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8 16:55 来源:网友分享
(1)饮食因素:胆石的形成与饮食中缺乏纤维有关,这就增加了胆酸如去氧胆酸在胆汁中含量;此外如高胆固醇饮食亦能增加胆道胆固醇的含量;饥饿使胆汁排空减少,而有胆汁储存均可引起胆石的形成;故应每天合理膳食,调整膳食结构多食蔬菜,减少胆固醇的摄入。
(2)感染因素:胆道感染,肠道感染,寄生虫卵,虫体等因素均可促进胆石的形成,故应积极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及饮食卫生。
(3)肥胖因素:肥胖人更易患胆石症,有资料表明在手术中发现,50%的明显肥胖病人患有胆结石,故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4)性别及生育因素:患胆石症的女性较男性明显增多,多产妇女比未产妇女更易患结石,口服避孕药女性患结石病率高,故应提倡计划生育及节育手术。
(5)年龄及遗传因素:胆石症的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有胆石症家族成员更易患胆石症。
(6)其他疾病因素:如慢性溶血性贫血、肝硬化、胃大部切除术后病人亦是胆石症的诱发因素,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一级预防(病因预防):即采取各种措施以控制或消除健康的危险因素。因胆固醇的过饱和而析出为胆固醇结石的主要成因,故老年人进食应对富含胆固醇食物如脑、肝、肾、鱼卵、蛋黄等应少食为宜;此外应积极强调户外活动如做操、跑步、散步等锻炼,以促进体内的胆固醇代谢。此外亦应积极防治成核因素的形成,注意个人卫生,防止肠道寄生虫及肠道感染的发生,积极预防胆道感染。
二级预防(临床预防):在临床疾病的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使疾病有可能早治愈或不致加重。胆石症一般均有慢性发展的过程,60%~80%的胆囊结石病人在一定时间无症状,从无症状发展成为有症状性结石的速度各地变异很大,前5年为每年约有2%的病人出现各种症状。故对疾病的高发地区及特殊人群如肥胖、女性、老年、多次妊娠及有家族遗传病史者应通过普查,重点筛检或定期健康检查,采取无创方便检查,早发现,早诊断,并能够积极采取饮食,溶石及驱虫,抗炎,促进胆囊收缩等积极手段早治疗。
三级预防(临床预防):对疾病患者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以防止疾病的恶化,预防并发症,防治病残促进康复及延长生命。针对病人的不同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合并急性胆道感染时,应选择在胆汁中浓度高而敏感的广谱抗生素;疼痛较明显时给予禁食,胃肠减压外应给与必要的镇痛,镇静措施;在必要时可以行外科手术治疗和内窥镜取石治疗,防止病情加重,出现危及生命的心脑血管疾病和其他系统的并发症。
(1)胆绞痛或上腹痛:大约有75%的有症状结石患者因发作胆绞痛而就医。胆绞痛是一种内脏性疼痛,多数是因胆囊管被结石暂时性梗阻所致。主要表现为发作性上腹部疼痛,常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重者表现为绞痛,疼痛常放射到腹部其他部位或背部,肩胛区及右肩头。疼痛可因进食而加重,多于夜间发作。多表现为15min或1h内逐渐加重后又逐渐减弱。若疼痛持续5~6h提示合并胆囊炎。当胆石从胆囊移行至胆囊管或胆总管,或从扩张的胆总管移行至壶腹部时往往发生嵌顿。由于胆囊或胆总管平滑肌弛张或痉挛,因此产生胆绞痛,此胆绞痛多在改变体位,身体颠簸后诱发。疼痛常呈持续性钝痛,较剧烈,难以忍受,病人常坐卧不安,弯腰,打滚,用拳头紧压腹部,甚至哭喊,伴大汗及面色苍白,当胆石退入胆囊或进入十二指肠管,疼痛可完全消失。
(2)畏寒及发热:当并发急性胆囊炎时,常可见畏寒,发热,当胆囊积水继发细菌感染形成胆囊积脓或坏疽穿孔时,寒战高热更为显著。75%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在发作胆绞痛后,因并发胆道细菌感染而引起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甚至可导致全身性感染。老年人高热往往可使得多种疾病恶化,发生神志恍惚,精神症状,呼吸急促,低氧血症,心肌缺血性改变,若不能及时有效地解除病因,则终将难以救治,若及时救治,则可转危为安。
(3)消化道症状:大多数胆结石患者在胆绞痛是可伴有恶心,呕吐,呕吐后胆绞痛常有一定程度的减轻;胆囊或胆管内结石如经胆内瘘进入肠腔后可引起肠腔机械性梗阻时程为胆石性肠梗阻,临床表现为肠梗阻症状;此外还常表现出消化不良症状,常出现过度嗳气,腹部膨胀,餐后饱胀及早饱,烧心的症状,及对脂肪和其他食物的不耐受性。
(4)黄疸:单纯的胆囊结石并不引起黄疸。约有75%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由于嵌顿在乏特壶腹部的结石不能松动或胆总管梗阻不能缓解时,在上腹痛,寒战,高热后的12~24h,即可出现黄疸。重者常伴皮肤瘙痒,尿呈浓茶色,粪便呈浅色或陶土色,随结石移动而排入十二指肠后,黄疸在1周左右缓解,因此黄疸呈间歇性出现或者表现时深时浅。一般肝内胆管结石不引起黄疸,只有当双侧或两叶的胆管被结石阻塞时,才出现黄疸。
(1)口服溶石:常用的口服溶石药物有鹅去氧胆酸(CDCA)和熊去氧胆酸(UDCA),但鹅去氧胆酸(CDCA)和熊去氧胆酸(UDCA)仅能溶解胆固醇结石,对含钙的结石及胆色素结石基本无效。对直径在5~10mm的结石溶石效果较好。鹅去氧胆酸(CDCA)的最佳剂量为375~750mm/d,亦有每天应用750~1500mg者。熊去氧胆酸(UDCA)最佳剂量为每天150~450mg,但因鹅去氧胆酸(CDCA)有腹泻及转氨酶升高等副作用,现已少用,如应用则须随访转氨酶情况。而熊去氧胆酸(UDCA)不引起腹泻及肝功损害。如将熊去氧胆酸(UDCA)及鹅去氧胆酸(CDCA)联合用药,不良反应明显减少。但下列情况不宜做溶石治疗:①胆色素结石及含钙盐结石。②直径大于15mm的结石。③妊娠妇女。④并发有急性胆囊炎、胆道梗阻、急性胆管炎及胆源性胰腺炎时。⑤口服胆囊造影剂不显影。⑥溶石治疗已达两年,结石仍为溶解,说明治疗无效,应终止治疗。
(2)接触溶石:经皮或经肝胆囊置管直接药物溶石。①溶解胆固醇结石的药物:甲基淑丁醚,当患者不适宜开腹手术或腹腔镜下胆囊摘除手术时,可选用此方法,通常在治疗1~5天内胆石溶解,但该药毒性较大,误注入肝实质内可引起肝细胞坏死,进入血管后可引起血管内溶血,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单辛酸甘油酯(单辛脂),此药的不良反应见于60%左右的病人,主要有恶心、呕吐、腹泻、发热及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少数可发生胰腺炎及胆管炎。②溶解胆色素结石的药物:二甲基亚砜胺,是一种有机溶剂,对人体无毒,用药后呼气中可产生大蒜样臭味。依地酸二钠,单用此药效果不理想,常常与其他溶石药联合应用。
温馨提示:
忌辛辣刺激调味品,如辣椒、花椒粉、咖哩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