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4 14:55 来源:网友分享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16日称,来自安徽的缪先生十几年前患上鼻咽癌,经放射治疗后患上“放射性骨坏死”,无法进食,原来90多公斤的男子被“饿”剩下30公斤。该医院切除缪先生病变的下巴骨,利用其小腿骨“移花接木”重建缺损部位。
自从患上“放射性骨坏死”,缪先生掉入痛苦的深渊,腮帮疼痛难忍,慢慢开始张不开嘴巴,口腔里面化脓流水,还发出阵阵臭味。这使得经商的缪先生无法正常与客户沟通,严重影响其工作与生活。
在多处求医无门,准备放弃之际,缪先生看到了一篇关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关于“放射性骨坏死”治疗的报道,重燃希望,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教授黄志权。
黄志权称,与以往的“放射性骨坏死”患者不同,缪先生因其多年的病情拖延,下颌骨破坏非常严重,手术难度巨大,全身情况也不容乐观。对此,该院口腔颌面外科医生进行全科讨论,最终确定手术方案:切除缪先生病变的下巴骨,使用一条小腿骨重建缺损部位。
通过运用3d软件,黄志权对缪先生下巴骨以及颈部的血管进行重建并实施虚拟手术,同时对其全身情况进行评估与调整,为真正手术的实施提供准备。
经过12小时的艰苦奋战,缪先生十几厘米的小腿骨被塑造成下巴骨的形状,为其康复迈出第一步。然而手术完成后,缪先生情况不容乐观,血压波动不稳,多次出现危象。在icu、内分泌科、呼吸内科、感染科、康复科等学科与口腔颌面外科的多学科医生通力合作下,缪先生最终度过危险期,困扰其多年的疼痛、流脓等问题也得到解决。目前,缪先生已经康复出院。
黄志权介绍,“放射性骨坏死”是由于放射线引起的疾病,尤其在广东地区,鼻咽癌发生率很高,放射治疗成为这些患者的福音,但是放射线在抑制癌细胞的同时也对正常组织造成很大的损伤,尤其是含钙量高的下颌骨,容易大量吸收放射线,容易发生无菌性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