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6 14:54 来源:网友分享
一、发病原因
导致胆石性肠梗阻的原因是巨大的胆石进入肠道,能引起肠腔堵塞梗阻的结石直径一般在2.5cm以上,Turner报道1例直径达17.7cm。
1.胆道与胃肠道之间存在异常通道 此为胆石性肠梗阻的病理基础,常见的胆道-胃肠道的异常通道有:胆总管-十二指肠内瘘、胆囊-十二指肠内瘘、胆囊-结肠瘘、胆囊-胃瘘、胆总管-十二指肠瘘等,其中胆囊-十二指肠瘘约占3/4。胡国斌等者曾收治1例肝胆管结石病人,发现其左肝管与胃之间存在一巨大内瘘口,结石可以通过瘘口进入肠道。
2.医源性因素 如肝胆管结石行胆肠内引流术后。内引流的目的是重建通畅的胆汁引流,其实质则相当于人工形成的胆肠内瘘,以利于结石通过。湖南省人民医院曾报道1例接受肝胆管盆式内引流术后并发胆石性肠梗阻。
二、发病机制
引起梗阻的胆石大多数仅为1枚,但3%~15%的病人为多枚。胆石性梗阻可发生于肠道的任何部位,但最易发生回肠末端,占58%~85%。巨大胆石进入肠腔先堵塞于肠腔较大的近端,随结石不断下降,梗阻平面逐渐下降。结石可压迫肠壁,使其缺血、肠壁渗出增加,近端扩张的肠袢内可积聚过多液体。继而缺血的肠壁坏死、穿孔,肠内物漏出肠腔进入腹腔,形成弥漫性腹膜炎。
一、症状
临床表现为急性或慢性、高位或低位、部分性或完全性肠梗阻,其症状和体征与其他原因所引起的机械性肠梗阻相似。病程初期为部分性梗阻,症状较轻,表现为阵发性腹部绞痛,伴有恶心呕吐,这是胆石堵塞内腔较大的近端肠管,刺激肠道产生强烈的肠蠕动所致。随结石下降,梗阻平面降低,症状亦随病程进展而有所变化,如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腹胀进行性加重,腹部压痛、板状腹,少数病人出现黄疸和消化道出血等。症状与体征随病程进展而变化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
二、诊断
1.病史 老年、肥胖女性,既往有胆石症病史。
2.临床表现 有急性或慢性,高位或低位,部分性或完全性肠梗阻的症状和体征,病程初起症状较轻,随结石不断下移,梗阻平面逐渐下降,症状和体征亦随病程的进展而变化,这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
3.辅助检查 X线检查有4种征象:①部分性或完全性肠梗阻的表现;②胆道积气;③异位的即在胆系外的区域有胆石影;④钡餐或钡灌肠检查见钡剂进入胆道或直接衬托出胆道的结石影。
(1)有规律的进食(一日三餐)是预防结石的最好办法,因为在禁食时胆囊中充满了胆汁,胆囊粘膜吸收水分使胆汁变浓,此时胆固醇/卵磷脂大泡容易形成,胆汁的粘稠度增加,终于形成胆泥。
如果进食,当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反应性地分泌胆囊收缩激素,使胆囊收缩,这时大量的粘稠和含水量有胆泥的胆汁被排出到达肠内。因此可以防止结石的形成。
(2)选择合理的饮食结构,避免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习惯。适当习食用纤维素丰富的饮食,以改善胆固醇的排泄,防止结石的形成。
(3)根据研究显示,胆囊结石病具有遗传倾向。因此,家族中有胆结石患者的,更应该注意合理饮食。同时,专家认为,发现年龄、肥胖、高脂饮食和血脂异常是诱发胆结石发病的危险因素。周珊建议;定期检查腹部B超、血脂,就能及早发现胆结石,防患于来然。
术后护理
1)卧位:回病房后根据麻醉给予适当的卧位,麻醉清醒后。血压、脉搏平稳给予半卧位。
2)活动:鼓励病人早期活动,以利于肠功能恢复,防止肠粘连。
3)防治感染: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4)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伤口敷料及引流情况,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
胆石性肠梗阻的饮食护理
饮食适宜:1、宜吃清淡有营养,流质的食物;2、宜吃容易消化促进排便的食物;3、宜吃富含蛋白质及铁质的食品;4、宜吃加工或烹饪精细的食物,以利咀嚼及消化;5、宜选用植物性油脂。
宜吃食物
糙米可帮助排便、预防便秘,能够促进胆石性肠梗阻痊愈。每天煮粥食用。
猪血富含维生素B2、维生素C、蛋白质、铁、磷、钙、尼克酸等营养成分。同时能够起到促进排便的作用。一周建议食用不超过2次。
瘦肉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及铁质,对身体恢复有好处。每天吃瘦肉千万别超过2两。
饮食禁忌:1、少吃含淀粉类的食物;2、忌吃高脂肪食物;3、忌粗糙食物;4、忌食发物。
忌吃食物
小麻椒,肥肉油腻,会影响消化功能,导致胆石性肠梗阻症状加重。动物油也少吃为好。
虾为发物,容易导致胆石性肠梗阻加重。螃蟹一类也尽量不要食用。
牛奶饮用后容易导致肠管胀气,导致胆石性肠梗阻症状加重。尽量避免饮用。
温馨提示:
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