种后的第三周,保护性荚膜型特异抗体的水平将升高。纽莫法23的保护性功效的持续时间目前还不能确定,但在早期的研究中已表明用其它的肺炎球菌疫苗刺激产生的抗体可持续5年之久。纽莫法刺激产生的特异型抗体水平在观察42个月后下降,但在所有的有早期应答征象的受试者中,仍明显高于接种前水平。 用于免疫预防由肺炎球菌引起的疾病。
现已证实接种 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对23种荚膜型的每一种都可产生抗体,在接种后的第3周,抗体的产生达到高峰。
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的免疫持久性目前尚不能确定,资料表明保护性抗体至少可持续5年。
对于疫苗的任何成份过敏者禁用。除了适应症及用法中所列项目外,均禁止纽莫法23的再接种。何杰金氏病患者在治疗开始前少于10日及治疗过程中禁忌免疫接种。已行广泛的化学治疗和/或结节放射治疗的何杰金氏病患者禁用。
禁用于静脉注射,皮内注射亦当避免。皮下或肌肉内注射应慎防误注入血管。正在进行免疫抑制治疗的病人,则血清中可能不出现所期望的抗体反应。
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的病人注射纽莫法23时要谨慎,可能会发生相当严重的全身性反应。任何发热性的呼吸系统疾患及一些活动性感染都应推迟使用纽莫法23。
需要青霉素(或其它抗生素)来预防拮抗肺炎球菌感染的患者,该种预防措施于接种纽莫法23后不应该中断。
对妊娠和哺乳的影响 孕妇使用本疫苗是否会伤害胎儿或是影响生育能力及此种疫苗是否会从母乳中分泌,均不能肯定,故孕妇及哺乳妇女慎用。
对儿童的影响 本疫苗对2岁以下幼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尚未肯定。 已开包装或是未开包装的疫苗均贮存于2-8℃。
早在1880年美国Sternberg和法国Pasteur最先分离出肺炎球菌,并于1882年的实验后指出预防接种具有抗肺炎球菌感染的可能性,但到1911年才开始试用全菌体疫苗来预防肺炎球菌感染。1914年南非金矿矿工由于不断发生大叶性肺炎感染威胁,采用加热死菌菌体免疫手段来控制这种流行病。1915年报告用五价疫苗免疫人体,但接种部位副反应强,效果差,有关预防接种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的争论一直延续到了1939年磺胺药问世的那年。1937年有一 篇关于用1型肺炎球菌全菌疫苗给婴儿免疫的报告证明了人的生命早期对多糖抗原的应答性达不到最 佳程度,因而这种全菌体疫苗逐渐被淘汰。
肺炎球菌荚膜多糖疫苗
1927年曾发现,给小鼠注射肺炎球菌荚膜多糖(PNCPS)能和死菌全 菌疫苗一样得到免疫保护。
温馨提示:
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季节交换时避免受凉。避免过度疲劳,感冒流行时少去公共场所。尽早防治上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