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9 10:06 来源:网友分享
2016年08月28日讯 腹主动脉瘤是指腹主动脉的局限性、永久性扩张。 在西方社会, 腹主动脉瘤发病率约为 8%. 目前, 针对腹主动脉瘤的药物治疗效果有限。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三羟基黄酮能通过抑制 JNK 和 p38 MAPK 信号途径减少血管紧张素II诱导的小鼠腹主动脉瘤形成,这为腹主动脉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有效药物。
腹主动脉瘤发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包括氧化应激、血管炎症和细胞外基质降解。 在众多动物模型中,血管紧张素II诱导 Apoe-/- 小鼠(Musmusculus)最为常用, 因为其几乎模仿了人类腹主动脉瘤发病的全部特征。值得注意的是, 在人的腹主动脉瘤标本中血管紧张素II通路明显被激活。
三羟基黄酮(baicalein, BAI)是传统中药黄芩的主要成分,目前认为其参与了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肿瘤发生、新生血管形成等多个病理生理学过程。已有研究报道,三羟基黄酮可以显著抑制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损伤。但是,三羟基黄酮作用的具体机制仍不清楚,而其在腹主动脉瘤形成中的作用也未见报道。
这篇文章建立了血管紧张素II诱导 Apoe-/-小鼠腹主动脉瘤动物模型,检测了三羟基黄酮在腹主动脉瘤形成中的作用。具体机制,主要从氧化应激、血管炎症和细胞外基质降解3方面进行探讨,同时也研究了三羟基黄酮对于血管紧张素Ⅱ通路的影响,为腹主动脉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有效药物。
研究人员证实在实验小鼠(Mus musculus)中,三羟基黄酮(传统中药黄芩的主要成分)可以降低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腹主动脉瘤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病理生理机制方面,三羟基黄酮可以减少小鼠腹主动脉壁内活性氧的产生。同时三羟基黄酮还可以抑制动脉壁内由血管紧张素II诱发的炎性细胞浸润。
此外,通过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 2 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9 的活性,三羟基黄酮可以显著抑制细胞外基质降解。分子机制方面,三羟基黄酮主要通过下调血管紧张素Ⅰ型受体进而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传导通路发挥作用。这项研究表明, 三羟基黄酮能够有效抑制腹主动脉瘤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