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苏新专教授携手王荣福教授Immunity发表干扰素新成果

2016-10-28 16:55 来源:网友分享

  2016年10月26日讯 I型干扰素(IFN)是控制病原体感染的关键,然而,其在类浆细胞(pDCs)中的调控机制仍然还不明确。近期,来自中山大学、休斯敦卫理公会研究所、厦门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在Cell子刊《Immunity》发表一项研究,确定了I型IFN信号在pDCs中的一个关键调控机制,以及免疫细胞对于产生强大免疫力对抗致命YM感染所发挥的阶段特异性功能。

  厦门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美国国家过敏症与传染病研究所的苏新专教授,和美国休斯敦卫斯理公会研究所、康奈尔大学的王荣福教授,是本文共同通讯作者。苏新专教授的课题组主要以鼠疟原虫为模型,用遗传杂交、基因敲除、基因组测序和表达分析等方法来研究鼠疟原虫的抗药性、寄生虫在鼠和蚊子体内的发育相关的基因。近年来,他们开发了数百个用于约氏疟原虫基因分型的微卫星标记,建立了约氏疟原虫的第一张遗传图谱,开始了基因定位等工作。他是屠呦呦获得诺奖背后的华人科研功臣。

  王荣福教授是美国康奈尔医学院免疫学教授,贝勒医学院细胞与基因治疗中心及病理和免疫系终身教授,Jack L. Titus奖励教授,是国际著名的肿瘤免疫学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抗原的鉴定和肿瘤疫苗的制备,免疫调节和抗肿瘤免疫抑制,先天性免疫调节、炎症和肿瘤发生的关系,干细胞研究和表观遗传学。在Science、Cell、Nature Medicine、Nature Biotechnology、Immunity等国际著名杂志发表论文数篇,总被引次数达5000余次。曾多次应邀到重大国际性会议作学术报告,也曾多次应邀到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冷泉港实验室等国际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演讲,是肿瘤免疫学领域极具影响力的权威学者。

  在这项研究中,该研究小组表明,核酸传感器cGAS-、STING-、MDA5-、MAVS-或转录因子IRF3缺陷小鼠,可在血清产生大量的I型干扰素α和IFN-β(IFN-α/β),并对致死性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YM感染产生了抵抗性。当编码核酸传感器TLR7、信号适配器MyD88或转录因子IRF7的基因被抑制或pDCs被去除时,强大的IFN-α/β生产被废止。

  此外,该研究将SOCS1确定为一个关键的负调节因子,抑制pDCs中的MyD88依赖性I型干扰素信号。最后,这项研究证明,pDCs、cDCs和巨噬细胞是产生IFN-α/β-诱导的后续保护性免疫力所必需的。因此,这些结果确定了pDCs中一个关键的I型IFN信号调控机制,以及免疫细胞对于产生强大免疫力抵抗致命性YM传染所发挥的阶段特异性功能。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医药科研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